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事件:三垂岡夾寨之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標題:三垂岡夾寨之戰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駐潞州的昭義軍節度使孟方立占據上黨,擁兵自重,其戰略位置於晉王李克用十分不利。

李克用遂於中和三年(883年)十一月,遣其弟李克修攻破澤、潞二州,孟方立敗走山東,以邢、洺、磁三州號立昭義軍。

唐昭宗大順元年(890年),李克用親率大軍擊破孟方立之子孟遷,取邢、洺、磁三州,還軍上黨,於三垂岡(今長治市北郊二岡山),置酒勞軍,並鼓瑟而歌。

然而,潞州戰事並未就此平息。

就在這年,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馮霸所殺,以潞州叛降於河南朱溫。

朱溫原為黃巢部下,降唐 後挾持唐昭宗由長安遷至洛陽,自己擁兵於河南開封。

得潞州後,派大將葛從周入守潞州,又以皇帝名義委任孫揆為昭義軍節度使。

李克用派大將康君立復奪潞州。

光化元年(898年),潞州守回潞州。

天復元年(901年),朱溫大舉進攻李克用,又一次占據了澤、潞二州。

此時朱溫漸漸勢大,天復三年(903年),又遺兵攻滄州,滄州守將劉仁恭於晉,李克用以嗣昭為潞州留後,加固城防,以圖長久。

唐天祐四年(907年),朱溫廢唐哀帝李柷,自立為帝,改元開平,國號梁,史稱後梁。

朱溫稱帝後,派兵10萬向潞州殺來,潞州守將李嗣昭緊閉城關,固守不出。

梁軍久攻不下,便在潞州城下(今郊區南、北寨)築長城,狀如蚰蜒,內防衝突,外拒援兵,謂之夾寨。

雙方相持一年有餘。

這一年李克用沉疴不起,臨終時將大權交於其子李存勖,並囑其三件事:一解潞州之圍,二滅梁報仇,三復唐宗社。

李克用死後,李存勖繼晉王。

梁軍以李克用新喪、李存勖新立而放鬆戒備。

李存勖親率周德威及大軍從太原出發,疾馳6日抵達黃碾(今郊區黃碾鎮),來到三垂岡下。

李存勖想起當年其父在此鼓瑟飲酒的情景,不禁感慨萬千,遂伏兵三垂岡,而梁軍對此卻毫無察覺。

第二天清晨,適逢天降大霧,李存勖指揮大軍一鼓作氣,直搗梁之夾寨,梁軍尚在夢中,倉促中不及應戰,被晉軍殺得大敗,死傷逾千,馬匹器械遺棄無數。

從此,李存勖與後梁朱溫隔河(黃河)相望,成對峙之勢。

開平五年(911年),李存勖大敗朱溫於河北高邑,並逐步占領河北,同光元年(923年),滅後梁,即帝位,國號唐,史稱後唐莊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3. 生子當如李亞子

李存勖(885-926年),山西應縣人,沙陀族,唐朝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長子,小名「亞子」。與李克用相比,李存勖在沒當皇帝之前的表現可謂有勇有謀,全面超越他爹。 906年幽州宿敵劉仁恭因受到朱溫攻擊...

關於《三垂岡》的歷史故事

筆者從小生活在三垂岡山上西天貢村,為了解本地文化與追尋歷史遺蹟。筆者曾到西天貢村西山頭,玄宗廟遺蹟處還親自撿到過唐磚唐瓦。和史書上記載山崗上有玄宗廟一座,吻合。為了引起廣大文史愛好者關注。早在2...

(九)唐莊宗破夾寨

唐莊宗就是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夾寨是當時朱溫為了圍困李存勖所建立的像長城一樣能限制李存勖進出也能阻止援軍的寨,號稱夾寨。地點在今天的山西境內。夾寨是在潞州的三垂岡附近。潞州是一個戰略要地,它在...

歷史千人冊(541-550)

541、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 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

五代十國篇 後唐 李存勖(3)三垂岡之戰

李存勖解決了內部危機,算是初步穩固了政權,但隨之迎頭而來的就是朱溫的氣勢洶洶的幾萬大軍。這時候的潞州,實際上已經被圍了一年了,早在李克用還活著的時候,雙方就已經在潞州拉鋸了,雖然李克用的勢力已經...

山西上黨三垂岡 暗淡遠去的古戰場

提到上黨、上黨盆地,很多人都知道,長治市就在盆地之中。一般人認為,進入長治市區,東山西水之間一馬平川。其實不然,在東山西水之間還有一個高低不平的地方,儘管它鮮為人知,但卻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