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書、醉書、吃書,大家的世界我們不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自從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今年4月23日,已是第22個世界讀書日。
讀書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中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對於那些天生與文字有聯結的人來說,閱讀更是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了。
有意思的是,名家的閱讀方式花樣百出,竟發生了不少奇聞趣事。
巴金——憶書
著名作家巴金的讀書方法十分奇特,因為他是在沒有書的情況下閱讀的。
讀書而無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巴金生病住院治療時,他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時,就下床坐在沙發上,等護士兩點鐘來量體溫。
他曾說:「我坐著,一動也不動,但並沒有打瞌睡。
我的腦子不肯休息。
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一些書,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點美好的東西。
」
原來他的讀書法是憶書。
此時無書勝有書,一來可以不受條件限制,充分利用時間;二來溫故而知新,通過回憶將過去的閱讀拿出來一點點地咀嚼,能有新的理解和認識;再者憶書能不斷從已讀過的書中吸取精神力量,從各種各樣的作品中得到鼓勵。
聞一多——醉書
作為新月派詩人,聞一多讀書成癮,尤其喜歡讀古代詩集、詩話、史書、筆記等。
聞一多一看書就「醉」,竟然在結婚當天被書「醉暈」了。
據說,聞一多結婚當天,洞房裡張燈結彩,熱鬧非凡。
一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可卻不見新郎的蹤影。
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是找不到新郎。
正在大家急得焦頭爛額時,有人在書房裡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看得入了迷,全然忘記了結婚的事情。
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了。
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讀書方法也與眾不同。
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兒,然後閉目靜思,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後再打開書。
如果作者的思路與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讀了。
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也培養了思維力和想像力。
華羅庚的另一個讀書習慣和巴金有些相似,他在清華大學助教時,養成了熄燈之後也能看書的習慣。
他在燈下拿來一本書,看著題目思考一會兒,然後熄燈躺在床上,閉目靜思,開始在頭腦中做題。
碰到難處,再翻身下床,打開書看一會兒。
就這樣,一本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看完的書,他一夜兩夜就看完了。
侯寶林——抄書
很少有人知道,曲藝大師侯寶林其實只上過三年小學,他是靠著自己的勤奮好學,成為有名的相聲語言專家。
舞台上傳神的說唱、老練的語言及儒雅的風度,尤其離不開閱讀的影響。
一次,他為了買到一部心儀已久的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
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
適值冬日,侯寶林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裡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七歲隨父兄到礦上當童工,飽受艱辛,他從小立下壯志:一定要做個有文化的中國人。
他曾說,學科學,是一口氣也松不得的;科學的成就就是毅力加耐性。
有一次,張廣厚看到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於是他就一遍又一遍地反覆閱讀。
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覆復地念了半年多。
因為經常反覆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了明顯的黑印。
他的妻子開玩笑說,你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名家和書籍的故事不勝枚舉。
世界文豪高爾基愛書如命,有一次房間失火,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失明後,仍然能強烈感受到紙質的書在他房間裡帶給他的真切的滿足。
譜寫《追憶似水年華》的法國文學家普魯斯特,讀到他熱愛的作品就禁不住會淚流滿面……
我們又何嘗不是從文字、詞語、標點符號、情節、故事中,得到過閱讀的喜悅和快感?
讀書是每個人從業和生活都離不開的事,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閱讀,值得一生去追求。
名人讀書十三法(品質人生)
教育家說∶書是智慧的鑰匙。政治家說∶書是時代的生命。經濟家說∶書是致富的信息。文學家說∶書是人類的補品。史學家說∶書是進步的階梯。奮鬥者說∶書是人生的嚮導。探索者說∶書是通向彼岸的船。迷惘者說∶...
發展智力最重要的手段,卻被很多父母忽視
人的智力雖然絕大多數是遺傳父母,但是後天的塑造空間也很大。閱讀---發展智力最重要的手段,已經被現代心理研究證實。一個人的智力水平和閱讀水平是呈正比的,可見閱讀的影響之大。為什麼德國出了很多的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