荀彧之死:王者的榮耀,王佐的陰影

文章推薦指數: 81 %
投票人數:11人

東漢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荀彧五十歲,他已經為曹操的霸業貢獻了二十一年才智,此時他跟隨曹操東征孫權,因病留在壽春。

傍晚,曹操特意派人給他送來了一盒淮南當地的特產小吃,荀彧打開盒子,裡面空無一物。

他長嘆了一聲,此後再無言語。

第二天隨從推開門,發現荀令君已經服毒身亡,屋內唯有他常攜於身的香囊還散發著淡淡的香氣。

這是記錄於《魏氏春秋》中荀彧的結局,悽慘悲涼,與他生前的輝煌與榮耀簡直是天壤之別,而權威史書《三國志》沒有詳細描述荀彧死的細節,僅以「以憂薨」這三個字模糊帶過。

荀彧這麼重要的人物,死因卻好似「說不得」一般,遮遮掩掩,在他的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在曹操將登王者榮耀巔峰之際,身為王佐之才的荀彧,為何被永遠留在了陰影之中?

▼2017年《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王勁松飾荀彧

抉擇

時間倒退回東漢初平二年(公元192年),年僅二十九歲的荀彧,做出了一生中最重大的抉擇,他離開了鷹揚河朔、坐擁冀州的袁紹,策馬渡河,前往東郡投奔了新的主公——曹操。

從當時的形勢看,這顯然是個不明智、乃至於昏了頭的選擇。

自討董聯軍解散後,袁紹儼然是最耀眼的一顆政治新星,他兵不血刃地便從韓馥手上奪走了冀州,麾下聚集了一大堆名士才俊。

而曹操此時尚需依附於袁紹,還沒有完全獨立自主,討董的時候他連一鎮諸侯都算不上,而現在僅有的職銜東郡太守還是袁紹向中央給他表奏的。

可荀彧不這麼看,他把自己的未來和荀家的希望,寄托在了崢嶸未露的曹操身上,他執著地覺得,自己有匡定天下的才華,但前提是必須遇到值得輔佐的明君。

來到東郡他更加確信,這個明君就是曹操。

荀彧字文若,出身潁川四大家族之一的荀氏家族。

其家族尊儒學大師荀況為祖先。

東漢桓帝年間,荀、陳、鍾、韓四大家族的族長同時出任帝國的縣長,官不大,但政績和口碑傳遍了四方,名望甚至蓋過了「三公九卿」,成了全國基層公務員中的模範榜樣、知識分子爭相傳頌的君子賢良,當時官場將四人並稱為「潁川四長」。

荀氏家族的族長荀淑,教子有方,所生八子,皆成人才,號為「荀氏八龍」。

章炳麟增訂版《三字經》中有:「荀季和,有義方,教八子,名俱揚」。

荀彧即為「八龍」之中老二荀緄的之子。

「荀氏八龍」的輝煌在漢靈帝末年已經趨於尾聲,黃巾之亂,潁川成為主要的戰場,兵燹之後,十室九空,潁川大族們遭受了沉重的打擊,留下還是離開?這是一個問題。

荀彧從小就被名士何顒評價為「王佐之才」,當過縣令,但不久就棄官回家,他堅定地支持鄉親們離開潁川,他說:「潁川是四戰之地,在這亂世里打仗跟家常便飯似的,此處不宜久留,還不趕快走啊。

但中國人安土重遷,沒什麼人聽他的,剛好同郡老鄉、冀州牧韓馥派人來迎接,荀彧就帶著族人北上去了冀州。

事實證明他決策的正確,後來董卓派李傕等將出關東抄略潁川、陳留一帶,沒跟著走的鄉親大多被殺害了。

這是荀彧作為謀士出場的第一個謀斷,救了一族人的性命。

北上來到鄴城的荀彧,正巧趕上城頭變幻大王旗。

袁紹取代了韓馥坐領冀州,荀袁兩家均出身於汝、潁大世族,家族之間原本就淵源頗深,袁紹的爹袁逢曾經舉薦過荀彧的叔父荀爽,而包括荀彧的哥哥荀諶、同郡才子郭圖、辛評等皆在袁紹手下效力。

荀彧效力於袁紹,理應是順水推舟的事情。

荀彧何以認定曹操是明主?

