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三國文化丨三國一大迷案:嚴顏是否歸降蜀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飛仙閣嚴顏亭。
蒲江縣朝陽湖鎮境內的蒲江河和臨溪河岸岩壁上,有個著名的飛仙閣。
飛仙閣紀念的是西漢莫將軍在此隱居潛修,功成而騎仙鶴飛升而去。
蹊蹺的是,飛仙閣的建築中很突兀的有一個嚴顏亭;距飛仙閣不遠,同樣在朝陽湖鎮境內的石象寺里,有一清咸豐9年(1859)的《重修石象寺碑記》,記載了石象寺的由來,為當地人追慕嚴顏「高風」而「建寺於巔」。
嚴顏,東漢末益州牧劉璋的巴郡太守,鎮守江州(今重慶渝中區)。
因與張飛大戰被俘誓不投降而聞名。
無論是被稱作正史的《三國志》,還是文學作品《三國演義》,都有對嚴顏忠烈形象的精彩描寫。
遺憾的是,嚴顏後來情況如何,兩書都沒有交待。
嚴顏是否歸降了蜀漢?蒲江縣為何出現紀念嚴顏的亭子和寺廟?細究起來,我們發現,嚴顏是否歸降蜀漢,仍是三國的一大謎案。
張飛擒獲嚴顏。
飛仙閣與石象寺對嚴顏的記載
蒲江縣朝陽湖鎮的飛仙閣,包含了3個修道飛仙的傳說故事。
清乾隆《蒲江縣誌·方外》記載:「漢莫將軍,河南人,佚其名。
文帝時征雲南,凱駐節莫佛鎮山下,見石山狀如蒼龍出洞,鑿斷之,流血。
夜,聞空中人語:『將軍既識破此地,能舍官出家,後必成正果。
』莫如其言,於此修行成仙。
」
莫將軍被後人稱為莫公。
他修煉成仙后,在白天駕鶴飛升。
當地人為紀祀莫公,陸續在此修閣建祠,遂成今天所見的飛仙閣。
莫公飛仙的故事,在五代杜光庭《題莫公台》、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明朝曹學佺《蜀中名勝記》等作品中,均有相關記載。
第二個飛仙故事,是關於明朝僧人性醇的。
《蒲江縣誌》記載,性醇曾在飛仙閣的飛仙洞修煉,後來雲遊海外。
一天,性醇突然思念起碧雲峰(飛仙閣古稱),認為那裡才是他的最終福地。
性醇「采千葉沉香木,刻觀音像」,運回碧雲峰供奉。
數年後,他果然羽化飛仙而去。
第三個故事是關於嚴顏騎象飛升的。
清光緒《蒲江縣誌》收錄了清朝丹稜縣人彭端淑在乾隆44年(1779)寫的一首詩,詩前有一段題記:「漢將軍嚴顏從武侯南征,歸隱蒲之南隅。
訪莫將軍勝跡,慕山水奇珍,掛弓汗馬泉邊,結廬紫燕岩後。
里人建祠於巔,今圮。
」
在今石象寺內的清咸豐9年(1859)《重修石象寺碑記》也記載說:「有後漢將軍嚴公諱顏,南征凱還,棄官歸隱於此,訪西漢將軍河南莫公之勝跡,慕山水之奇珍,遂結廬於紫燕岩後,掛弓於汗馬泉邊,請工人鑿石獅、石象以壯大觀,後成正果,跨象飛升。
里人追慕高風,建寺於巔,而石象之名自此始。
」
結合上述兩篇文獻的記載以及當地的傳說,我們可以知道,嚴顏歸降蜀漢後,跟隨諸葛亮南征。
回到蜀地,嚴顏到飛仙閣遊玩,聽聞莫公飛仙的故事後,萌發了追隨莫公飛仙的想法。
因莫公隱居修煉時曾雕刻石羊、石虎,嚴顏根據在南征途中所見的獅子、大象,雕刻了石獅、石象。
最終,嚴顏修煉成功,騎著石象飛升而去。
當地人為嚴顏修建了祠堂,祠堂垮塌後,在原址修建寺廟,取名石象寺,寺內大殿也稱嚴顏殿。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就能理解在紀念莫公的飛仙閣中有嚴顏亭,石象寺因嚴顏而得名的原因了。
行走在飛仙閣,駐足嚴顏亭,眼前青山綠水,疑問盤旋腦中:嚴顏真的歸降蜀漢並跟隨諸葛亮南征嗎?他真的到過蒲江嗎?真的在蒲江「飛仙」的嗎?
