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王朝帝國的分封等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周王國的分封制度,最高為周王,周王以下為諸侯,據說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即晉國、齊國等國的國君,而諸侯以下,為卿、大夫、士,諸侯的封地是諸侯國,卿、大夫、士的封地是采邑。
其中,秦國的分封制度比較特殊,與中原國家不同,中原各國君主以下,為卿、大夫、士,而秦國君主以下,則為二十級爵位,並且必須以軍功取得。
後來的劉邦,雖然是楚人,但是他是實際上的關中王,與項羽征戰,是以關中為基地進行的,因此,在不小的程度上,漢承秦制,秦國的軍功爵位,分為二十等級,漢帝國完全繼承。
秦王國時期,其本身是諸侯國,而升級為秦帝國後,則沒有諸侯這一級了,而漢帝國則綜合了秦王國和秦帝國這兩個時期,在二十級軍功爵位之上,有諸侯,諸侯當時只有國王一級。
諸侯封給劉家皇族成員,而爵位則必須以軍功獲得。
具體是:
諸侯:國王;
二十級軍功爵位,最高為二十級,最低為一級,自上至下,分別是:列侯、關內侯、大庶長、駟車庶長、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長、左庶長、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裊、上造、公士。
秦漢的軍功爵位,有些類似於現代的軍銜,以現代參照一下,大致上,公士相當於現代軍隊的下士,上造相當於上士,而不更、簪裊則相當於軍士長,再往上,以此類推。
爵位的次高級,關內侯,無封地,有食戶,可以食租稅。
爵位的最高級,列侯,有封地,如西漢的朱虛侯劉章、冠軍侯霍去病、博望侯張騫等,皆為列侯。
霍去病的侯爵封地在南陽郡境內,張騫的侯爵封地也在南陽郡境內,張騫的封地因此得名博望,後來三國劉備火燒博望坡,就在此處。
至東漢時,列侯又分為縣侯、鄉侯、內鄉侯、亭侯、內亭侯,大致來說,縣侯的封地是一個縣,鄉侯的封地是一個鄉,亭侯的封地是一個村;至於內鄉侯、內亭侯,意思是都市裡的列侯,沒有封地,只有食戶,可以收租,食租稅,向他們交租的戶數多於列侯以下的關內侯。
繳租稅的戶數,具體是:縣侯八千到一萬戶,鄉侯四千到五千戶,內鄉侯兩千戶,亭侯五百戶,內亭侯三百戶一千口,關內侯三百戶五百口。
縣侯,以縣名為封號,但稱呼中不必說出「縣侯」兩字,而是可以直接說「侯」,比如,東漢三國時期的呂布,封為溫侯,爵位是縣侯,封地是溫縣,直接稱溫侯;而鄉侯、亭侯,也往往以所在縣為封號,但必須表明是鄉侯、亭侯,比如關羽,由曹操實際掌權的朝廷加封爵位,爵位是亭侯,封地在漢壽縣境內,因而稱漢壽亭侯。
鄉侯、亭侯也有以美稱或方位為封號的,比如,諸葛亮封為武鄉侯,爵位是鄉侯,封號為武,張飛是西鄉侯,爵位是鄉侯,封號為西,曹魏也有幾位西鄉侯和武鄉侯,以及左鄉侯、右鄉侯等。
至於內鄉侯、內亭侯,則都是相應低一等,常常是沒有封號的。
別小看鄉侯、亭侯,他們的爵位,與縣侯同樣,都是列侯,是侯爵,是軍功爵位中的最高一級,再上面,就是諸侯王一級了,如曹操的魏國國王,再上面就是皇帝了。
三國時,以魏國為代表,曹操將諸侯和軍功爵位做了不小的改變,諸侯本來只有國王一級,他增加了公爵一級,他就是先當的魏公,又升級為魏王的。
後來,曹魏又將公爵分為郡公、縣公、鄉公三級,比如,後來起兵與司馬氏對抗的魏帝曹髦,其原來的爵位就是高貴鄉公。
再後來,曹魏在國王和軍功爵位之間,增加了五等爵,即,恢復了周代的公侯伯子男,而軍功爵位則被淡化處理了,不但等級下移,降級,並且只剩了幾個級別,而且還改了名,已不再重要了。
至此,曹魏建立了新的統一的封爵爵位體系,其主體是,王公侯伯子男。
曹魏的爵位等級:
國王、郡王、縣王、郡公、縣公、鄉公、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名號侯、關中侯、五大夫,等等。
晉帝國時期,沿襲曹魏的爵位制度,並進一步細分。
晉帝國的爵位等級:
大國國王、次國國王、小國國王、縣王、郡公、縣公、大國侯爵、次國侯爵、大國伯爵、次國伯爵、大國子爵、次國子爵、男爵、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名號侯、關中侯,等等。
比如,琅琊王司馬伷,就是大國國王,趙王司馬倫,就是次國國王,太原王司馬輔,就是小國國王,南宮王司馬承,就是縣王。
南北朝時期,北魏帝國,首次出現親王的爵位。
北魏帝國的爵位等級:
郡王(親王)、郡王(始蕃王)、郡王(二蕃王)、郡王(三蕃王)、開國郡公、開國縣公、散郡公、開國郡侯、散郡侯、開國縣侯、散縣侯、開國縣伯、散縣伯、開國縣子、散縣子、開國縣男、散縣男、鄉男、名號侯,等等。
之後的北周帝國,將以前「軍功爵位」的殘餘徹底清除,即,與北魏帝國相比,去掉了殘餘的「名號侯」,爵位體系首次徹底變為王公侯伯子男。
隋帝國,首次將親王和郡王列為不同的兩個等級。
隋帝國的爵位等級,分為九等:
國王(親王)、國王(嗣王)、國王(郡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縣侯、開國縣伯、開國縣子、開國縣男。
比如,晉王楊廣,爵位是親王,唐國公李淵,爵位是國公。
唐帝國的爵位等級基本沿襲了北朝各帝國:凡爵九等:一曰親王,食邑萬戶,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戶,從一品;三曰國公,食邑三千戶,從一品;四曰開國郡公,食邑二千戶,正二品;五曰開國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從二品;六曰開國縣侯,食邑千戶,從三品;七曰開國縣伯,食邑七百戶,正四品上階;八曰開國縣子,食邑五百戶,正五品上階;九曰開國縣男,食邑三百戶,從五品上階。
以後的各帝國,分封等級大致都是如此,只有清帝國有些不同,其親王、郡王等,都是超品,即,高於一品大員,只有中層和下層貴族才是與各品級官員同層次的,與官員的各等級對應。
主要內容就是這些了,最後,再舉個實例,具體看看東漢末期的諸侯和軍功爵位,注意,這個例子說的不是曹魏建國後的統一的爵位等級,此時還是漢帝國時期,分封等級仍然包括諸侯和軍功爵位兩大類。
建安十八年,在曹操的威迫下,漢獻帝冊封曹操為公爵,曹操建立魏公國,加九錫,魏公國是漢帝國境內的諸侯國,與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性質相同,建都鄴城。
在冊封過程中,曹操假模假式地再三推辭,於是,群臣們紛紛勸進,這些勸進的群臣,都是曹操的親信,包括了當時大部分侯爵。
這些群臣是:
中軍師陵樹亭侯荀攸、前軍師東武亭侯鍾繇、左軍師涼茂、右軍師毛玠、平虜將軍華鄉侯劉勛、建武將軍清苑亭侯劉若、伏波將軍高安鄉侯夏侯惇、揚武將軍內亭侯王忠、奮威將軍樂鄉侯劉展、建忠將軍昌鄉亭侯鮮于輔、奮武將軍安國亭侯程昱、太中大夫內鄉侯賈詡、軍師祭酒千秋亭侯董昭、內亭侯薛洪、南鄉亭侯董蒙、關內侯王粲、祭酒王選、袁渙、王朗、張承、任藩、杜襲、中護軍國明亭侯曹洪、中領軍萬歲亭侯韓浩、行驍騎將軍安平亭侯曹仁、領護軍將軍王圖、長史萬潛、謝奐、袁霸等。
在這次活動中,曹操的魏國公爵,是諸侯;而勸進的群臣,多為侯爵,是以軍功得來的爵位,等級低於諸侯。
這些侯爵,按爵位高低,排列如下:
鄉侯:高安鄉侯夏侯惇,華鄉侯劉勛,樂鄉侯劉展;
內鄉侯:賈詡;
亭侯:陵樹亭侯荀攸、東武亭侯鍾繇、清苑亭侯劉若、昌鄉亭侯鮮于輔、安國亭侯程昱、千秋亭侯董昭、萬歲亭侯韓浩、南鄉亭侯董蒙、國明亭侯曹洪、安平亭侯曹仁;
內亭侯:王忠、薛洪;
關內侯:王粲。
來解讀一下這些侯爵的封號,夏侯惇是高安鄉侯,高安縣位於東吳境內,因此,這裡的高安,不是縣名,而是美稱,華鄉侯劉勛、樂鄉侯劉展,其封號也是美稱;賈詡,內鄉侯,沒有封號;在各位亭侯中,清苑亭侯劉若,意思是封地位於清苑縣境內的亭侯,清苑縣,當時屬於河間郡,安國亭侯程昱,意思是封地位於安國縣境內的亭侯,安國縣也屬於河間郡,而千秋亭侯董昭、萬歲亭侯韓浩、國明亭侯曹洪等,其封號都是美稱;兩個內亭侯,王忠、薛洪,沒有封號;關內侯王粲,比列侯低一等,也是沒有封號的。
這個實例,可以比較清楚地說明東漢的分封等級。
三國爵位知多少,呂布的溫侯、關羽的漢壽亭侯有多少「含金量」?
三國時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歷史時期,上承東漢,下啟晉。至於爵位還是大多沿用漢朝的規定,漢朝沿用秦朝的二十等爵,另外增設了王爵,為有功者所封。例如韓信就曾被封為齊王,楚王。後來劉邦把有爵位的異姓王幾...
關羽「漢壽亭侯」的封號,許多人竟誤讀至今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鮮明豐富的人物形象,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而深受國內乃至海外華人的喜愛,而關羽關雲長因其武勇和忠義成為最受歡迎的三國人物之一,後世更給予武聖的尊號,民間尊稱「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