曹操與荀彧既非同郡,也沒有共事過,當時曹操也還沒有太大的名望。

不過如果仔細排查,可以發現曹操在光和末年擔任騎都尉的時候,曾在潁川平定黃巾之亂,而當時的荀彧或許正在家鄉組織族人建設塢堡,抵禦叛軍,也許是在這場平叛中他們曾共同禦敵,荀彧發現了曹操身上的閃光點。

荀彧與曹操還有一個微妙的相似之處,曹操有著「閹豎之後」的家世污點,而荀彧雖然出自名門望族,卻娶了中常侍唐衡之女(宦官當然生不了女兒,可能是義女或從家族中過繼來的),也跟宦官扯上了關係。

這唐衡在漢桓帝時權勢極大,他和左悺被並稱為「左回天,唐獨坐」。

因此荀彧成為當時的「鍵盤俠」們攻擊的對象。

想那袁紹,是當年誅殺宦官集團的領頭人,對宦官恨之入骨,對待荀彧恐怕不會委以大任。

此外,袁紹此時已經坐擁冀州,帳下人才濟濟,「潁川派」和「河北派」甚至出現了黨爭的勢頭,荀彧在這裡有什麼出頭之日?不如去燒冷灶,找一支「績優股」,輔佐一位主公由弱變強,那才是真正的「王佐」所為。

舉目望去,曹操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曹操的起家主要依靠來自譙縣曹家、夏侯家的宗族弟兄,如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他們基本都是武人出身,統兵陷陣絕對出類拔萃,但曹操想要在群雄並起的亂世再上一層樓,必定少不了智謀之士的襄助。

荀彧的到來可謂恰如其時,曹操大喜過望,為荀彧留下一生最高的評語:「吾之子房也。

子房,大家都知道,是以奇謀為劉邦開漢四百年的張良張子房,曹操一句話既提升了荀彧的地位,也抒發了自己的宏偉志向——你荀彧是張子房,我曹某人也志在做高祖的霸業。

《傅子》一書甚至借用孟子「五百年而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命世者」的預言,將曹操與荀彧這對君臣捧到了極點。

▼2017年《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王勁松飾荀彧

命世

實際上,荀彧對於曹操的意義,要遠遠大於張良對劉邦的意義。

張良雖然是韓國國相之後,但他投奔劉邦的時候,家族已經敗落,並沒有廣泛的社會關係和深厚的家世背景可以為劉邦加分,所憑藉的只是個人的奇謀韜略。

而荀彧就不一樣了,作為潁川士族的領袖,他的背後有荀、陳、鍾、郭、辛等豪門大族的豐厚人才庫,經由荀彧的引薦,他們如過江之鯽一般陸續投入了曹操的懷抱。

《後漢書》載荀彧為曹操引薦的人才有:荀彧的侄子荀攸、鍾繇、郭嘉、陳群、杜襲、司馬懿、戲志才等,這些人後來都成為曹魏的股肱之臣,為曹操的的霸業立下功勞。

荀彧舉薦的人很少出錯,二十年下來,只有揚州刺史嚴象、涼州刺史韋康最終敗亡,但這個鍋實在不能荀彧來背,因為這兩位刺史面對的敵人是三國最能打的兩個人:孫策和馬超。

可以說,得到了荀彧,就得到了潁川士人的半壁江山,也就為曹操的霸業注入了強大的智謀資本。

這對於以譙縣武人為基礎起家的曹操勢力來說,無疑是一次革命性的改造。

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縣,成為其霸業的轉折點。

隨後,曹操又以張遼屯兵長社、于禁屯兵潁陰、樂進屯兵陽翟,互為掎角之勢。

以上四地,恰好依次是陳群、鍾繇、荀彧、郭嘉四大謀臣的家鄉,這顯然不是巧合,將帝國的首都和自己的大本營安置到這個歷史上從未做過都城的潁川腹地,難道不是曹操對潁川謀士集團最好的饋贈?