嚴顏誓死不降。
張飛大軍壓境,嚴顏誓死不降
小說《三國演義》中不少故事包括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虛構成分。
由於其在民間傳播廣泛,不少人把其中的故事當成了真實的歷史。
不過,在對嚴顏與張飛交鋒的描寫上,《三國演義》與信史《三國志》卻很是一致。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各自為政,戰亂連綿。
益州牧劉璋性情柔弱,原本依附於其父劉焉的漢中張魯不聽劉璋號令,劉璋殺掉張魯的母弟,雙方成為仇敵,交戰多次,劉璋都沒占到便宜。
建安16年(211),為對付張魯,劉璋聽從別駕從事(州府中總理眾務的官職)張松的建議,邀請同為宗室的劉備入蜀以壯大力量,派使者法正去請劉備。
剛與東吳聯手在赤壁打敗曹操的劉備,駐守在荊州,手下有龐統、諸葛亮等一幫名士相助,事業發展迅猛。
接到劉璋這一單大「業務」,加上法正、龐統一個勁兒地鼓吹應該圖取益州,劉備欣然接單。
劉備把諸葛亮、關羽等人留下鎮守荊州。
畢竟在沒開拓出新天地前,荊州還是自己的根據地,丟不得啊。
劉備帶領大軍入蜀,要從巴郡路過。
嚴顏,字號、生卒年月不詳,益州巴郡臨江縣(今重慶忠縣)人,東漢末著名將領,巴郡太守,鎮守江州。
擅使硬弓和大刀,有萬夫莫敵之勇。
嚴顏歲數比較大了,人稱老將,不說70多歲,60多歲應該是有的。
對劉璋請劉備入蜀一事,飽經世事的嚴顏是很不贊同的。
但沒辦法,上級的決定,下級只有遵守照辦。
《華陽國志》中說,看著劉備的精兵強將如餓狼般進入蜀地,嚴顏痛心不已,悲憤地說:「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也!」這是一個比喻,但很恰當,說明嚴老將軍並非一介武夫。
劉璋邀請劉備帶兵入蜀,好比是獨自身處沒有出路的深山裡,為保護自己,把老虎放了出來。
老虎找不到吃的,自己不就成了老虎的食物了麼?
果然,第二年,劉備和劉璋翻臉。
劉備一路向南朝劉璋所在的成都進發,結果在圍攻雒城(今廣漢市)的戰鬥中,龐統戰死,雒城久攻不下。
劉備事業發展受阻,向荊州求援。
諸葛亮命關羽鎮守荊州,自己帶兵入蜀增援。
諸葛亮叫張飛先帶一萬人馬向西進發,張飛所到之處,沒遇到任何抵抗,來到嚴顏鎮守的巴郡地界。
既然老東家都與劉備翻臉了,這次劉備的增援大軍要路過巴郡,嚴顏無論如何是不會那麼好說話的了。
張飛叫嚴顏投降,嚴顏誓死不降。
解決辦法只有一個:打!
張飛為嚴顏鬆綁。
張飛生擒嚴顏後,又義釋嚴顏
張飛要想把巴郡打下來,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這個過程,《三國演義》第63回《諸葛亮痛哭龐統張翼德義釋嚴顏》寫得很詳細。
張飛親自披掛上陣,到城下叫戰,遭到城上嚴顏軍士百般痛罵。
張飛毛了,幾次衝到吊橋邊,都被亂箭射回。
第二天,張飛又去叫陣。
嚴顏在城樓上,彎弓搭箭,射中張飛的頭盔。
張飛氣得哇哇大叫,遠遠地指著嚴顏,咬牙切齒地說,我要是抓住你這老匹夫,一定要吃你的肉!
