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發生在襄陽的故事的遺址——古隆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古隆中形成文物風景旅遊區已經有1700多年的歷史,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林不大而茂盛,地廣而平坦,青山疊翠,綿延旋峙,自然景色優美,人文景觀豐富,「三顧茅廬」的典故世人皆知。
諸葛孔明是中國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17歲至27歲隱居湖北省襄樊市襄陽城西的隆中山。
諸葛孔明14歲時,為了躲避戰亂,在叔父諸葛玄帶領下,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以及兩個姐姐來到襄陽投靠荊州牧劉表。
先在襄陽學業堂讀書,後在隆中躬耕苦讀。
公元207年,身處厄境的劉備接受了司馬徽和徐庶的推薦,帶著關羽、張飛,接連三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
第一次,劉備偕關羽、張飛來到隆中,因諸葛亮外出未歸,沒能見到他,深感遺憾。
第二次到隆中,碰上天氣寒冷的的隆冬季節。
朔風凜冽,瑞雪紛飛,山如玉簇,林似銀妝。
這次冒著嚴寒求訪諸葛亮,張飛心中有氣,一出門,就發牢騷地說:「天寒地凍,連仗都不打了,何必跑這麼遠,來看一個無用的人,不如回新野去避風雪吧!」聽了張飛的話,劉備很不高興,說:「我正要使諸葛亮知道我對他的一片誠懇的心意。
如果你要怕冷,就先回去吧!」說罷,三人一同又向隆中走去。
將要進入隆中的時候,他們突然聽見路旁一個酒店中傳出的歌聲。
進去一看,原來是諸葛亮的兩位好朋友石廣元和孟公威正在喝酒下棋。
到了隆中,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接待了他們。
劉備得知諸葛亮與崔州平一道外出閒遊去了。
為了表示自己渴望見到諸葛亮,劉備留下了一封書信。
在回去的路上,過隆中山下的小虹橋,他們又碰見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
那時,黃承彥正騎著毛驢過小橋,口裡吟著「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的詩句。
第三次到隆中,劉備為了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慕之意,離草廬半里就下馬步行。
剛好,碰見了諸葛均,得知諸葛亮在家中。
進了草廬,諸葛亮正在榻上睡午覺。
劉備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他自己就恭恭敬敬地站在台階下,等候諸葛亮醒來。
等了很長時間,關羽、張飛著急了,進門看見諸葛亮還在睡覺,劉備仍然很恭敬地站在那裡等。
這時,脾氣暴躁的張飛非常氣惱,說要放火把諸葛亮燒醒。
經過關羽再三勸阻,才制止了他。
又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口中念著一首詩: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劉備一見諸葛亮,就推心置腹地說出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和來意。
他說:「
現在奸臣當道,皇上蒙受風塵,漢朝的江山非常危險。
我不考慮自己的威望和力量,想在天下伸張正義,但我才疏學淺,屢遭挫折,直到今天也沒搞出點名堂來。
不過我並不灰心,特來請教先生,你看我該怎麼辦呢?」諸葛亮見劉備謙虛誠懇,又感到劉備的政治抱負和自己的志向很一致,便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替劉備策劃了如何壯大力量,完成統一大業的具體方案。
這次談話就是有名的《隆中對》。
劉備高興地說:「先生的話就好像給我撥開了雲霧,使我看到了青天。
」因此,他更加尊敬和佩服諸葛亮,誠懇地希望諸葛亮能出來幫助他完成統一國家事業。
諸葛亮欣然接受了劉備的邀請,登上政治舞台。
劉備三顧茅廬的背後,是為了藉助諸葛亮的社會關係
三顧茅廬一直都是《三國演義》的精彩橋段,為大家所熟識。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當時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郡鄧縣隆中(今襄陽隆中)諸葛草廬請諸葛亮出山...
劉備追孔明時三顧茅廬,殷勤備至,追到後態度就變了
劉備創業二十年,一直毫無著落,直到遇上徐庶幫他打了兩次勝仗他才明白人才的重要性,徐庶被曹操騙走時重磅推薦諸葛孔明一回,水鏡先生司馬徽來見劉備又重磅推薦諸葛孔明,有了這兩位先生的大力推薦,劉備吃了...
第七章 三顧茅廬(二)
卻說諸葛均答漢興王劉備說不知其兄孔明何處去了!漢興王劉備見此感嘆道:「孤王劉備直如此緣分淺薄,兩番不遇大賢!」諸葛均說道:「少坐獻茶。」張飛在旁不耐煩的說道:「那臥龍先生既不在,請哥哥上馬即回...
襄陽古隆中:「三顧堂」前演三國故事,真正的實景舞台
襄陽古隆中景區的「三顧堂」位於諸葛草廬前面,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作隆中對策時的紀念堂。三顧堂的命名體現了人們對劉備禮賢下士精神的讚揚和對諸葛亮聰明才智的崇敬。劉備與諸葛亮會面的房屋已在明朝遭到...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是誰推薦諸葛亮的呢?
劉備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
襄樊古隆中 踏雪三顧堂
等待了一個冬天的雪,卻在立春之後迎來了這場大雪。雪後美景當然是不容錯過的。於是便有了這次的古隆中之行。早上起個大早,拿著相機迫不及待的走進雪中的古隆中。畢竟,雪花落地之後還是不會保留太長時間的,...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卻做了一厚黑投機的事,誰懂就成功一半
說到蜀國丞相諸葛亮,對國人來說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論是評書演義還是歷史評說,諸葛亮的名望都聲名遠揚,貫穿古今。歷史上他的那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被萬世傳頌;鑒於他的功績,名著《三國演義》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