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沒錯,汲布也沒錯,亂世之道,各有苦衷,錯的是當下這個世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最近在追大軍司馬懿,看了幾集後頗有感慨!
徐庶是東漢末年追隨劉備帳下的謀士,後因跟著劉備逃亡的時候母親被曹操所擄,為保全母親所以去了曹營。
徐庶去了曹操哪裡之後,「心在曹營身在漢」,曹操並未說服徐庶為自己效力,只好讓他當了自己的兒子曹沖的老師,母親被挾持,徐庶只好答應。
曹沖十三歲那年病死,徐庶向曹操請辭,說小公子不幸早夭,自己這老師當來也沒用了,不想白吃公家飯,於是向曹操提出奉母南歸的請求,也就是跟著母親回荊州故里。
徐庶一字一淚,說回去以後就閉門讀書,絕對不會去效力劉備。
曹操覺得既然都留不住了,只好說明天設宴為他送行。
但是曹操卻真的不會那麼傻給他走,曹操生性多疑,他不輕易相信別人,只有死人才不會為生人效力,所以安了一個叛國罪給徐庶,讓自己的兒子曹丕暗中去殺了他。
只是曹丕敬重徐庶,不想他死,領命走出府外後便透了風讓他馬上走。
徐庶逃跑後,曹操震怒,派校事府的汲布前去截殺,只是等汲布追上去要殺徐庶的時候被徐庶的母親攔住,汲布被徐庶的仁義孝心感動,便放了徐庶走。
徐庶不死,那麼死的就是汲布了。
汲布與司馬懿的老婆是摯交,闖了罪後便逃去司馬家藏匿,後又被司馬懿獻計曹丕以「仁義木」之計救了汲布。
從上面看,箇中情節環環相扣,在亂世之中,對與錯並不在於人,而在於世道。
天下分割,諸侯並起,曹操即將與劉備開戰,放徐庶回去無疑就是給劉備添了一個人才,所以形勢之下他不得不殺徐庶,所以曹操也沒錯。
曹丕雖領命殺徐庶,但徐庶是曹丕弟弟的老師,曹丕向來敬重他,不想他死,給他放水逃跑,也是情理之中,所以道義上曹丕並沒錯。
只是曹丕暗殺徐庶失敗後,曹操便把汲布叫了過去,讓他快馬去追殺徐庶,汲布追上後本可以乾淨利落的把徐庶殺掉,但是要想的是,徐庶還帶了年老的母親上路啊,他的母親又怎能眼睜睜看著兒子被殺。
而汲布是個大義之人,又怎忍心在一個母親面前殺死她的兒子呢?所以道義上,汲布也沒錯。
徐庶知道自己不死,汲布就得死,所以他也厚道,給他獻了一計,讓他回去後就藏於司馬懿家,這才有了後邊曹丕救汲布的事情。
所以我覺得以上各個人物都沒錯,他們都有自己的苦衷,曹操顧及形勢,汲布顧及道義,他們都有所壓迫,都不該死,只能說錯的不是某個人,而是當下這個世界!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曹操卻給其高官,背後隱藏怎樣的政治博弈?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曹操卻給其高官,背後隱藏怎樣的政治博弈?忠孝絕對是中國古代的一個道德的標準,缺少忠義的人都會被人們恥笑的,我們現在也能夠聽到人們常說誰是不忠不孝的人,這樣的話語可以說是不帶髒...
智謀徐庶一生推薦兩人 一大忠,一大奸,都是三國重量級人物!
在中國古代,往往用忠臣不事二主來描述一個人的操行,意思便是忠義之臣,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但在三國時期,就有如許一位智謀,終身奉養魏、蜀兩國君主,卻能成為忠孝兩全的典範,被後世加以歌頌。說到此處...
徐庶一生舉薦了兩個人,這兩人關係到兩個國家的生死
三國時代,可以說人才輩出。不僅出現了三個有帝王風範的人,還出了若干武力強大的大將,更是有可以算破天機的謀士。蜀國魏國吳國,三個國家相互制衡,不僅僅拼的是軍事上的力量,更多的是各個國家腦力的較量。...
軍師聯盟曹操為什麼讓司馬懿輔佐曹丕
《軍師聯盟》劇中曹植選擇楊修丁儀來輔佐自己,曹丕選擇了司馬懿陳群來輔佐自己,實際也是曹操來安排的。曹操向來對自己的兒子教育都十分重視,除了言傳身教,還請最優秀的人才來教。曹沖最為聰慧,也最得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