第三天,張飛仍是無功而返。
張飛回到寨中,心生一計,叫三五十個軍士去城下叫罵,想把嚴顏引出來,自己好趁機殺過去。
結果,叫罵了3天,嚴顏仍按兵不動。
張飛又生一計,派軍士出去砍柴,尋找過境捷徑,不去叫罵了。
一連數日不見張飛有動靜,嚴顏很是奇怪,也派了一些軍士出去,扮作張飛砍柴的軍士,混入張飛營中打探消息。
老謀深算的嚴顏這次中了粗中有細的張飛的計謀。
張飛叫外出打柴的軍士故意說已經打探到一條可以繞過城池的小路,決定第二天凌晨就出發,不跟嚴顏玩下去了。
嚴顏得報,滿心歡喜,決定連夜出發,半路埋伏,截殺張飛的糧草輜重。
果然,三更後,嚴顏看到張飛帶兵走了過來。
不久,糧草輜重也過來了。
嚴顏一聲令下,伏兵盡起,大家正準備衝過去搶東西,不料,背後一彪人馬殺到,正是張飛。
嚴顏自知中計,只得交戰。
兩人交戰不到10個回合,張飛生擒嚴顏。
張飛攻進城池,坐在大堂上,叫人把嚴顏推上來。
張飛叫嚴顏下跪,嚴顏不肯。
張飛吹鬍子瞪眼睛,大聲吼道:「我的大軍到來,你為啥不向我投降,反而還跟我對著幹仗?」
身為敗軍之將的嚴顏,面對張飛的斥責,毫不畏懼,大聲呵斥張飛:「是你們無情無義在先,入侵我的領地。
這裡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
張飛大怒,叫人把嚴顏推出去砍了。
嚴顏面不改色,一邊往外走,一邊大聲呵斥張飛道:「賊匹夫!你要砍我腦殼砍就是,那麼怒氣沖沖幹嘛呢?」
張飛哈哈大笑,走下來解開嚴顏身上綁縛的繩索,取來衣服讓嚴顏穿上,把嚴顏扶在正中坐下,低頭拜地說,剛才言語冒犯,請老將軍不要見怪。
老將軍啊,俺老張向來聽聞您是豪傑,今天見到了,果然不凡耶!
張飛把高帽子使勁地往嚴顏頭上戴去,嚴顏哪裡能推脫,覺得張飛這個小伙子真不錯,心裡一軟,歸降了張飛。
張飛趁熱打鐵,虛心向嚴顏請教如何能快速地到達雒城。
嚴顏說,從這裡到雒城的關隘守將,都是他的部下。
只要他出馬,部下都會歸降。
於是,嚴顏在前,張飛在後,所到之處,嚴顏都叫出來歸降。
遇到不想投降的,嚴顏說,我這麼厲害的人都投降了,何況你呢?
