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無德貪富貴,身死何處無人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里有一個奇人,他也許不是有智慧、最有權謀的,但絕對是記憶力最好的,也算得上相當聰明,這個人就是張松。
這人的記性相當好,過目不忘,要是生在現代,絕對是個大學霸,輕輕鬆鬆上個清北復交之類的名校絕對不是問題。
但你要說最後能混得怎麼樣,難說。
我們先來看看歷史上的張松。
張松字子喬,一說字永年,在益州牧劉璋的手下擔任別駕,別駕這個官職不小了,是州刺史的佐官,相當於益州總公司下面分公司的副總經理。
可張松總覺得懷才不遇,嫌棄公司發展前景太差,董事長劉璋太無能,想要跳槽。
想跳就跳吧,換個好一點的集團實現自我,也很正常。
不正常的是他想把原來的老闆賣掉,當自己進位的墊腳石。
他還拉上了一同對公司不滿的法正和孟達,這兩個人比較低調。
但張松積極得很,憑藉自己的記憶力繪圖能力把益州的地形圖畫了出來,標註上糧草駐軍情況,準備把益州賣掉。
要知道益州山澤眾多,地形複雜,易守難攻,但有了地形圖就全不一樣了。
恰逢張魯入侵,益州遭遇危機,張松假意說要出去向曹操求援,天真的劉璋立刻答應了。
張松帶著地圖,懷著對前途的憧憬上路了,結果卻吃了個閉門羹。
當時曹操大約猜到了他的來意,但又不想再發動大戰,準備休養生息,就一直晾著他。
過了幾天,楊修先接待了他,張松是一肚子氣,得住曹操就是一陣損,說什麼濮陽逢呂布、潼關遇馬超,又揭了宛城的傷疤,把曹操打的敗仗說了個遍。
楊修要維護曹老闆的面子,說主公才華卓絕,寫了本書叫《孟德新書》,集孫子吳起之大成。
張松說我看看,看了一遍後說,這書我們那兒三歲小孩兒都會背,曹操剽竊還不剽竊一本高端的書,張口就背了一遍。
這下連自詡聰明的楊修都驚呆了,向曹操保舉了張松。
張松終於見到了曹操,可惜曹操也是個看臉的貨,一見張松五短身材,其貌不揚,就生輕視之心。
張松也很傲,就跟曹操硬頂,結果不歡而散,張松懷才不遇的感覺更狠了。
這時候劉備親自出迎張松,大獻殷勤,張松感激之餘,當場就把劉璋買了。
回去之後對劉璋說,曹操野心很大,一旦打敗張魯,我們益州也就危險了。
見劉璋慌了,張松又說,荊州劉備是您同宗,又很能打,不如讓他入川抵禦張魯。
沒腦子的劉璋答應了,劉備入川之後,不斷索要錢糧,一仗不打賴著不走,劉備想得到益州不假,但他出兵名不正言不順啊。
這時張松一封封書信送來,泄露情報,要劉備迅速拿下益州,他想功名富貴已經迫不及待了。
劉備給他回了一封信,卻送到了張松的哥哥張肅那裡。
如此機密之事,以龐統只周密妙算,劉備之謹慎,卻好一個不小心送錯了人。
張肅舉報張松,張松全家被殺,一個有才無德之人就此死去。
劉備悍然舉兵,開始奪取他朝思暮想的益州。
劉備入川背後兩大功臣,沒有他們劉璋根本不認識劉備
建安十三年,曹操由許縣出發,南征劉表。劉璋趕緊派張肅的弟弟張松,去向曹操表示贊成曹操這項舉動。張松由長江順流而下,到了荊州江陵縣,遇到曹操。曹操一則軍務極忙,二則看見張松其貌不揚,就對張松不太...
解密劉備:是仁義漢室後王,還是嘴臉醜惡的小人?!
一說三國,很多人自然而然的想到曹操、劉備、孫權以及關張趙等五虎上將。三國是一個有趣的時代,是一個英雄出亂世的時代,斑駁精彩,萬分豪光。而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便是擁有關張趙三大明星的蜀國。
盤點三國「最強大腦」古人的天賦異稟
時下一檔電視節目《最強大腦》,湧現不少天賦異稟的達人。筆者近日重讀《三國演義》,受該節目啟發,從中搜羅了一批出類拔萃的人物,若組成最強大腦戰隊,其陣容亦足以震古灼今。《三國》里最光彩照人的莫過於...
三國謀士里他最無恥,無德無能,賣主求榮,最終難逃一死
張松,是劉璋手下的重臣,這從他的職務及劉璋對他的態度就能看出來。張松擔任的是什麼職務呢?小說第六十回中有介紹:益州別駕。別駕,全稱為別駕從事,拿現在的官職對比,相當於省府秘書長,可謂位高權重。據...
三國中張永年反難楊修這段確實精彩,足見四川確實是自古物阜人傑
【開篇提示】:益州,中國古地名,漢武帝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其最大範圍(三國時期)包含今四川(川西部分地區),重慶,雲南,貴州,漢中大部分地區及緬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首府在蜀郡的成都。
張松賣蜀為什麼不賣給曹操
劉備大半輩子都是個軍事流浪漢,先後依附過陶謙、呂布、曹操、袁紹還有劉表,就是沒有自己的一塊地盤。後來,劉備很快就打敗了劉璋,擁有了西川之地,蜀漢國也在此基礎上得以建立。說起來,劉備能夠代替劉璋...
《小劉說三國》過目不忘卻不堪重用之才:張松其人
在三國時期有許許多多的風雲人物,大放異彩。其中有這麼一個人可能被廣大讀者給忘記了。他其貌不揚,準確的說應該是個子矮,生活邋遢,家庭環境不好,長相奇醜。但是他卻有一項常人都無法做到的技能——過目不...
三國牛人其貌不揚才華橫溢曹操不喜歡便暗助劉備卻為其兄張肅告發
張松,字永年。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建安十三年(208年),為益州牧劉璋別駕從事,被派遣至曹操處而不為其所存錄,因而懷怨恨。回蜀後,勸劉璋與曹操斷絕關係,並說璋連好劉備;其後,又說璋迎備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