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一個公案,三國里老將嚴顏真的投降張飛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里老將嚴顏真的投降張飛了嗎?
《三國演義》里關於嚴顏的描述是:寧死不降,因為氣節被張飛釋放,感動於被賞識,於是就加入了劉備陣營。
但一個喊出「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的人,真的會這麼毫不猶豫地轉化立場嗎?還是說,他的氣節只是喊喊口號而已?
如果我們看一看《三國志》,就會發現它和《三國演義》里的記載完全不同。
按《三國志》的說法,「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
」賓客是什麼意思?基本上就是「雖然你不給我幹活,但我很欣賞你,我們可以交個朋友」。
也就是說,在《三國志》里,嚴顏也確實是投降了,只不過投降完並沒有為蜀國出力。
而同時,在常璩的《華陽國志》中卻又記載,「十九年,關羽統荊州事,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溯江,降下巴東,巴郡太守趙筰拒守,飛攻破之,獲將軍嚴顏」,也就是說,在這個版本里,嚴顏並不是太守,太守另有其人。
其實這個解釋更加能讓人信服。
我們不妨假設,如果嚴顏是巴郡太守,位高權重,張飛這麼一個粗中有細的人會這麼輕易地就收下他,不怕他反水嗎?如果嚴顏不是巴郡太守,那麼這件事就有了解釋——嚴顏只是一個普通的將軍,從《三國志》中我們還能看到他的上司巴郡太守趙筰後來加入了蜀國,做了益州別駕。
上司都投降了,下屬基本上也是打包帶走,嚴顏就這麼順勢成為了劉備集團的一員。
一個小小的將軍,張飛對他的警惕心當然不至於高,這麼一來收為門客就有了解釋。
無論嚴顏的身份究竟是巴郡太守還是小小的將軍,他加入劉備集團後並沒有為劉備做事我們幾乎是可以肯定的。
文天祥在浩氣歌中讚頌了嚴顏的忠義,他不可能讚美一個一邊喊口號一邊又投降做事的人。
那麼投降本身是否影響嚴顏的忠義呢?並不,中國古代無數忠義之士,都並不是說都要以死來證明自己的忠誠,而是靠「不為所用」來樹立自己的名聲。
不管嚴顏究竟是巴郡太守還是小小將軍,他當時都並沒有太多選擇,不投降就是死,他又感激張飛的賞識,投降就成了他唯一的路。
但他忠義仍在,儘管碰上一個廢柴劉璋,儘管渴望建功立業,他還是沒有出仕,為劉備集團出力,這就算是一個三國小小人物的堅持吧。
三國蜀漢三老將之嚴顏:寧做斷頭將軍,不做投降將軍
赤壁之戰過後不久,曹操轉移方向瞄準西部戰場,準備對劉璋下手。嚴顏起初就是在劉璋的手下辦事,駐守在巴郡被任命為太守。劉璋意識到自己絕非曹操的對手,想與劉備聯手對付曹操,但因為互相猜疑聯盟逐漸破裂。...
此人首創一成語,怒斥張飛,結果卻出人意料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張飛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故事的主人公有兩個,分別為張飛和嚴顏。原文如下:
此人是劉璋麾下猛將,能開硬弓,擅使大刀,卻被張飛用計謀活捉了
劉備三顧茅廬之時,諸葛亮曾作隆中對,為其定下了,先三分天下,後一舉統一的成霸業之路。其中有一句道:「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在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也不知存恤,智能...
蜀漢最神秘的老將軍,勇武不凡,氣得張飛狂叫,卻留下未解之謎
劉備三顧茅廬之時,諸葛亮曾作隆中對,為其定下了,先三分天下,後一舉統一的成霸業之路。其中有一句道:「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在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也不知存恤,智能...
張飛義釋嚴顏背後真相,文天祥為何說他做了斷頭將軍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文天祥這首《正氣歌》道盡了歷代忠義之士的正氣,實乃千古絕唱。其中四烈臣之首的嚴將軍,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