對於當時有家族情結的士人來說,衣錦還鄉乃是最大的榮耀。

如今的荀彧不僅帶著正義之師打了回來,重建家園,而且還把皇帝也帶到了老家潁川安家,這才是一個家族領袖自我價值最大程度的實現。

從北上投袁到南下投曹,荀彧在亂世中的每一步都踏得穩、准、狠。

荀彧投曹之初,作為曹操征戰的貼身謀士,在戰略上對曹操幫助很大。

曹操起家於四戰之地,東西南北都是敵人,先打誰,後打誰,是很有講究的,戰略對了可以各個擊破,步步為營,戰略錯了則疲於奔命,損兵折將。

在曹操與呂布於兗州膠著對峙時,徐州陶謙突然去世,曹操對徐州念念不忘,想趁這個機會撂下呂布先取徐州,荀彧就阻止他,說兗州是咱們的根本,如果捨棄兗州去爭徐州,多留兵少留兵都不合適,而徐州一旦堅壁清野,一時半會打不下來,反而陷於困境。

曹操這才堅定信念集中解決呂布,收復了兗州。

後來曹操與袁紹決裂,曹操兵少將寡,對於能否戰勝袁紹心存疑慮。

荀彧曾在袁紹那邊待過,對這兩位當時英雄可謂非常了解,於是荀彧從用人、謀略、軍事、品德四個方面,論證曹操有四勝,必能戰勝袁紹。

這就是著名的「四勝論」:

紹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達不拘,唯才所宜,此度勝也。

紹遲重少決,失在後機,公能斷大事,應變無方,此謀勝也。

紹御軍寬緩,法令不立,土卒雖眾,其實難用,公法令既明,賞罰必行,士卒雖寡,皆爭致死,此武勝也。

紹憑世資,從容飾智,以收名譽,故士之寡能好問者多歸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誠心不為虛美,行己謹儉,而與有功者無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實之士咸願為用,此德勝也。

夫以四勝輔天子,扶義征伐,誰敢不從?紹之強其何能為!

《三國志·郭嘉傳》裴注《傅子》中記錄了郭嘉提出的「十勝十敗論」,與荀彧「四勝論」多處重合,錢鍾書都批評其有「詞肥義瘠」、「大而不當」之嫌,可能是《傅子》作者傅玄移花接木,過度發揮的作品。

許都建政後,曹操將前方的參謀任務交給郭嘉、荀攸、程昱等,而以荀彧任侍中、兼任尚書令,即帝國的行政首腦。

曹操在外征伐時,荀彧實際代理丞相的職能,一方面坐鎮後方負責前線的軍需糧草供給,一方面穩定國都防範一切內部反對勢力,尤其是那位看似柔弱,卻一肚子心眼的漢獻帝,讓荀彧「監視」著他,曹操在外打仗才踏實。

荀彧這個尚書令,一當就是十六年,時人親切地稱他為「荀令君」。

荀彧相貌英俊,又喜愛薰香,到別人家做客,蓆子上都會留下香味,留下了「荀令留香」這個誇讚美男子的成語。

▼2017年《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王勁松飾荀彧

底線

荀彧與曹操的公開分歧,是在建安十七年的魏公之議。

在前一年,曹操於渭水擊敗了馬超、韓遂,平定了關中,他覺得這一大功足夠自己再升一級,但他已經是丞相,只能在爵位上下功夫,那就是進國公、加九錫。

國公和丞相有什麼不同?丞相雖然是百官之長,畢竟還是皇帝的臣子,和其他朝臣只是上下級的關係,而進位國公之後,曹操就有了自己的國號,自己的封國疆域,自己全套的行政班底、禮樂制度、宗廟社稷,轄區內完全自治,相當於國中之國,在很多忠於漢室的人眼中,這就是邁出了篡漢自立的危險一步。

很不幸,荀彧就是這樣的人,而君臣這麼多年,曹操居然到這時候才發現。

當時,董昭等人勸進曹操為魏公,明顯是受了曹操的指示,而他們卻私下裡告訴了荀彧,這一定又是曹操的意思,他以為輔佐自己打天下的荀彧對此一定歡欣鼓掌。

然而熱臉碰了個冷屁股。

荀彧正色地說:「曹公當初興義兵是為了匡扶朝廷、安定社稷,應該秉承忠貞,謙恭退讓,君子愛人應該有德行,不能這麼搞啊!」

這段話很誠懇,但也很無情,荀彧話里的意思很明白,他一眼看破了曹操想要篡漢的野心,警惕他將要邁出不忠不義的一步。

而曹操的反應則是「心不能平」。

從這時開始,當年君如青山、我如松柏一般的君臣關係就宣告破裂了。

同年,荀彧的尚書令一職就被華歆取代,他也隨之從漢獻帝的身邊調走,轉而以侍中和光祿大夫的身份,參贊丞相府軍事,隨同曹操出征。

需知,荀彧從陣前謀士轉為後方總管已經十七年了,此時的曹操帳下早已謀士如雲,根本不缺他出謀劃策,何況荀彧已經年屆五旬、帶著一身病。

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曹操不再信任他,不再像當初放心將他放在後方「居中持重」,甚至懷疑他與漢獻帝離得太近會生出什麼是非來,不如帶在自己軍中。

