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牛人其貌不揚才華橫溢曹操不喜歡便暗助劉備卻為其兄張肅告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松,字永年

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建安十三年(208年),為益州牧劉璋別駕從事,被派遣至曹操處而不為其所存錄,因而懷怨恨。

回蜀後,勸劉璋與曹操斷絕關係,並說璋連好劉備;其後,又說璋迎備以擊張魯,皆為璋所採納。

建安十七年(212年),暗助劉備,為其兄張肅所告發,劉璋怒而將他斬殺。

據說,張松很有才華,但是其貌不揚,個頭矮,放蕩不羈,看起來很不起眼。

曹操剛克服荊州,志得意滿,張松這模樣他哪看在眼裡,對他的態度極為冷淡。

擔任主簿的楊修知道張松是個人才,勸曹操吸附。

曹操不理,張松不滿。

回到劉璋身邊,適逢曹操赤壁兵敗,張松便力勸劉璋和曹操絕交,和劉備結盟。

三年後(建安十六年),劉備進入益州。

從事後結果來看,此舉無異於開門揖盜。

但一來劉璋見不及此,二來手下謀臣張松力薦,因而引進劉備勢力。


張松引狼入室,惟恐此狼不便吞併,還手繪地圖,把益州的地形地物、山川險要,以及兵器府庫、兵力部署等等軍事機密,一一報告給劉備。

劉備不嫌張松醜陋,接納了他,後來反客為主,并吞益州,取得和曹操、孫權平起平坐的資本,難怪《三國志》裴注引習鑿齒云:「昔齊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國,曹操暫自驕伐而天下三分。

三國劉卲寫《人物誌》,談到鑑識人才之難,特別難在「二尤」——尤妙和尤虛的人。

其中尤妙指的是特別出眾的人才,不見得很搶眼,「或以貌少為不足」、「或以直露為虛華」,——這些人也許貌不出眾,看來不怎麼樣;也許直率表露,缺乏翩翩神采,但若視為無用卒子,那是大錯特錯。

史書說張松「短小放蕩」,這就是《人物誌》指的「貌少」、「直露」,曹操便這麼鑑識錯誤。

張松有個別人沒有的能力就是過目不忘,倒背如流。

關於張松如何伶牙俐齒,不討曹操的歡喜,又如何聰明機智,正史所載不多,《三國演義》倒有相當精彩生動的描繪。

除了寫張松逞口舌之快,揭曹操瘡疤,並且描述張松過目不忘的特異功能。

第六十回 寫楊修見張松恃才傲物,想折服他,便取出曹操撰寫的兵書《孟德新書》給張松瞧瞧。

張松閱畢,大笑說:「這書的內容我們蜀地的小孩子也能背誦,這哪是什麼《新書》根本就是戰國時代無名氏所作,被曹丞相抄襲竊取。

楊修不信,張松當場把曹操的兵書倒背如流,一字不錯。

楊修不相信曹操是文抄公,可見張松記憶力之強。

他把張松推薦給曹操,但張松長得過於抱歉,「額钁頭尖,鼻偃齒露」,額頭像鋤頭,頭尖,鼻塌,牙齒外露,曹操不信張松這種樣子會有過目不忘的本事,還以為古人和他英雄所見略同,他的新書才會和戰國時人所撰雷同,一羞之下便燒了《孟德新書》。

由此可見,張松確為楊修一樣的才華之士,但自己密事不周,最後弄得身首異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簡單讀三國:劉備入蜀(03)來自西川的橄欖枝

機緣巧合,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先主。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想必劉備聽到這個消息後,腦中一定閃過這句話。正如諸葛所說,「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

有才無德貪富貴,身死何處無人知

三國里有一個奇人,他也許不是有智慧、最有權謀的,但絕對是記憶力最好的,也算得上相當聰明,這個人就是張松。這人的記性相當好,過目不忘,要是生在現代,絕對是個大學霸,輕輕鬆鬆上個清北復交之類的名校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