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的眼睛也有蒙蔽時:被千刀萬剮的民族英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位著名的小說家借一位盲藝人之口對歷史作了讖言般的感慨:

無官方是一身輕,伴君伴虎自古雲。

歸家便是三生幸,鳥盡弓藏走狗烹。

子胥功高吳王忌,文種滅吳身首分。

可惜了淮陰命,空留下武穆名。

大明天子坐龍廷,文武功臣命歸陰。

劍擁兵圍,繩纏索綁,肉顫心驚。

今日的一縷英魂,昨日的萬里長城!

好一個「今日的一縷英魂,昨日的萬里長城」。

這既是對歷史的憤懣,也是無奈的嘆息。

明思宗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的一天,北京菜市口刑場人山人海,萬頭攢動,他們要爭相看看這個被他們罵做「大漢奸」的人是什麼模樣,又是怎樣被處死的,有人還懷著一個希望,那就是若能買到這個大漢奸身上的一條肉吃,施行凌遲時的情景

就能表明自己是真正的炎黃子孫,是地地道道的正人君子,還能治療自己的膽小病,產生降妖伏魔的力量。

這個「大漢奸」終於從囚車裡被推了出來。

他被判的是凌遲處死的刑罰。

所謂「凌遲」,就是要割一千刀,在最後的一刀才將犯人殺死,如果多一刀或少一刀,行刑的劊子手就要以自身來抵罪。

劊子手先從剝皮開始,而不能傷及血管,否則受刑者一下子就死了。

從他身上剝下來的皮肉,民眾爭相哄抬價格,一錢銀子才能買到一片,他們吃一口罵一聲「漢奸」,到了第三天上,「大漢奸」才被最後殺死,其內臟也被眾百姓哄然搶光。

網絡配圖

這位被千刀萬剮的「大漢奸」,就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將領、民族英雄袁崇煥。

也許,就是因為袁崇煥的被殺,清軍才能長驅直入山海關前;也許,就是因為袁崇煥的被殺,中國北方才失去了真正的長城,滿族人才能迅速推進到南方,才能建立近二百多年的滿清王朝。

這些都是「也許」,但袁崇煥被殺給明朝東北邊防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卻是不容置辯的歷史事實。

那麼,袁崇煥何以被當作「大漢奸」,而遭了千刀萬剮之刑呢?這還得從頭說起。

明萬曆初年,滿清在東北崛起。

公元1583年,努爾哈赤以祖父遺留下的十三副鎧甲起兵,經過二十幾年的征戰,征服了整個女真族,建立了後金政權。

公元1618年,努爾哈赤把明朝對滿族人的欺侮總結成「七大恨」,以「七大恨」告天,向明朝發起進攻,次年攻占了遼東重鎮撫順,連敗明軍。

終日縱情聲色、萬事不理的明神宗著了慌,急忙讓遼東經略楊鎬帶領十多萬大軍分四路迎擊,結果又全軍覆沒。

明朝又派熊廷弼去遼東辦理軍務。

正在這時候,神宗死去,他的兒子光宗也只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就因誤服藥物而一命嗚呼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皇位由光宗的兒子朱由校繼承,歷史上稱他為熹宗,年號天啟。

熹宗做皇帝時還只是一個十五歲的孩子,他性格十分軟弱,不願多事,只好嬉遊,他有兩大嗜好,一是與小太監捉迷藏,一是干木匠活。

尤其對於木工製作,極為沉迷,他自己動手蓋的房子和製作的機巧器物,還真有點水平,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天生的木匠。

這樣一來,他就把政事交給了在他做太子時就服侍他的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專權以後,無惡不作,大肆殺害正直朝臣,廣結私黨,禍亂國家,形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閹黨」。

在這樣一個朝廷的統治下,邊境防務是可想而知的,熊廷弼在遼東也就難施手腳。

熊廷弼到遼東後,苦心經營,勉強穩定了局勢,但朝中某些官員對他橫加指責,朝廷又將他革職查辦,改用袁應泰做統帥。

袁應泰是一流的水利工程人才,但對軍事一竅不通,他輕率出戰,結果遭到慘敗。

朝廷只好重新起用熊廷弼。

但這時兵部尚書張鶴鳴與熊廷弼意見不合,他叫熊廷弼的屬下王化貞不要聽熊的調遣,結果由於好大喜功的王化貞失誤,明軍又遭大敗,朝廷不分青紅皂白,將王化貞和熊廷弼一起逮捕,並將張鶴鳴免職。

