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稱王曹丕稱帝是漢獻帝硬給的,想不要都不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們都說曹操稱王,曹丕稱帝是屬於「篡位」,但是,閱讀史書我們會發現,真實的歷史是漢獻帝硬逼著曹操稱王,曹丕稱帝,曹家人想不當也不行啊!

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說,人們都認為曹操不應該稱魏公,因為漢朝「非劉不王」,曹操稱魏公屬於僭越。

但是,假如這個魏公是漢獻帝非要給曹操的呢?

我們看,《魏書載公令》曰:「夫受九錫,廣開土宇,周公其人也。

漢之異姓八王者,與高祖俱起布衣,創定王業,其功至大,吾何可比之?」前後三讓。

什麼叫「前後三讓」?就是說前後推了三次。

結果呢?漢獻帝不許!這個魏公你必須當!

於是,曹操就做了魏公,這能怪曹操嗎?假如漢獻帝不硬給,曹操就是相當也當不上啊。

又有,曹操稱魏王也是漢獻帝硬給的。

我們看,《獻帝傳》載詔曰:「自古帝王,雖號稱相變,爵等不同,......君其正王位,以丞相領冀州牧如故。

其上魏公璽綬符冊。

敬服朕命,簡恤爾眾,克綏庶績,以揚我祖宗之休命。

」魏王上書三辭,詔三報不許。

看到沒有?又是推辭三次,曹公多麼禮讓仁慈啊,這真是漢朝皇帝硬給的王爵,推了三次都推不掉,不當都不行!

千萬別再說曹操是奸臣了,這實在是漢獻帝逼著他做的啊!

最後,我們再看,曹丕取代漢朝建立魏朝。

人們都說曹丕是「篡漢」,然而,漢獻帝將皇位讓給曹丕可不是被廢掉皇帝位,而他主動「禪讓」!

我們看,《三國志》記載:漢帝以眾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告祠高廟。

使兼御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璽綬禪位,冊曰:「咨爾魏王:昔者帝堯禪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

漢道陵遲,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亂茲昏,群凶肆逆,宇內顛覆。

......君其祗順大禮,饗茲萬國,以肅承天命。

又有袁宏《漢紀》載漢帝詔曰: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故唐堯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無窮。

朕羨而慕焉,今其追踵堯典,禪位於魏王。

《獻帝傳》冊詔魏王曰:昔堯以配天之德,秉六合之重,猶睹歷運之數,移於有虞,委讓帝位,忽如遺蹟。

今天既訖我漢命,乃眷北顧,帝皇之業,實在大魏。

又說:比昭有漢數終之極,魏家受命之符。

漢主以神器宜授於臣,憲章有虞,致位於丕。

看到了吧!不是篡位,而是禪讓!

什麼叫禪讓?這是中國古人聖賢的作法,堯舜禹三皇五帝就傳下來的作法。

天下要有主,這個主是根據德行和功勞來決定的,而不是一家一人之天下。

劉家漢朝統治了四百年,最後失去道德,導致土崩瓦解,天下大亂,十室九空,是曹操平定了北方,挽救了華夏文明。

因此,漢朝皇帝主動將皇位「禪讓」給曹丕,這叫「有德者居之。

漢獻帝退位後,一直受到曹氏善待,他活到了五十多歲善終,魏明帝曹睿親自拜祭。

請問,曹氏哪一點對不起漢獻帝和漢朝了?

其實在南宋之前,曹操和曹魏一直都是正面形象,直到南宋被北方異族打的心理扭曲,這才開始著重拔高蜀漢。

曹操和曹魏的形象就此逆轉。

《三國演義》更是將黑曹魏上升到新的高度,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子虛烏有,漢獻帝退位實在是讓賢啊,沒人逼他。

其實,曹操不是亂世奸雄,而是一個好人。

您同意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漢獻帝被曹操逼退位之後劉備做了什麼事

說到漢獻帝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個人是多麼的可憐啊,真的是被曹操玩得死死的,但是最後曹操還是逼迫漢獻帝退位了,曹操自己當上了皇帝了,其實這個時候劉備說匡扶漢室是可以選擇把漢獻帝迎接到蜀漢的,但是劉備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