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梁甫吟》,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千古對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鼎鼎大名的橋段,那就是空城計,諸葛亮城樓撫琴一曲就嚇得司馬懿十五萬大軍不戰自退。

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

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

我軍若進,中其計也。

汝輩豈知?宜速退。

但是這個解釋破綻較多,當時就有人質疑:司馬懿如果真得到這樣的機會,麾下十餘萬大軍,把他圍住不就完了? 派幾個神射手過去射諸葛亮,或者派一個小隊過去火力偵察一下,立即就可以拆穿諸葛亮的把戲,一直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再怎樣也不至愚蠢膽怯到「扭頭就跑」的地步。

真實的歷史中確實沒有這場對決,街亭之役魏方主帥是張郃,而非司馬懿,孔明根本無法以「空城計」嚇退遠在數千里之外的司馬懿,而空城計是羅貫中根據「郭沖三事」改編而成的,只是為了突出諸葛的智慧,但是最後的理由卻顯得很假。

那麼我們可否試想下如果空城計確實存在,怎樣才能顯得合情合理呢?

司馬懿大軍

近期熱播劇虎嘯龍吟就對此給出了相當巧妙的解讀。

開始同小說一樣,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乘勝直逼西城。

諸葛孔明身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然後城門大開,四五個士兵悠閒的打掃城門。

諸葛亮端坐城樓,擺出毫無畏懼的樣子,專心彈琴,城門外司馬懿也是聽的十分如迷。

琴音哀怨憂愁,引得諸葛亮與司馬懿雙雙進入「音空對話」的幻境之中。

這個幻境中諸葛亮與司馬懿展開了一段經典的心理對決。

諸葛亮操琴

司馬懿開門見山,指出裡面是一座空城,諸葛亮笑談,空城?你敢進嗎?司馬懿愣了一會兒:我有何不敢?今日我只要踏入此城,便一戰成名。

我若進了城,你的命就沒了。

你難道不記得你對劉備的承諾嗎?你身後還飄著「克復中原」的大旗。

諸葛亮:沒錯,亮受先帝顧命之託,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司馬懿:好,果然是諸葛亮,我就成全你的高風亮節。

諸葛亮:城門洞開,你進城易如反掌。

今日,亮既然敢在空城之上等你,就是想與你一議魏國的形勢。

司馬懿:你要與我議大魏的形勢?我生於斯,長於斯,大魏的一切我瞭然於胸,何需你與我,說三道四!諸葛亮大笑:你真是身在局中不知局啊!仲達,你少主多疑,宗親妒才,自古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

今日,你擒殺亮皆可不在話下,然而未央宮中羅網,恐已在你仲達的身後早早備下。

此刻,你若踏入城內,外患若平,鳥盡弓藏

司馬懿終於說話了:難道這天下只有你一個人,可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嗎?我司馬懿一樣是中志之士,忘身於外。

鳥盡弓藏?誰能將我鳥盡弓藏?武帝嗎?文帝嗎?就算當今陛下能將我鳥盡弓藏,我只要進了這西城,殺了你諸葛亮,我司馬懿,就流芳百世了。

司馬懿與諸葛亮心理暗戰

這個時候,諸葛亮把琴弦給彈斷了。

司馬懿嚇得差點從馬上掉下去,最終還是慫了,拔腿就跑,帶領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的跑路了。

這時鏡頭轉到諸葛亮臉上,諸葛亮亦是滿頭大汗。

大將張郃明顯對司馬懿不滿,覺得自己從未大國如此荒唐的仗。

於是司馬懿又令張郃返回去捉拿諸葛亮。

而自己又進入了剛才的幻境,回到了他們剛才的對話。

司馬懿:我只要進了這西城,殺了你諸葛亮,我司馬懿,就流芳百世了。

這時諸葛亮說:那你兒子呢?司馬懿被戳中了要害,頭皮發麻,摔倒在地。

不要拿鳥盡弓藏來要挾我。

不要拿我兒子要挾我。


諸葛亮滿頭大汗

司馬懿繼續說:我曾經壓斷過自己的雙腿,那天,我跟我自己說過,如果有一天,我要是再站起來,我要跑過所有的人。

我跑過了武帝,我也跑過了文帝。

但,我總是跑不過,跑不過我自己,心裡的恐懼。

我跑到了新城,看到了你給孟達寫的信,我在信里找到了四個字,」依依東望「,依依東望什麼?是畢其一生的抱負,是畢其一生的榮耀,此時的司馬試圖做最後的掙扎,他大聲喊出自己那些豪言,試圖蓋過內心的聲音,自己依然是那個有抱負有志向不忘初心的司馬!不要試圖干擾我!殺了你,自己將名垂青史!憤怒壓過了自己的恐懼,揮舞寶劍打算斬下諸葛人頭,此時他發現諸葛變成了年老的自己,緩緩道出,「依依東望」望的是一生,望的是時間,而此時的司馬卻變成回那個充滿抱負的年輕自己,他終於發現,他面對的其實是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真實的自己,所以曾經那個年輕的自己哭了,他終於承認自己和諸葛不是一類人,理想最終向慾望低頭,在這座空城之下,一敗塗地。

司馬懿感悟了,回到了現實。

這時司馬懿的小兒子司馬昭一語道出真相:爹,城裡是不是沒有伏兵,若殺了諸葛亮,咱們家也完了?噓!司馬懿的這個動作足以表面司馬昭說的是對的。

這一刻,人臣的幻想破滅,高平陵事件里的司馬懿開始養成。


這段隔空對話十分的精彩,雙方的心理暗戰環環相扣,步步緊逼,最終司馬懿無法戰勝自己的內心倉皇而逃。

那麼諸葛亮到底彈得是哪首琴曲,能使得司馬懿能夠理解他的意思,才使後面這段「音空對話」顯得合理呢。

劇組編劇在後面的劇情里將這個伏筆圓的十分完美,令人佩服。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在那彈琴,柏靈筠問他是何曲。

司馬懿解釋道,是《梁甫吟》,昔日諸葛亮在城頭所彈之曲。

何為《梁甫吟》呢?又作《梁父吟》,疑為諸葛亮所作,是一首樂府詩,
望盪陰里見三墳寫起,轉到寫墳中人被讒言殺害的悲慘事件,著名的」二桃殺三士「。


步出齊城門,遙望盪陰里。


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二桃殺三士「出自《晏子春秋》,春秋時代齊國宰相晏子為除掉齊景公帳下三位功高蓋主的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及古冶子,設了一個局。

晏子請他們過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但是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

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了一個桃子。

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二者,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後,也自覺不如,羞愧之餘便將桃子讓出並自盡。

儘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醜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諸葛亮在城樓上彈奏此曲就是要警告司馬懿不要成為魏主手下鳥盡弓藏的犧牲品,攻城之後功高蓋主,難免會落了個」二桃殺三士「中三位大將的下場,與前面的」音空對話「交相呼應。

二桃殺三士

空城一局解二難, 臥龍冢虎各生天。

從此成敗歸天命, 戲得君王誰可憐。

當然,從歷史來說,這個說法也未必站得住腳,但是電視劇已經給了一個比較完美的改編,我們何必較真呢?馬衛東老爺子說過,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傳統文化故事留給我們的更多的是人生道理,傳承的是民族哲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