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何要修萬里長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長城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傑作,它盤踞在重巒疊嶂之間,蜿蜒在沙漠之上,氣勢磅礴,堅固雄偉,被視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曾有權威人士做過統計,修築長城所用的磚石,如果用來修建一道厚1米、高5米的長牆,這道長牆足以環繞地球一周;而如果用來鋪築寬5米、厚35厘米的馬路,則可以環繞地球三周以上。
但今天的人們在感嘆其浩大偉岸的同時,不知還有多少人能夠體味出其背後的辛酸。
修築長城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給平民百姓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兩千多年前修築長城的起因聽起來頗為荒唐。
「亡秦者胡也」,萬里長城因一句謊言而修,一提到萬里長城,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
儘管秦始皇不是歷史上修築長城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後一人,但在人們的印象里,長城與秦始皇有著不解的淵源,提到長城就不能不說秦始皇。
秦始皇是一個有著強烈危機感和憂患感的帝王。
當上皇帝之後,他並沒有因一統天下的成就而陶醉,相反卻一直憂心忡忡。
大秦帝國是在暴力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反對的聲浪即使很小,但大規模爆發卻從未間斷。
如何謀求大秦帝國的長治久安,是他的心愿也是他的心病,這件事無時無刻不在困擾著他。
大秦帝國在將新政推向全國的過程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為了獲得民眾對大秦帝國的認可,安定天下民心,秦始皇在完成統一大業之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開始不斷地巡幸天下。
他巡遊的地點先是選擇在秦國境內,試行一年之後,逐步推廣到秦國以外的領地。
始皇二十八年,他從咸陽出發,經齊地也就是今天的山東到達海邊,又轉經江蘇、湖南、浙江、湖北返回咸陽,其行程幾乎遍及整個中國。
即便是在交通高度發達的今天,他的旅程仍然漫長得令人生畏。
巡幸天下使得秦始皇的思想意識受到很大衝擊,思維方式也受到很大影響。
秦國在戰國七雄中處於西部邊陲,論武力它可以雄霸天下,但若論發達程度,無論是文化還是經濟,與齊國等中原核心地帶相比都有著不小的差距。
巡幸之旅雖然辛苦卻也令秦始皇大開眼界,一種流行於齊地的方術吸引了他,使他對求仙問道以及尋求長生不老之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方術帶有強烈的神秘主義色彩,這可能有助於排解他身心的巨大壓力。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位名為盧生的方士逐漸成為秦始皇的寵臣,他就是那位編造謊言引動秦始皇修建長城的主角。
盧生原本燕人,雖然僅為一個方士,但對秦始皇的施政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說到秦始皇的殘暴統治,歷史學家都繞不開兩件事,一是修長城,二是坑儒,這兩樁事的始作俑者都是盧生。
理說,當時正值壯年的秦始皇不應該對生死問題有那麼緊迫的危機感,但長生不老似乎與長治久安有著天然的關係。
為了尋求不死藥,秦始皇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財力物力,求仙、封禪無所不用其極,最為典型的是派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到東海求仙,規模之大史無前例,但卻一去杳無音信。
秦始皇寄予厚望的方術之道沒有收到任何效果,他所面臨的現實威脅反而越來越大。
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他在東巡的過程中遇刺,雖然幸免於難,但受到的打擊非同小可。
不過兩年,他在咸陽微服巡行,又一次受到襲擊。
這一次的打擊更甚前次,當年遇刺尚在秦地之外,這一次危險發生在首都咸陽。
連京城的安全也成了問題,他內心的無奈與恐慌可想而知。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他對神秘主義的倚重更為強烈,他急於想找出威脅秦帝國的準確原因和有關自身安危的確切答案。
始皇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15年,他派盧生去求仙人指點未來的發展方向。
