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尖子生的利器:賽博學習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天我們已經解讀了由亞當·羅賓遜(Adam Robinson)寫的《如何學習:用更短的時間達到更佳效果和更好成績》的第一部分:尖子生的學習態度。

今天我們繼續解讀第二部分:尖子生是怎樣學習的。

筆者特別就本書的第二部分繪製了思維導圖(如下),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框架:

一、避免低效學習法

普通學生的學習方法是「閱讀-標記-重讀」,也就是在閱讀一篇學科相關的課文時,習慣在文中做大量的標記,然後將自認為的「重點」逐行的記錄到筆記本。

最後,在考前重讀自己做的這些筆記或標記。

但是,這樣的學習方式往往較為低效。

因為,整個過程中學生都更偏向於被動地在閱讀,很難集中精力去理解文中含義。

這種機械的動作既單調乏味又低效—並不會對記憶知識有多大幫助。

最後,亞當·羅賓遜總結到:這種形式化的學習方法,沒有任何練習的意義。

二、賽博學習法:十二個問題

在書中第二部分,亞當·羅賓遜花了很濃重的筆墨詳細闡述了賽博學習法的精要:十二個問題。

如思維導圖中所示,這12個問題分別是:

問題1:閱讀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在開始閱讀一篇文章之前,花一點時間思考:這次閱讀的目的是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

因為這個問題也會迫使我們考慮,餘下的十一個問題我們是否需要全部作答。

比如,如果現在我們是為了一篇學術論文在搜集資料,而不是準備一場期末考試,那麼問題11(這些信息的記憶點是什麼?)就沒那麼重要。

同時,我們必須將我們的目的具體化。

僅僅說為了考試是不夠的,是準備的什麼類型的考試?是為了準備關於論述題的考試,還是選擇題的考試?那閱讀所需要掌握的重點就不一樣了。

問題2:關於此話題,我已知道什麼?

先快速的看看標題,然後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

快速簡潔地在草稿上寫下相關問題的答案:

-關於這個話題,我知道什麼?

-這個話題讓我想起什麼?

-我希望從中學到什麼?…

這方法看上去有點像強迫我們做一些思考,但這樣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並且能促使我們從對教科書的依賴中走出來,從而開始積極獨立的思考。

問題3:此文主要內容是什麼?

掌握主要內容的好處在於,我們能從大的方向上了解閱讀材料。

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看懂細節與細節之間的關係,從而為接下來的學習節省許多時間。

一、要知道主要內容,我們只需留意:1主要觀點及主題2重要術語及概念3總體結構

二、如何看一本書的主要內容?可大致按以下順序閱讀:

-序言及內容簡介(這不是在浪費時間,通常這部分總括了整本書的內容)

-作者生平(稍微了解下作者背景,有助更好理解作者觀點)

-目錄(閱讀每個章節的標題,不是只看單個章節標題)

-各章總結(如果有各章總結的話,可以通讀一下,或者讀讀總結的第一段及最後幾段)

三、如何看一個章節的主要內容?可大致按以下順序閱讀:

-章節標題(花一分鐘好好思考以下標題,好的標題往往能概括整章內容)

-該章節的第一段及最後幾段(通常總結了關鍵的觀點)

-小標題(掃讀)

-表格、圖表、圖片及示意圖(通常圖表所表達的,都是一些很難用文字表達清楚的複雜內容,有必要好好花些時間解讀這些圖表)

-章節里每一段的首尾一句話(篇幅較長時,讀每一個小節首尾幾句話基本足夠了)

-章節總結(在閱讀作者總結的時候,自己先嘗試對章節加以總結,看看自己是否已經理解了文章)

-章節結尾處的問題(在讀作者提出的問題前,也可試著先給自己提幾個問題,促進思考)

最後,了解完主要內容,用恰當的文字和符號記錄到草稿紙上,有助我們記憶和思考。

問題4:作者接下來會說什麼?

回答完前面3個問題,可以回到文章的開頭開始仔細閱讀。

推測「作者接下來會說什麼」的意義在於它會讓我們主動地與材料進行互動,當我們被我們的閱讀材料所吸引之時,一項沉悶的任務變成了一次有趣的練習。

稍加練習,這個習慣就會融入我們的潛意識。

問題5:「專業問題」是什麼?

