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譽為社稷之臣,為何晚年卻如此下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人。
歷任東吳大都督、丞相。
吳大帝孫權兄孫策之婿,世代為江東大族。
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站成名。
陸遜跟隨孫權四十多年,統領吳國軍政十多年,深的孫權器重。
深謀遠慮,忠誠剛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譽為「社稷之臣」。
陸遜主要打了兩場打仗,一場是夷陵之戰,火燒連營。
劉備不顧諸葛亮等人勸諫,決意攻打孫權,親率大軍沿江東進,陸遜奉命迎擊,將劉備擊敗。
第二場是,陸遜在石亭抗魏,大敗魏軍,鞏固了吳國的地位。
陸遜雖任職在外,但心中卻牽掛著朝廷大事,他上疏時事認為法令嚴厲,應首先考慮人的優良才能,請求提拔重用他們為國效力的才幹,這是招撫遠方人才歸附的大計。
因為這些戰役,陸遜出將入相。
赤烏七年(244年)正月,孫權在前任丞相顧雍死後,任命陸遜為丞相。
陸遜捲入孫權兩子立嗣之爭——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為了爭奪太子之位兩宮並立,陸遜站在太子一邊。
孫權聽信讒言,遂有廢黜太子之意。
陸遜屢次上疏陳述嫡庶之分,他說:「太子為皇位正統繼承人,地位應穩如磐石,魯王為藩臣,應當在榮寵賜賞和地位上與太子有所差別,這樣他們各得其所,上下才能得到安寧。
為臣謹向陛下叩首流血,陳述己見。
」他還要求到建業當面申述自己的意見,因而得罪了孫權。
太子太傅吾粲、太常顧譚也多次上疏辨嫡庶之義,反對廢嫡立庶。
但是,孫權既不許陸遜還都,又以親附太子的罪名處陸遜外甥顧譚、顧承、姚信等流徙。
太傅吾粲因幾次與陸遜通信,被下獄處死。
孫權還多次派中使前去責罵陸遜,陸遜憂傷過度,於赤烏八年(245年)二月含恨而亡,終年六十三歲。
陸遜到底有多牛,捉關羽,敗劉備,四次伐曹無敗績!
陸遜,字伯言,今蘇州人,父親陸駿是東吳九江都尉。陸遜是一介書生,在這動亂的年底,他本可以踏實的作為孫權的入幕之賓,為其出謀劃策,排憂解難,度過餘生。但陸遜從來就不想做文官,他以書生身份投效東吳,...
孫權和陸遜有世仇,為啥還要重用他,陸遜任丞相剛一年就被逼死!
『浪花淘盡英雄』說到三國中人才濟濟的東吳,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可以說東吳在大都督一職上是人才輩出,我們今天單說東吳後期的傑出人物陸遜,吳國唯一一位能做到『出將入相』的就是陸遜。
劉備打不過陸遜,狼狽逃到白帝城,陸遜為何不追,原因很無奈
三國中劉備的陣營,從關羽失荊州開始,形勢急轉而下,蜀漢接連出現敗仗,損兵折將,同時又丟了大片先前打下來的領土,關羽死後,劉備發兵東吳,想要為他的二弟關羽報仇,結果卻打不過名不見經傳的陸遜,兵敗逃...
三國:陸遜火燒連營的過程是什麼?最終為何卻被孫權逼死?
夷陵之戰的起因,就是關羽被孫權所殺,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由,征討東吳。孫權先是向劉備求和,然而劉備斷然拒絕,無奈之下,孫權一邊向曹魏求和,以免曹魏趁火打劫,另一邊就派遣陸遜應戰。這個陸遜,在此之前...
三國志里除了諸葛亮外另一個單獨列傳的人物
《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之一,在封建時代被稱為正史。《三國志》里,除了帝王,只有兩個人單獨列傳,一個是蜀漢丞相諸葛亮,另一個人則是名滿天下的大將軍,後來還擔任丞相,輔佐國政,他就是東吳大都督陸遜。
歷史三國時期,在文學,軍事,政治上成就非凡的「東吳四友」
東吳四友是指在三國時期,東吳國的四個友人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而其分別在文學,軍事,政治上分別擁有不小的成就,所以時人稱其為東吳四友。1、諸葛恪
《三國演義》只知孔明謀略,卻忘了他比孔明還厲害……
相信大家都看過《三國演義》吧,俗話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其實不然,像這種書籍~電視做出來就是給大家看的沒有什麼該看不該看,小編今天不是說這個的,今天小編想說的是在《三國演義》里除了歌頌蜀國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