盧生此去沒有任何收穫,回來後,他對秦始皇大肆歌功頌德,吹拍溜須,言辭間沒有實質性的東西。
對人們的阿諛奉承,秦始皇已聽了很多年。
他需要的不是這些,他強烈渴望的是對鞏固政權真正有益的東西。
於是他再派盧生入海尋求仙人指點,總是無功而返的方士這次帶回了一本《錄圖書》,這本讖書上記錄著一個驚天秘密:「亡秦者胡也」。
一直渴望對手的秦始皇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打擊的目標,他內心的焦躁與不安便要迅速釋放。
盧生一句搪塞責任的話引發了中國一場空前的戰略大震盪。
秦始皇立刻派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征匈奴,把匈奴逐出河套趕到陰山以北。
秦始皇仍然不放心,為了防患於未然,又不惜血本,徵用七十萬勞工,歷時多年,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止遼東,綿延萬里大規模修築長城,以絕胡人亡秦之患。
胡人究竟有什麼樣的威脅,使得秦始皇如此興師動眾?盧生所傳「亡秦者胡也」中的「胡」為何人?他們對秦帝國的威脅究竟何在?秦始皇為何要下此血本豪賭明天?秦時指的胡人,就是以後的匈奴。
追溯歷史淵源,匈奴原本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就秦國而言,其早期的建國史堪稱一部與胡人的鬥爭史,中間既有失敗的教訓,也有成功的經驗。
秦昭襄王時,胡人威脅到秦國的北部邊境,秦國出於東進的考慮,對胡人採取了築城防守的策略。
戰國中後期,胡人的力量進一步增強,他們飄忽不定的作戰方式令中原國家頭疼不已。
趙武靈王以胡服騎射革新武裝,在與胡人的鬥爭中大獲全勝。
秦始皇統一全國時,匈奴人逐漸由一盤散沙匯合成一個較為統一的國家,實力又有所增強。
匈奴首領稱為「撐犁孤塗單于」,「撐犁孤塗」是天子的意思,「單于」是廣大的意思,中原人習慣上將他們簡稱為單于。
當時雙方邊境相對穩定,秦軍與匈奴間沒有大規模的衝突。
這一方面是因為秦軍善戰,匈奴人不敢輕易挑釁。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匈奴所處的形勢險惡,他們西臨大月氏,東接東胡,南面強秦,三面都有強敵存在,匈奴不敢輕舉妄動。
按照當時的情勢判斷,如果秦帝國不主動挑起事端,匈奴是絕不敢輕易南下的。
秦始皇是個有雄略的帝王,他早有征伐匈奴之心。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國剛剛完成統一,秦始皇就有意趁熱打鐵,一舉收服匈奴。
他在廟堂之上召集群臣廷議此事,受到丞相李斯的強烈反對。
李斯認為與匈奴交戰有弊而無利,他分析雙方的情勢之後,給出了不可攻擊匈奴的幾條理由:首先,匈奴居無定所,很難將其制服。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沒有城池居住,也沒有財富需要保護,根本不怕攻擊。
第二,攻擊匈奴,大秦將處於兩難境地。
如果派輕騎兵速戰速決,糧草供應問題很難解決;而如果派輜重大兵壓境,則部隊的機動靈活程度受損,很可能追擊不上匈奴。
第三,即便取勝匈奴,結果也是無利可圖。
匈奴地處蠻荒,經濟文化非常落後,對秦國的發展壯大沒有多少效益。
另一方面,俘獲的匈奴民眾也不好駕馭,弄不好還是安全隱患。
但若將他們殺掉,那更不是天下蒼生和陛下所願意看到的事。
李斯得出的結論是,勞師遠征匈奴只會消耗朝廷的力量而沒有實際收益,不利於秦國的長遠發展。
應該說李斯的分析相當有見地,日後形勢的發展也與他的分析有許多吻合之處。
李斯是秦始皇最為倚重的大臣,他的觀點在秦始皇那裡有相當分量。
再加上中原剛剛統一,百廢待興,穩定中原局勢顯然比貿然進攻北方更為妥當,秦始皇只好將北擊匈奴的打算擱置下來。
一晃6年過去了,中原的穩定並沒有如期望中的那樣取得很大的進展,秦始皇感受的威脅反而越來越大。
這種威脅常常是莫名的,因為不知秦國的未來如何,因為無處發泄內心的恐慌,秦始皇非常焦躁不安。
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當燕人盧生向他獻上「亡秦者胡也」的圖讖時,秦始皇的情緒為之一振,他覺得大展身手的時機到了,消除大秦帝國隱患的時機來了。
在他看來,如果不立即北擊匈奴,秦帝國很可能會亡於日益壯大的胡人之手。
他委派能征善戰的大將軍蒙恬率領三十萬精兵強將向匈奴發起了強悍的衝擊,一舉收復了河南與榆中地區,第二年又收復高闕,直抵陰山及河套地區。
匈奴受到沉重打擊,他們不僅抵不過蒙恬的攻擊,還擔心東西兩翼受到襲擊,最後乾脆逃往大漠北方去了。
秦軍對匈奴此戰,表面上看應該是大獲全勝,但正如李斯當年所指出的那樣,胡人居無定所,沒有不能放棄的地盤,他們隨時可以遷移,秦軍的勝利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內容可言,反而為自身平添了不少麻煩。
匈奴人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戰法令秦軍非常頭疼,為了防止他們的侵擾,秦始皇決定修築長城。