盡力去提出專業性的問題,有助我們迅速成為「專家」。

問題6:針對此文,我能提出什麼問題?

我們的提問,會激發自己的好奇心。

在一開始,我們可以從六大「新聞問題」5W1H開始問起:

-1誰?who

-2什麼?what

-3在哪裡?where

-4什麼時間?when

-5為什麼?why

-6以什麼方式?how

問題提的越多,越有助於我們掌握更多授課以外的知識。

還記得第一部分提到的尖子生的12原則嗎:原則2-僅僅聽老師講課,並完成他們布置的作業,永遠都是不夠的。

問題7:此文中哪些是重要信息

確定哪些是重要信息的判斷依據是我們的閱讀目的是什麼。

二八原則、帕累托原則和齊夫定律幫助我們節省大量學習時間:根據二八定律,80%的重要信息及觀點會出現在20%的內容中。

這就是那些大綱和學習指南嘗試要達到的效果。

此外,略讀和速讀是每個學習者都應掌握的技能,別因為沒有通讀全文而感到自責內疚。

問題8:針對這些信息,我如何改述和總結

嘗試用簡短的文字、術語、常用詞彙及口頭禪記筆記要點,按自己的理解梳理要點,繪製表格、圖表、圖片。

不要一句句的邊讀邊抄寫筆記,這並不是主動理解文章的好方式。

讀完一段或者幾段以後再做筆記。

另外,整合課堂筆記與閱讀筆記也很關鍵,因為老師在課堂上所講而書上又沒有提及的有時是很重要的知識點。

問題9:我應如何組織這些信息?

完成前面8個問題,基本也完成了書本筆記。

接下來,回答問題9—問題12 需要的只是之前做的筆記,不再需要書本。

「組織」—就是重新分組和組織信息的過程,根據自己之前做的筆記將各個要點/概念重新分組,配合表格和圖表重新歸類,這將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知識點,並大大節省複習時間。

問題10:我如何用圖表來說明這些信息?

一張圖片勝過一千個字,利用草稿將一部分信息圖片化,因為大腦對圖片的理解能力大於對文字的理解力。

問題11:對我來說,這些信息的記憶點是什麼?

我們記住的內容,比我們意識到的更多。

但打造記憶點,需要我們掌握適合自己的方法並勤加練習。

*幫助記憶的4個竅門:圖片、模式、節奏、故事。

*打造記憶點的辦法: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四個小竅門→結合所處的環境與所學習內容產生相應的聯繫→多多調動各項感官到其中→定期對這些知識加以評價、思考並適時自我測評。

問題12:這些信息怎樣才能與我已知的知識結合起來

不再簡單地累計疊加我們的筆記,而是定期更新筆記,更換視角去理解材料,更多的動用我們發散性思維:將新學的知識與已知的知識體系相融合。

最終,我們一定能做到將一本書的所有知識精華濃縮到一頁筆記紙上,並能聯繫書本以外的知識構建我們對它的整體理解。

三、在課堂上(口頭信息的處理)

賽博學習法同樣適用於對口頭信息的學習,在課堂上,我們也應該帶著這12道問題去聽老師講解。

而且,老師所講往往優於課本所寫,因為畢竟老師們講的大部分都是他們梳理出來的重點。

此外,在課堂上遇到疑問時,我們可以先在課本上標註「?」,儘量不要打斷老師上課。

等到課後再去詢問老師和同學。

最後,課程結束後,在開始下一堂課之前,可以花一兩分鐘時間試試總結上一堂課的內容。

這樣有助於「固定」這些記憶點在我們腦海里。

歡迎關注「雨林速讀「,後續我們會繼續解讀《如何學習》的其他章節。

圖片/思維導圖:pexels.com/瑪雅雨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閱途有料丨閱讀筆記:read to learn!

在深入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做閱讀筆記是一種幫助你學習和加深理解的好方法,記筆記的過程能夠幫助你分析、學習和記憶你所讀到的內容。這是一種個性化的閱讀策略,沒有固定的規則,每個人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