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結義與兩桃殺三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國人或有不讀《三國演義》的,但是鮮有不知「桃園結義」的。

歷史上的劉關張雖「恩若兄弟」,但並未義結金蘭,倘若真要結義,那也不是劉關張,而應是關劉張。

桃園結義的故事始於民間,後被寫於元曲,再後來被羅貫中寫入著名的《三國演義》。

在臣弒君、子殺父、親友頻頻反目的禍亂年代,劉關張桃園結義,徒手互攜,共赴生死,立下同匡漢室的偉業,無疑對世人而言是一碗壯懷激烈的心靈雞湯。

結義為何在桃園?民間傳說的發端,很難用一家之言作定論,但是可以從世人的心靈圖景去探尋。

桃花有華有實,花開時如紅霞入錦,果熟時飴汁甘甜。

劉關張的命運或難再改變,結義桃園,不過是世人對他們情義和事業有始有終的良好祝願,就如武陵人誤入桃源,虛實難辨,但美好留存心間。

這也就有了後來綠林好漢結義入社時,撮土為香還不忘插上桃花枝的習俗。

桃花和義在世人的情感中有了牽連,人們也就忘了歷史上由桃引發的不義的故事——兩桃殺三士。

故事首先記載在《晏子春秋》。

齊景公為重建昔日齊國的霸主榮光,大養勇士,開疆拓土。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

但三人居功自高,在宮宴上,對三朝元老齊相晏子都過而不起。

晏子心生忌諱,入諫景公,「今天君上蓄養的勇力之士,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

」景公或有不舍,找了遁詞:「這三人勇猛異常,恐怕刺殺不中。

」但是晏子執意,景公難以決斷就交由晏子處理。

在一次國宴上,晏子見果盤中只剩兩個桃子,便請示齊景公:「請君王傳令群臣,誰的功勞大,誰就吃桃,如何?」齊景公自然明白晏嬰的意圖,於是傳令下去。

公孫接搶先道:「接搏虎救主,可以食桃。

」說完就起身拿桃。

田開疆緊接著說:「我多次帶兵退卻敵人三軍,功可食桃。

」說完也起身拿桃。

古冶子憤然說道,「我曾經護送君上渡河,突然躥出一隻大黿(yuan)咬住君上的馬車拖入河流中。

當是時,我流出九里,與黿激戰,左手托著君上的馬車尾,右手擎著黿頭,從水中鶴躍而出。

渡口上的人皆以為我為『河伯』。

我的功勞怎不配吃桃。

」說完抽劍而起。

公孫接、田開疆有些慚愧,將桃讓與古治子:「我們勇猛不及古治子,功勞也趕不上他,取桃不讓,是貪也;做了錯事而苟且不死,無勇也。

」說完便自刎而死。

古冶子駭然:「二子死之,我獨生,不仁;吹捧自己羞辱朋友,不義;悔恨自己的所做所為卻苟且偷生,無勇。

」古治子返還桃子,自刎而死。

齊景公殮之以服,葬之以士禮。

上古之人恪守的義勇之禮,我們今人似乎難以理解。

但是晏子利用心理戰術和義勇之道給了三位勇士一個悖論選擇:交桃受辱,是為不勇;收桃則相當於辱人,辱人者不仁不義,甚於受辱;不勇或者不仁不義的勇士都難苟活。

《晏子春秋》將其作為計除奸臣的故事記載,但是晏子四兩撥千斤殺人於無形的狠辣也讓人心驚。

誰忠誰奸,後人自有評說。

最有名的就是漢代樂府詩《梁甫吟》:「步出齊東門,遙望盪陰里。

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

一朝被諂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謠傳說該詩為諸葛亮所作,其實《三國演義》里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也只說「亮與弟諸葛均躬耕於南陽,嘗好為《梁甫吟》」。

但諸葛亮好吟《梁甫吟》是惜三勇士,還是羨慕齊相,莫衷一是。

李白也曾仿作《梁甫吟》,詩中「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見我輕鴻毛。

力排南山三壯士,齊相殺之費二桃。

吳楚弄兵無劇孟,亞夫咍爾(譏笑)為徒勞。

」寫出世間未遇之士為人所輕,庸碌之輩趾高氣揚。

齊相二桃殺三士,有才之人往往受到猜疑。

漢代吳楚起兵,明明有劇孟這樣的能人而摒棄不用,所以討伐叛軍的周亞夫譏笑吳楚起兵必敗。

李白士不遇的憤懣之極,期盼明君知己的願望之烈,可見一般。

他在《懼讒》里又用到了這個典故:「二桃殺三士,詎假(讒言)劍如霜?眾女妒蛾眉,雙花競春芳。

魏姝信鄭袖,掩袂對懷王。

一惑巧言子,朱顏成死傷。

行將泣團扇,戚戚愁人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晏嬰巧施妙計二桃殺三士

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博學多識的思想家、謀略高深的外交家、他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50餘年。他就是齊國上大夫晏子,名嬰。關於晏嬰,給後人留下了很多故事,二桃殺三士就是其中之一。...

一曲《梁甫吟》,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千古對決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鼎鼎大名的橋段,那就是空城計,諸葛亮城樓撫琴一曲就嚇得司馬懿十五萬大軍不戰自退。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