一馬平川的地方適合匈奴人騎射行動,修築城池限制他們的特長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辦法。
修城禦敵並不是秦始皇的首創,早在公元前7世紀前後,各諸侯為了抵禦對方的進攻,就開始在自己的領地上修築高大的城牆,這些城牆被稱之為長城。
公元前4世紀前後,燕、趙、秦等國為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襲擾,也相繼修建長城。
修築長城禦敵是古已有之的辦法,並不是什麼創舉,但卻被秦始皇發揮到極致,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
秦代以後,沒有修過長城的朝代寥寥無幾。
秦始皇不僅把趙、秦、燕、韓等國的舊有長城連成一線,又增築擴充了許多部分,形成了長達12000華里的萬里長城。
秦始皇不僅築長城,還修建了直道。
他的想法是,長城可以抵禦北方胡人的侵略,保證秦不為「胡」所滅。
而直道的修成,可以使秦國的騎兵在三天三夜之內直抵陰山,給「胡人」以致命一擊。
在今天看來,長城是一項了不起的奇蹟,但在生產力尚不發達的秦代,修築長城對黎民蒼生來說則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與劫難,秦始皇修築長城為秦帝國的最終滅亡埋下了禍根。
長城功過萬古評說,秦究竟因何而亡?秦始皇是我國從奴隸社會轉入封建社會的第一位皇帝,是個備受爭議的人物,而他所傾力打造的長城也是爭議不斷。
關於長城的功過,或褒或貶,歷來有不同的看法。
孫中山先生對萬里長城評價很高,他在《建國方略》中指出,秦始皇這個人雖然不怎麼樣,但修築長城的功勞堪與大禹治水相提並論。
如果沒有長城捍衛中原,中國可能等不到宋、明,在楚漢時代就已亡於北狄了,更談不上漢唐時代的興盛。
他繼而把漢民族同化蒙古、滿族的功勞也歸到了長城名下,因為長城的存在使得中華民族的同化力得以壯大鞏固,才能夠「雖一亡於蒙古,而蒙古為我所同化;再亡於滿洲,而滿洲亦為我所同化」。
孫中山先生雖然對長城青睞有加,但一些有見地的史學家對此卻並不苟同。
他們敏銳地指出,秦帝國看似解決了北患,但戰場上的勝利只是暫時的,秦始皇終其一生,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匈奴問題,遊牧民族雖然一時被震懾卻絕對沒有屈服,「滅秦者胡」是他內心揮之不去的痛。
長城的防禦作用也非常有限,漢唐之所以興盛不是因為長城,而是其開放的文化與國力的強大。
大明是修建長城最下工夫的朝代,然而終免不了被外族所滅的命運。
長城從來就沒能擋住北方遊牧民族的鐵騎,明朝兵部尚書劉燾對此的感受非常深切。
他說修建長城是自古以來沒有辦法的辦法,修長城抵禦外患是一個怪圈,幾乎達到了惡性循環的程度。
修長城下的工夫越大,人們對外敵入侵的擔心就越強烈,國家的錢財耗費也就越多,部隊的戰鬥力反而更弱。
國家沒有哪一年不為修長城耗費巨資,但長城的功效與價值卻並不能體現出來。
長城成了消極防禦的代名詞,花費巨大人力物力財力修建的長城,因為防線過於漫長,僵化消極的城牆很難抵得住敵人的突然來襲,其弱點顯而易見。
清朝入關以後,決定不再修築長城。
康熙時,邊防總兵蔡元向朝廷報告說長城有許多部分倒塌,要求進行補修。
康熙很不以為然,他說秦築長城以來,漢、唐、宋歷代經常修繕,但從來都沒有因此而免除邊患。
明末清太祖大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能當,可見守國之道,不在修城而在修民。
他指出:「民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是也。
」 秦始皇死後,其子胡亥設計害死了長子扶蘇奪得帝位,稱為二世皇帝。
二世胡亥繼位,橫徵暴斂,變本加厲,終於引發農民起義。
大秦帝國最終亡在二世胡亥手中,這使得人們又想起了那句「亡秦者胡也」的預言。
漢朝大儒鄭玄曾對「亡秦者胡」加過註解,稱這裡的「胡」指的不是「胡人」而是「胡亥」。
這種事後諸葛般的解釋,我們權且一笑聽之。
但笑過之後不免疑惑,大秦帝國究竟因何而亡?是誰滅亡了大秦帝國?
八大奇蹟之一的長城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修建的,為什麼會修建
說起萬里長城,我想第一個想到的人自然是秦始皇了,其實修建長城並不是從秦朝開始的,很早就有之了。自公元前7世紀開始就已經開始修築長城,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 雖然歷朝歷代均有修建長城的歷史,但是...
始皇帝建長城的真正原因競由一條讖語而來,讖語最終應驗!
秦始皇為什麼要建長城?大多答案是為了抵禦匈奴的偷襲!當然秦始皇建立長城的目的是為了抵禦匈奴,但建長城的起因卻是因為一條讖語!隨著始皇的年紀大了些,他開始痴迷長生不老,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迷信,(前...