就這樣,一直到雒城,沿途守軍都望風歸順,張飛順利與劉備大軍匯合。
劉備當上益州牧後,封嚴顏為前將軍。
嚴顏後來跟隨劉備攻打漢中,屢立戰功。
再後來,嚴顏就沒有出現了。
這是《三國演義》中對嚴顏的記載,與之相同記載的還有元朝的《三國志平話》。
而在《三國志》中,儘管嚴顏與張飛交鋒的情節基本相同,但個中細節卻值得玩味。
嚴顏被張飛「引為上賓」。
相關證據表明:嚴顏沒有投降
《三國志·蜀志·張飛傳》中記載,張飛義釋嚴顏後,「引為賓客。
飛所過戰克,與先主會於成都。
」
這裡有兩個信息很關鍵:一是張飛把嚴顏引為上賓,但並沒說嚴顏歸降了張飛;二是此後張飛繼續向成都進發,一路上是「戰克」,也就是說,張飛是通過武力征服沿途關隘的,並非《三國演義》中說的那樣,由嚴顏帶路叫降。
遺憾的是,《三國志》中,嚴顏被張飛義釋後,後來的情況如何,就再也沒了記載。
但民間有關於嚴顏的記載。
重慶忠縣石寶鎮石寶寨的文字資料顯示,嚴顏被張飛義釋後,雖然成為座上賓,但嚴顏並沒有歸降,而是回到了老家。
益州易主的消息傳到嚴顏耳里,嚴顏自刎而死,踐行了「斷頭將軍」的誓言。
石寶寨的文字記載是否真實,難以考證。
但如果說嚴顏沒有歸降張飛,還是可以找到一些證據的。
《三國演義》中說嚴顏參加了漢中大戰,並屢立戰功。
但在《三國志》中,漢中大戰沒有出現嚴顏的名字。
以嚴顏的名氣,如果真的參加了這麼大的戰役,肯定會留下名字的。
作為武藝、智謀僅次於蜀漢「五虎上將」的一代名將,《三國志》沒為嚴顏列傳,只是在《張飛傳》中提及,這也是很奇怪的事情。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劉璋手下與嚴顏同級甚至級別低的人投降劉備後,都獲得了賞賜,並受到重用,《三國志》里也有他們的傳記。
第三是忠州的得名。
《太平寰宇記》中說:「以巴臣蔓子,及巴郡守嚴顏,並著忠烈而名。
」唐太宗貞觀8年(634),為褒揚歷史上巴蔓子刎首留城、嚴顏寧死不屈,「以地邊巴徼、意懷忠信為名」,改臨州為忠州。
張飛下跪請求嚴顏原諒。
這裡有個典故。
戰國中期的巴國,有個將軍叫巴蔓子,為平息巴國朐忍(今重慶萬州區一帶)內亂,向楚國求助,承諾事成後送給楚國3個城池。
楚國出兵,幫助巴國平定內亂,要求巴蔓子履行承諾。
巴蔓子對楚國使者說,巴國的土地不能給楚國,巴國人民也不想做楚國的奴隸,只有我的頭可以給楚國。
巴蔓子把自己的頭砍下,使者帶回楚國。
巴蔓子如此忠烈,楚王很是敬佩地說,這樣的一個忠臣,為什麼不忠於我呢?然後以上卿的禮儀厚葬巴蔓子。
正是因為家鄉有巴蔓子這麼一個忠臣的影響,嚴顏在面對張飛的勸降時,大義凜然地說出「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的話來。
所以,有學者認為,嚴顏並沒歸降張飛,而是後來自殺殉節。
不然的話,在古代那麼重視氣節的環境下,投降了的嚴顏,何談忠烈?何以成為忠州命名的決定性依據之一?
第四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面對勸降時,寫下了《正氣歌》。
其中寫道:「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
4句詩分別寫了古代4位著名的忠義烈臣,為首的就是嚴顏。
如果嚴顏投降了,文天祥會把他作為榜樣嗎?
第五是,蘇軾曾到古忠州遊歷,看到嚴顏碑,寫了一首詩《嚴顏詩碑》。
其中寫道:「國亡君已執,嗟子死誰為。
」劉璋的益州已被劉備所破,嚴老將軍啊,你到底為誰而死?