所謂參贊軍事,不如說是監視居住、「雙規」。

荀彧對曹操態度的變化,可能和他長期坐鎮後方有關。

曹操起初的用意是自己在外打仗,留荀彧在許都監督著漢獻帝的一舉一動,但荀彧雖是曹操的心腹,也是漢臣,常年與漢獻帝相處,被漢獻帝像老師一樣敬重著,難免會萌生對漢室的親近感,再加上曹操隨著戰功的累積逐漸表現出對漢室的驕縱與跋扈,勢必引起荀彧對漢獻帝的惻隱之心。

還有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地方,荀家的另一位大才子、荀彧的堂兄荀悅(「荀氏八龍」荀儉之子),一直伴隨在漢獻帝身旁,陪他讀書論政,他看到獻帝失政、曹操攬權,憂心忡忡地寫了《申鑒》五篇,這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引用諸多歷代治國理政經驗,給予漢獻帝做借鑑。

已經有很多證據證明,漢獻帝並非一個庸主,他始終懷著向曹操奪權的盤算,曹操擁戴獻帝的二十五年,許都城內暗流涌動,反曹的勢力此起彼伏,獻帝與曹操的博弈一直沒有停息,荀家兄弟與漢獻帝走得越來越近,自然就與曹操越來越遠。

荀彧是個矛盾的人,他一方面希望藉助曹操的霸業,實現自己「王佐之才」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他又對自己漢臣的身份眷戀至深,一廂情願地認為曹操的霸業與忠君可以兼得。

但是,曹操晉位魏公的行為觸動了他的心理紅線,這使得他必須將矛盾公開化。

這一對楷模般的君臣拍檔,終於不可避免地走上歧途。

所以,荀彧到底是抑鬱死還是自殺,已經不重要了,他的死一定和曹操對他徹底失信有關。

歧路

《獻帝春秋》里還記載了這麼一件事,說當初伏皇后與其父伏完通信,表達對曹操的不滿,被荀彧得知,但他有意隱瞞沒有報告給曹操。

後來曹操從別的渠道知道了,責問荀彧。

荀彧先是謊稱自己以前說過,是曹操忘了,見瞞不過,又藉口說當時正值官渡之戰戰事緊急,怕說了給曹操添堵,但還是沒有給自己圓回來,場面十分尷尬。

文中認為,曹操雖然表面對荀彧禮遇照常,實際上從那時起,就開始記恨他了,而立魏公事件只是一個兩人公開撕破臉皮的導火索。

當時荀彧一直想當面勸誡,但曹操知道他的來意,作了個揖就支他出去了,根本不給他說話的機會,昔日無話不謀的君臣二人關係居然冷淡到這個地步。

裴松之是荀彧的鐵粉,他在為《三國志》注引完這段史料後,就把它批判了一番,認為作者袁暐讓荀彧在曹操面前醜態百出,簡直是玷污聖賢,純粹是瞎扯!

但我倒覺得,荀彧與曹操關係之前那麼密切,僅因建安十七年立魏公這件事就突然翻臉,以至於賠上一條命,這不太合理。

若說兩人早有嫌隙,逐漸發酵而成,似乎更為可信。

查史書我們又發現,無論是荀彧還是荀攸,他們對曹操出謀劃策的記錄都止於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建安十二年曹操曾下令封賞二荀,認為「忠正密謀,撫寧內外,文若是也,公達其次也」,為兩人增邑,此後竟再無曹操與二荀的互動。

恰恰就是這幾年,對於曹操創業所依仗的潁川名士集團,是一個重要的分界點,曹操最重要的謀主、潁川人士郭嘉在建安十二年北征烏丸的途中英年早逝,次年曹操南下在赤壁受阻,不禁哀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南征受挫促使曹操進行反思,他於建安十五年公開發布了「求賢令」,提出「唯才是舉」的選拔人才原則,突破了當時選拔人才唯憑家世門第的藩籬。