秦始皇為何修建長城,原因居然是理解錯了「神仙」的意思
我們知道,在我國的北方,有一條連綿萬里的巨龍,這就是萬里長城。一直以來,大多數人看來,萬里長城是秦始皇為了抵禦匈奴入侵而修建的,但事實並非這麼簡單。細想一下,當時的秦軍是虎狼之師,天下無敵,秦...
秦始皇誤會這五個字,造就世界史上一大奇蹟,中華兒女均引以為豪
中國的萬里長城與羅馬鬥獸場、比薩斜塔等被列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長城的歷史達2000多年,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早在公元前7世紀楚國最早修築了防禦別國入侵的"楚方城",揭開了中國歷史上記載長城修建的...
秦始皇為什麼要修築萬里長城?目的是什麼?
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被古往今來的人們說成是曠世罕見的一大創舉,也為今天的中國留下一座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遺產,還有幸榮膺世界第七大奇蹟。其實,當年秦始皇在啟動修築萬里長城的時候,原本也並沒有想到...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你知道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戰國時期254年的分裂局面,創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制帝國。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可謂雄心勃勃,志向宏遠,他為了維護自己建立的萬世帝國動用了大量人力、...
秦始皇為何要修建萬里長城:都緣起一句預言
一提到萬里長城,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儘管秦始皇不是歷史上修築長城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後一人,但在人們的印象里,長城與秦始皇有著不解的淵源,提到長城就不能不說秦始皇。
秦始皇是因為憂患感而修建了萬里長城嗎?
秦始皇因憂患感而修建了萬里長城,秦始皇留給後世最為偉大的功績,萬里長城算一個。萬里長城這個神奇的建築,在幾千年中無數次的拯救了漢民族。說起萬里長城的誕生,這其中還有一些讓人無奈的淵源。當初秦始皇...
讓秦始皇懵逼的男人,給大秦帝國挖了個大坑?
長城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傑作,它盤踞在重巒疊嶂之間,蜿蜒在沙漠之上,氣勢磅礴,堅固雄偉,被視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儘管秦始皇不是歷史上修築長城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後一人,但說到長城,人們自然而然就會想起...
萬里長城明明可以抵禦外敵,為什麼清朝不修築萬里長城?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守御邊防的傳統,而這個傳統就是從秦始皇那裡繼承而來的,秦始皇對於駐守邊疆仿佛有著別樣的執著,甚至有了修築萬里長城的千古壯舉。而後來的歷朝歷代仿佛繼承了秦始皇的思想,除了清朝沒有修...
一句「亡秦者胡」的預言,擾亂了秦始皇的戰略方向,加速秦朝滅亡
眾所周知,大秦帝國是在暴力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即使政權穩定時期,大規模的暴動也沒有間斷過。所以,一統天下後,秦始皇為謀求大秦帝國的長治久安經常憂心忡忡。秦始皇內心強大,能力超群,就想要是自己能長...
歷史上流傳甚廣的一句讖言,出自方士之手,還忽悠了秦始皇
古人修築長城的歷史可上溯至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出於攻伐防守的目的,顧自修建了一個個「互防長城」,但此時的長城規格不高,長度有限,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長城。修長城這事雖然先人多有嘗試,但到了秦始皇...
秦始皇為何會因書中一句預言而耗盡國力去修築長城?
長城是我國古代一項軍事防禦的巨大工程,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開始大動干戈修築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蜿蜒一萬餘里。始有「萬里長城」之稱。這項浩大宏偉的工程被後人譽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是世界建築史...
秦始皇為何因一句謊言就修築了萬里長城
一提到萬里長城,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儘管秦始皇不是歷史上修築長城第一人,也不是最後一人,但在人們的印象里,長城與秦始皇有著不解的淵源。秦始皇是一個有著強烈危機感和憂患感的帝王。當上皇帝後,...
揭秘: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的原因是什麼?
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的原因是什麼?一提到萬里長城,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儘管秦始皇不是歷史上修築長城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後一人,但在人們的印象里,長城與秦始皇有著不解的淵源,提到長城就不能不說秦...
守國之道,不在於修長城而在於修民心
長城位於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通稱萬里長城。 說起萬里長城,人們自然就聯繫到秦始皇。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將軍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蒙恬的大軍攻占了河南...
萬里長城的修築竟因一個彌天大謊
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竟因一個彌天大謊。長城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傑作,它盤踞在重巒疊嶂之間完結的沙漠之上。遠古雄偉,被視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曾有權威人士做個統計,修築長城所用的磚石,如果用來修建一道厚一...
秦始皇嬴政竟然因一句謊言而修築萬里長城
長城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傑作,它盤踞在重巒疊嶂之間,蜿蜒在沙漠之上,氣勢磅礴,堅固雄偉,被視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曾有權威人士做過統計,修築長城所用的磚石,如果用來修建一道厚1米、高5米的長牆,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