還有,關於嚴顏墓,清嘉慶《四川通志》說:「漢將軍嚴顏墓,在(四川巴中)城西蒙外,有廟在墓後。
」這裡的漢將軍,並沒明確說嚴顏是蜀漢的將軍,因為東漢的巴郡太守也是漢將軍。
嚴顏墓有3座:一在忠州(今重慶忠縣),一在巴州(今四川巴中市),一在蓬州(今四川蓬安縣或儀隴縣)。
據《重慶晨報》2008年1月11日報導,2001年,忠縣烏楊鎮樅樹包墓地出土的烏楊漢闕(三峽博物館鎮館之寶),已經找到闕址。
專家根據忠縣地方志記載「有多位忠州刺使重修嚴顏墓」、當地有嚴顏葬於烏楊的傳說進行推斷認為,嚴顏是烏楊人,樅樹包墓地是嚴顏及其族人的墓地,烏楊漢闕的主人就是嚴顏。
但主流觀點認為,清嘉慶《四川通志》記載的嚴顏墓是真身墓,其他地方的是衣冠冢。
回頭再說蒲江飛仙閣和石象寺有關嚴顏的遺蹟。
種種跡象表明,嚴顏似乎最終並沒有隱居在蒲江,或許是古人仰慕嚴顏的忠義,自發修建相關建築以懷念嚴顏。
嚴顏是否歸降蜀漢?是否隱居在蒲江?仍是留給世人的一大謎案。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黃勇
這座城市位置偏僻,卻是重慶的武將之鄉
有的城市氣派恢弘,如北京,歷史上吸引人才無數;有的城市溫婉典雅,如成都,從來文人騷客無數;有的城市眉飛色舞,如東莞,一直充滿了魅惑;而這座城市,小、偏、經濟落後,幾乎被快節奏的經濟發展忽略。但他...
三國的一個公案,三國里老將嚴顏真的投降張飛了嗎?
三國里老將嚴顏真的投降張飛了嗎?《三國演義》里關於嚴顏的描述是:寧死不降,因為氣節被張飛釋放,感動於被賞識,於是就加入了劉備陣營。但一個喊出「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的人,真的會這麼毫不猶豫...
張益德義釋嚴顏,范彊張達殺英雄
今天我們還是主要講兩個事件,第一個就是張飛義釋嚴顏,第二個就是范彊(同強,多音字)張達誅殺張飛以及張飛子嗣問題。首先我們從標題中可以看出,張飛應該字益德,在三國演義中改成了益德。這問題我在以上劉...
趙雲、張飛、諸葛亮入蜀一起入蜀,張飛竟是最高指揮官!
建安十六年劉備率領龐統、黃忠、魏延等諸將入蜀,並於建安十七年底跟劉璋翻臉,並且命令諸葛亮、張飛和趙雲溯江而上入益州,配合劉備攻打劉璋。問題一,諸葛亮和張飛誰是最高指揮官。先說答案,是張飛。這問題...
此人是劉璋麾下猛將,能開硬弓,擅使大刀,卻被張飛用計謀活捉了
劉備三顧茅廬之時,諸葛亮曾作隆中對,為其定下了,先三分天下,後一舉統一的成霸業之路。其中有一句道:「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在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也不知存恤,智能...
張翼德義釋嚴顏,此後嚴顏怎麼從歷史上消失了?
《三國演義》中,張翼德義釋嚴顏,並且此後嚴顏與黃忠一起,參加漢中之戰,幫助劉備奪取定軍山。事實上,劉備入蜀時,嚴顏已經是巴郡太守,是劉璋手下重臣。劉備入蜀後,蜀中文武,很多人官職比嚴顏小得多,都...
蜀漢三老將之人,正史也很少記載的神秘人
嚴顏,東漢末年武將,初為劉璋部下,擔任巴郡太守。被後人敬稱為「斷頭將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嚴顏最早跟隨的是劉璋,但是劉璋碌碌無非,嚴顏在當時並不出名,他空有一身本事,卻不能展現自己的才華。後來...
此人首創一成語,怒斥張飛,結果卻出人意料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張飛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故事的主人公有兩個,分別為張飛和嚴顏。原文如下:
張飛義釋嚴顏背後真相,文天祥為何說他做了斷頭將軍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文天祥這首《正氣歌》道盡了歷代忠義之士的正氣,實乃千古絕唱。其中四烈臣之首的嚴將軍,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