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漢壽亭侯」是亭侯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都提到關羽的爵位一直是漢壽亭侯。

而張飛和諸葛亮後來一個是西鄉侯,一個是武鄉侯。


而且很多人認為關羽的爵位是「漢、壽亭侯」,張飛、諸葛亮是縣侯。

實則非也。

侯爵最早自中國先秦時代已有君主賜封侯爵,在周朝的封建五等爵位中列第二等。

《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秦、漢代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內,侯爵作為非宗室人員可封的最高爵位,分成兩等,即列侯(徹侯)、關內侯。

列侯(徹侯)以一縣為食邑,並得以自置吏於封地;關內侯有食邑、封戶,只能衣租食稅。

唐、宋也有縣侯,明、清也有侯爵,清代侯爵分三等。

東漢時將列侯又分「縣侯」、「鄉侯」、「亭侯」三種。

《後漢書》載:功大者封縣侯,勛微為亭侯,即縣侯地位最高,次為鄉侯,亭侯最低。

現在很多人認為張飛諸葛亮都是縣侯,並認為是以張飛諸葛亮故鄉涿郡西鄉縣、琅琊郡武鄉縣來遙領縣侯。

實則琅琊武鄉縣是西晉的時候才置,東漢末年並無武鄉縣。

蜀漢也無西鄉縣,是晉朝的時候把蜀漢的南鄉縣改成了西鄉縣,可能是南鄉侯董厥的封地。

在蜀漢滅亡之後,因為張飛的封地也在此,所以改成西鄉縣。

另外還有人考證是以南鄭之武鄉谷為諸葛武侯受封地,這樣一來南鄭為縣,那麼武鄉就是鄉,更說不通。

關於張飛的「西鄉」,《環宇記》有記載:蜀先主立南鄉縣,屬漢中郡。

晉太康二年,改為西鄉,即今西鄉縣南十五里平陽故城是也... 考《蜀志》,張飛與張瑛並封西鄉侯,董厥封南鄉侯,是後漢之西縛,蜀仍故名,又別置南鄉縣,至晉改為西鄉縣。

與後漢之西鄉非一地。

所以張飛的封地應在漢中郡,而非涿郡。

其實蜀漢政權的縣侯大都是實封,有史可查的縣侯有陽泉侯劉豹、青衣侯向舉、陳倉侯馬岱、南鄭侯魏延、安漢侯王平、宕渠侯句扶、平襄侯姜維、濟陽侯吳懿、綿竹侯吳班九人。

九人中只有三個虛封遙領(姜維、馬岱和吳懿)。

另外諸葛亮封侯比較晚,是在劉禪登基後,同時受封的有都鄉侯劉琰和都鄉侯李嚴,李嚴和諸葛亮並列託孤,都應是鄉侯。

而這九位縣侯中有六位是在諸葛亮去世後才得封縣侯,劉豹和向舉是在劉備稱帝之前封侯,他們是東漢政府的老官員,早先由東漢授予爵位。

魏延在建興八年大破郭淮和費耀,符合有軍功封侯。

由此看來諸葛亮執政時期縣侯授予非常難。

而且他們均屬武將,爵位雖高,但官職並不很高。

比如馬岱是平北將軍,句扶是左將軍等。

可以看出爵位和職務並不直接掛鈎。

還有比如曾經擔任大司馬的蔣琬爵位是安陽亭侯,大將軍費禕是成鄉侯,都非縣侯。

這是因為自秦代商鞅變法以來,爵位基本從軍功中來。

漢高祖劉邦的「白馬之盟」中就稱「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

」(非皇族成員不得封王,如沒有軍功者不得封侯)。

東漢以後雖然對封侯略有放開,但授予縣侯還是需要重大軍功。

關羽是在建安五年封漢壽亭侯(《三國志》載:建安五年,關羽解白馬之圍之後,「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其他的如劉備最初的爵位是宜城亭侯,馬超在建安十年封都亭侯,張飛是在建安十五年封新亭侯。

劉備稱帝後,馬超進爵斄鄉侯,張飛進爵西鄉侯,諸葛亮此時仍然無爵,並且劉備也一直沒封過縣侯。

劉備死後,劉禪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

前面說過,關於關羽的漢壽亭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認為其被封的是「壽亭侯」,「漢」是漢朝的意思。

實則漢壽是荊州武陵郡的一個縣,本名為索縣,更名後成為了荊州治所所在地,關羽所封即是亭侯。

劉備之所以沒給關羽提升爵位,據清人趙一清所撰《東潛文稿》解釋:「殆先主以公賜名漢朝,因之不改,特建置一縣為公奉邑」。

即劉備因為關羽的爵位來自漢朝,自己又奉漢為正朔,因此為表示對一封號的尊重,就沒有再給新的封號,但特「析廣漢郡葭萌縣地為漢壽縣」,以作為關羽的奉邑。

所以關羽這個亭侯實則在蜀漢享受縣侯的待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的「漢壽亭侯」是個多大的官兒?

大家都知道,關羽被曹操收了之後上書漢獻帝封他為「漢壽亭侯」,並以錦衣玉食、美女豪宅來籠絡其心。那麼大家知道「漢壽亭侯」究竟是個多大的官兒嗎?其實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高高在上。

關羽「漢壽亭侯」的封號,許多人竟誤讀至今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鮮明豐富的人物形象,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而深受國內乃至海外華人的喜愛,而關羽關雲長因其武勇和忠義成為最受歡迎的三國人物之一,後世更給予武聖的尊號,民間尊稱「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