在這種歷史條件下,袁崇煥登上了抗擊滿清進犯的歷史舞台。

袁崇煥是廣東東莞人,祖上原籍廣西梧州藤縣。

他為人慷慨,富於膽略,喜談軍事,年輕時就有志於處理邊疆事務。

明神宗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袁崇煥中了進士,被派到福建邵武去做知縣。

明熹宗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袁崇煥到北京來述職,在和朋友們談論時發表了一些對遼東軍事很中肯的意見,引起了御史侯恂的注意。

侯恂向朝廷薦舉他,朝廷於是升他為兵部職方司主事,處理防務事宜。

明代就像宋代一樣,信任文官而不信武官,皇帝害怕武官權力大了要造反,因此派文官指揮戰役,再加上多方的牽制,所以往往失敗。

袁崇煥到山海關後,起初做遼東經略王在晉的下屬,在關內辦事。

當時王在晉意在防守山海關。

袁崇煥認為,為了保住山海關,應當將防戰北移,在寧遠築城駐守。

朝廷中的大臣大都反對,認為寧遠太遠,難以防守,但他們不知道,若以山海關為國界,就好像以北京的城牆為國界一樣,外圍失去了屏障,山海關一旦被重兵攻破,後果不堪設想。

如在寧遠築城,則可建立一片戰場,取得一片鞏固的根據地。

在這片廣闊的戰場上阻擊乃至消滅滿清軍隊,比依長城而守,實在牢靠得多。

大學士孫承宗沒有輕易發表意見,他親往關外視察,支持袁崇煥的意見。

不久,朝廷派孫承宗代替王在晉,做了遼東主帥,他令袁崇煥和副將滿桂駐守寧遠。

公元1622年,袁崇煥到達寧遠,立即著手築城。

寧遠離山海關二百多里遠,築好此城,就等於砸下了一顆釘子。

他定下城牆規格:城牆高三丈二尺,城雉再高六尺,城牆牆址廣三丈。

袁崇煥和將士同甘共苦,所以築城時人人盡力,第二年寧遠城牆就築成了。

寧遠城高牆厚,成為關外抗擊滿清的最主要的防禦工事之一。

袁崇煥由築此城開始,經營遼東防務幾達二十年,在袁崇煥未被殺死以前,滿清軍隊雖然多次繞道進襲包括北京城在內的一些城鎮,但始終未能真正跨過寧遠城一步。

經過袁崇煥和孫承宗幾年的苦心經營,明朝的邊防力量大大增強,明軍開始主動出擊,陸續收復了一些失地,並把防線向北推進了幾百里。

面對已經取得的戰果和宏偉計劃的逐漸實現,袁崇煥內心充滿了喜悅之情。

袁崇煥也因功連連升官,先升為兵備副使,再升為右參政,主帥孫承宗也對他青睞有加。

前線雖逐漸穩固下來,但朝廷卻日漸腐敗下去,魏忠賢的專橫跋扈引起了正直朝臣尤其是東林黨人的義憤,紛紛上書彈劾魏忠賢,魏忠賢就採取極端的手段,殺害了楊漣等六人,史稱「前六君子」,並把抗清立有大功的熊廷弼也一併處死。

在鎮壓了這些反對派以後,魏忠賢的氣焰更為囂張,自稱「九千歲」,肆意勒索賄賂。

孫承宗對魏忠賢不買帳,魏忠賢就派了一個叫高第的親信去代替孫承宗做遼東主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袁崇煥為啥被當「大漢奸」遭千刀萬剮?

曾幾何時,學者閻崇年在無錫巡迴售書中途被人扇了耳光,原因是閻崇年在《百家大講壇》說袁崇煥是個愛國者。這個觀點本來沒有什麼,但起點網的一個寫手灰熊熊出了一本穿越小說《竊明》,書中把袁崇煥說成是個大...

​寧遠之戰:一個人的戰爭

攝影、撰文/立山北京南城廣渠門內,一方小小的墓園隱身在林立的高樓大廈之間,顯得冷清而又怪異。這裡埋葬的是一個名叫袁崇煥的人,他出生於1584年,死於1630年。袁崇煥短暫一生所貫穿的四十七個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