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史上第一冤將,劉備的心腹大將,文武兼備,不是魏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三國的朋友,對蜀漢名將可謂了如指掌,尤其蜀漢冤將,大部分人矛頭直指魏延,稱其乃千古冤將,本是劉備部曲,心腹愛將,入川時乃劉備的左膀右臂,立下赫赫戰功。

然後在演義一直以「反骨仔」的形象存在,甚至最後諸葛亮死後,還以背叛的罪名被馬岱斬殺,一代猛將就變成不忠不義,反覆的小人。

冤不冤? 冤啊!

魏延

但是要論蜀漢史上第一冤將,小編覺得另有其人,魏延只能算第二。

他同樣是文武兼備,而且屬於劉備的心腹愛將,從起事的時候就一直跟著劉備,始終留給我們性如烈火、勇猛魯莽、嫉惡如仇的形象,乃三國一代名將,張飛,張益德。

益德,沒錯,張飛,字益德。

這也是他冤枉的地方之一, 《三國志》卷三十六《張飛傳》有準確的記載:「張飛字益德,涿郡人也。

少與關羽俱事先主。

」 這是哪個三國時代陳壽的描述,相對來說,歷史的準確性最為靠譜。

此外,《三國志·蜀書·關羽傳》、《法正傳》也稱張飛的字為「益德」,《楊戲傳》收錄的《季漢輔臣贊》中有一篇就題為《贊關雲長、張益德》;《三國志·魏書·呂布傳》注引《英雄記》、《吳書·周瑜傳》注引《吳錄》也都稱張飛的字為「益德」。

這些材料互相印證,無可辯駁地說明,張飛的字就是「益德 」。

然而,清代初年,毛綸、毛宗崗父子評改《三國演義》,以《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為基礎,卻又擅自把張飛的字改為「翼德」。

由於毛本是三百多年來最流行的《三國》版本, 加之根據它改編的戲曲、曲藝的廣泛傳唱,於是以訛傳訛,乃至家喻戶曉。

今天如果仍然說張飛「字翼德」,只不過是在繼續重複毛氏父子的錯誤而已。

一代名將,連名字都搞錯,能不冤嗎?

張飛手書

其二冤枉的就是張飛乃蜀漢的一代書法大家,《三國志》記載:當年張飛以少勝多,把曹操名將張郃打得大敗。

因勝利而喜悅,他當即便以石代紙,以丈八蛇矛作筆,在八濛山上書寫了「立馬銘」兩行隸體大字,以示記功勉士兼羞曹軍。

原來張飛並非「大老粗」,並非大字不識一個,乃屠夫出身啊,而是一名兼工書法繪畫的儒將。

張飛手書

第三,冤枉的地方,就屬於張飛的個人形象了,在我們熟悉的認知之中,張飛是豹頭環眼、滿腮鋼須的莽漢形象,而根據現在的最新調查,特別是在四川一帶出土的文物顯示,張飛是個面如美玉,神采飛揚的美男子。

有個可以證明的案例,張飛獲得夏侯霸堂侄女的青睞,並且與其結婚生女,兩個女兒都成為劉禪的皇后,俗話說,皇后乃母儀天下,風采絕倫的人物,以此反推張飛的容貌必然不差,不然也生不出兩位美女皇后啊!劉禪是好色的哦!

張飛的形象

第四,張飛的文武兼備了,比如說張飛第一次取得的輝煌勝利,也就是義釋嚴顏的江州之戰,就會完全明白。

面對四川的名將嚴顏的困守,張飛施展謀略,拿下江州,生擒了對方的主將嚴顏。

於是便出現了《三國志》卷三十六《張飛傳》中記載的生動一幕。

張飛責罵被捆綁的嚴顏說:「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我們大軍來到,為何不舉手投降還敢出兵頑抗?嚴顏毫無畏懼,也高聲叫道:「卿等無狀,侵奪我州。

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你們不講道義,侵占我們益州。

我們益州只有不怕死的斷頭將軍,找不到怕死的投降將軍!張飛聽了勃然大怒,高聲傳令:把嚴顏拖出去斬首示眾。

嚴顏視死如歸,神色不變,又頂了張飛兩句:「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砍腦袋就砍腦袋,你發怒幹什麼!結果張飛對嚴顏的骨氣很是欣賞,當場把他釋放不說,還作為上賓熱情對待。

史書中對這場戰役的具體作戰經過一筆帶過,卻把張飛和嚴顏的對話忠實記錄在案,可見對此更加重視。

而這一歷史場景,確實也很精彩。

義釋嚴顏謀略在,張飛乃是細心人。

還有就是在巴西郡張飛用埋伏計將張郃打得堅守山寨不肯出戰。

張頜好歹也是曹魏的五子良將之一,張飛大敗張郃一役,戰事詭譎多變,完勝張頜,張郃丟盔棄甲,三萬軍已折了二萬。

可見,張飛也是精通兵法,深謀遠慮,能征慣戰、智勇雙全的張將軍。

綜上所述,張飛,確實是蜀漢第一「冤」將,一代文武兼備的名將,被小說家一再損害,被矮化,跟關羽化為武聖對比,不知道要多冤枉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成語故事:當陽喝敵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張飛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主人公是張飛。原文如下:

三國24名將:張飛篇

一呂二馬(趙)三典韋,四關五趙(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