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原本俠義尚武,是從什麼時候起,尚武精神消失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人原本俠義尚武,是從什麼時候起,尚武精神消失了;這要從宋朝開始說起。

宋朝留給我們的印象是文弱的,但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一種性格。

從開元盛世到宋朝建立,這200多年間,中國一直處於戰亂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先是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最後是亂成一團的五代十國。

作為宋朝的建立者趙匡胤通過兵變奪取了江山。

他深知手握重兵的將軍對皇權的危險;於是上演了」杯酒釋兵權「的好戲。

但這還不能讓他放心,誰也保不住還會不會岀權臣;唯一的方法就是重新制定一個遊戲規則,限制武將的權力,降低武將的地位。

最後發展到禁止武器的法令,使得民間祭祀、社戲時所用的儀仗刀槍也被禁止。

在經過苦思冥想之後,逐漸的建立了宋朝的官僚體制,文官升官容易,武將晉升緩慢,同時頻繁的調動武將,使其不能有自己的勢力,對武將是全面的防範。

順便也給文官下了套,趙匡胤運用分權與制衡之術,消除了文臣在制度上對皇帝形成的威脅。

他將宰相的權利分割成數塊,讓他們互相制衡,使自己獨攬軍、政、財大權,可獨斷乾坤。

宋朝制度設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不再以立功疆場為榮,間接的改變了中國人的性格。

所以宋朝民間流行俗語說: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

宋代男人開始失去了尚武的精神,雖然宋代的物質文明勢力遠遠在周邊列國之上,社會發展很有成就,人民生活也相對安定,但由於對武將的種種限制,軍隊缺乏戰鬥力,使得宋朝數百年都積弱不振;而在這種環境下,他們卻沉醉在案頭書卷之中,在淺吟低唱中把時光送走。

體質是越來越差,性格也變得越來越細膩。

就如梁啓超所說:宋朝的重文輕武,武事廢墜,民氣柔靡,奄奄如病夫,冉冉如弱女,溫溫如菩薩,敢敢如馴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代為何選擇「重文輕武」的國策?

兩宋時期,雖然幾經戰亂,但是有個基本國策一直保留下來,這個國策就是「重文輕武、以文制武」;因為這個國策也導致兩宋政權與周邊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遼、金、西夏、元)在戰事上,屢屢吃虧,最終還是被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