此後,建安十九年,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又陸續頒布號令,鼓勵地方舉賢任能,大量來自各個州郡、不同家世人才的湧入,讓潁川名士主宰曹營成為歷史,賈詡、董昭、蔣濟、劉曄乃至後來的司馬懿都逐漸嶄露頭角,曹操的謀士集團進行了一次大換血。

荀彧、荀攸自然被漸漸疏遠了。

曹操愛才,部下先歿者,他都會表現出悲痛之色。

愛將典韋陣亡後,曹操「為流涕,募間取其喪,親自臨哭之」,郭嘉病逝後,曹操捶胸哀號:「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荀彧死後,曹操有什麼表示呢?

沒有表示,《三國志》和《後漢書》中都沒有記載,反倒是《後漢書》記載了「帝哀惜之,祖日為之廢宴樂」,真正哀痛的是漢獻帝。

緊接著一句「明年,操遂稱魏公雲」。

多麼平淡的一句敘述,卻是多麼決絕的一句敘述,荀彧走了,再也沒有誰能阻擋曹操登上魏公的腳步,曾經那個口口聲聲要匡扶漢室、忠君體國的曹操,終於不用再偽飾自己的面容,他可以正大光明地對世人說,漢室沒救了,我,就是要來取代它的。

然而,荀彧之死多少對曹操還是有所觸動的,在他有生之年,有無數的機會可以踏出那最後一步,成為皇帝。

但他終究沒有。

在曹操去世前三個月,關羽敗亡,孫權稱臣,陳群、桓階、夏侯惇等都上表勸他進位大統,登九五之尊。

曹操拒絕了,他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完)

參考資料:

陳壽《三國志》裴松之注引

范曄《後漢書》

附:歷代影視劇中的荀彧形象

▼1994年《三國演義》,顧嵐飾荀彧

▼1999年《曹操》,于和偉飾荀彧(你沒看錯,就是《軍師聯盟》中的曹操)

▼2010年《三國》,李建新飾荀彧

▼《三國機密》(拍攝中),王仁君飾荀彧

本文節選改寫自《締造三國的99個家族》中《「汝潁多奇士」——三國謀士的搖籃》一篇,《締造三國的99個家族》為我正在創作的一部歷史品讀書籍,欲了解本書詳情及更多試讀篇章,請關注「成長的文化站」(chengzhangcuc)後點擊下方菜單左側的「寫·江山」,期待您的關注與批評。


媒體轉載及出版合作,請後台私信垂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是曹操最重要的助手,曹操為什麼要殺掉他

曹操手下有很多武將、謀士,個個叱吒風雲,身手不凡,為曹操平定群雄立下汗馬功勞。然而要問哪個功勞最大,曹操最器重哪個,你知道嗎?不是曹洪曹仁,不是夏侯惇夏侯淵,不是典韋張遼,不是程昱,不是郭嘉,不...

魏國軍師聯盟8大謀士

三國傳奇大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正在熱播,該劇從曹魏的全新視角切入,抒寫了魏國大軍師司馬懿跌宕起伏的傳奇一生,展現了波瀾壯闊的後三國時代。劇中人物情節與歷史及《三國演義》都有很大修改,那麼...

重讀三國︱曹操為何逼死他的首席謀士?

曹操能蕩平北方群雄,一個關鍵因素是人才。他麾下謀臣武將之盛,其他軍閥難望項背,荀彧是其中功勳最著的一個。荀彧如何輔佐曹操成就大業?又為何與曹操關係破裂,竟致自殺?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

三國鬼才郭嘉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郭嘉

郭嘉,傳說中三國的第一鬼才,那麼多人喜歡郭嘉,首先是因為《三國演義》以及周邊小說遊戲,先入為主之後,愛屋及烏,連正史中曹操集團的兩大謀士荀彧的清雅、荀攸的忠厚,都比不上郭嘉的不拘小節,那么正史...

三國時的「北上廣」,精英人才都跟了曹操!

很多人一直整不明白,為什麼北上廣那麼苦逼,每天還有那麼人擠進去活受罪,我想你看了這篇文章,應該能有所理解吧。東漢末年,時局動盪,大將軍何進、董卓等人先後霸權朝野。這時,一代奇女子貂蟬橫空出世,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