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逢冬至,自有東南風起於江岸,孔明所以向周瑜詐稱自己借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孔明是三國時期善於把戰爭與季節、氣候條件聯繫起來的領導人,因此,他指揮的軍隊常常能以逸待勞,戰績卓著。
孔明定計讓劉備去東吳招親,娶孫權妹妹為夫人,這是他實現聯吳方針的重要步驟,但孫權、周瑜的用心是要扣留劉備以換取荊州。
孔明臨行前付給隨劉備去東吳的趙雲三條錦囊妙計,讓其在年終打開一個,到時打開看後依計而行。
趙雲如約向劉備報稱曹操殺奔荊州,情況十分危急,劉備遂與夫人商議回荊州,但又怕孫權不會放行,於是夫妻二人正月元旦以在江邊祭祖為名逃走,眾官員得知後去報孫權,而孫權這天卻飲得大醉未醒,酒醒過來後派兵去追,二人已走得很遠。
劉備歷盡險阻,終於逃回荊州。
在這裡孔明選定的正月元旦是一個關鍵的日子:
第一,劉備在這天外出有名,既可以祭祖為藉口,亦可以遊玩為藉口;第二,正月元旦,大家歡聚過節,孫權必然放鬆警惕,節日的歡樂必然沖淡人們的軍事警戒心理;第三,元旦這天有一個不成文且不甚嚴格的民族習俗,即當天不動干戈,至少是不能輕易動武,這就保證了即使追兵趕來,和解的可能也很大。
總之,諸葛亮安排趙雲年終打開錦囊妙計,完全是要利用正月元旦這一季節性節日。
對於持久性的大雨天氣,孔明也是能憑經驗測定並在戰爭中加以利用的。
有一次司馬懿引四十萬大軍,詐稱八十萬殺奔漢中而來,聲勢甚大。
孔明得知這個消息後,遂派張嶷、王平引一千兵去陳倉道防禦魏兵。
二人面面相覷,哀告說: 「丞相欲殺某二人,就此請殺,只不敢去。
」孔明對二人解釋說:
「吾昨夜仰觀天文,見畢星躔於太陰之分,此月內必有大雨淋漓,魏兵雖有四十萬,安敢深入山險之地?……」(第九十九回)二人聽罷,才高高興興地領兵而去。
孔明又讓他的十萬後應部隊準備防雨之物,等待出征。
後來,大雨連下一月,山水不絕。
魏兵馬無糧草,軍器盡濕,兵士連睡覺的地方也沒有,怨氣很大,遂班師回國。
這裡,孔明利用了大雨天氣,以較少的兵力對付敵人幾十萬軍馬,使自己的大軍未受損失,又贏得了休整的時間。
赤壁之戰舊址
孔明一出祁山後收降姜維,一路順利。
魏將曹真派人去西羌求救,西羌國王遂派十五萬「鐵車兵」夾攻蜀兵,蜀兵交戰失利,來告孔明,時當十二月冬。
孔明得知了羌兵的情況後對眾將說: 「今彤雲密布,朔風緊急,天將降雪,吾計可施矣。
」(第九十四回)遂挖下坑塹,表面覆蓋,任雪埋之,然後引誘羌兵追趕,結果鐵車多滑入坑中,自相踐踏,倖存者又被孔明伏兵衝殺,羌兵大敗。
這裡下雪天氣給蜀兵造成了用計的有利條件:
一是大雪覆蓋了坑塹表面,不露痕跡;二是鐵車在雪地中緊溜急行,收煞不住,前面的車掉入坑中,後面的車即使看見,也無法收止;三是雪地中便於蜀兵四周埋伏。
孔明伐中原,路途艱險,交通困難,時常是糧草不繼。
有一次,他選定隴西麥熟的季節出兵,在軍中乏糧時他派人去隴上割麥就食。
他利用麥子將收未收的時機,就地取食,將敵方的物資資源化歸己有。
赤壁大戰時,孫劉聯軍指揮部決定對曹操實行火攻,但隆冬季節只有西北風,曹兵隔江在西北方,聯軍在東南方,曹兵在上風頭的位置,聯軍若放火去燒,只會傷了自家戰船。
當時真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這時,孔明願為聯軍憑天借到三日三夜東南大風,以應戰爭急需,並約定十一月二十日甲子。
周瑜為之撥兵築壇,等候動靜,在約定日子的當夜三更時分,果然東南風大起,聯軍乘風出擊,火燒赤壁,大敗曹兵。
還在孔明隨周瑜剛出兵時,他就告訴劉備說:
「但看東南風起,亮必還矣。
」(第四十五回)吩咐劉備於十一月二十甲子派趙雲駕船在約定的地點等候他。
十一月二十日是什麼日子呢?原來那天是冬至之日。
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有得到日照最多和得到日照最少的兩個日子,這會引起地球表面各種氣候的變化,古人雖不了解這樣深層的道理,但卻發現了這兩個轉折性日子的存在,分別命之為「夏至」和「冬至」,並用「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來概括這兩個日子後的氣候變化規律。
按照這個規律,冬至之前,如果陰氣旺盛,在長江沿岸表現為西北風,那麼冬至之後,陽氣生長,風向則要發生變化,表現為東南風。
諸葛亮正是在隨季節而生的氣候變化規律上大做文章,貪天之功,神乎其神,迷惑了周瑜。
其實,諸葛亮即使在起風的當天,對是否有風尚無絕對的把握。
他對身邊的魯肅說:
「子敬自往軍中相助公瑾調兵,倘亮所祈無用,不可有怪。
」(第四十九回)有人認為,諸葛亮能知道起東南風的日子,是他事先在江岸漁民中了解當地氣候變化的特點而知道的。
當然不能排除這一可能,孔明若能這樣做就更好。
然而,孔明若是知道了「冬至一陽生」的氣候變化規律,就可以準確地把握起東風的時間了。
赤壁東南風大起時,程昱提醒曹操加以提防,操笑著回答:
「冬至一陽生,來復之時,安得無東南風?何足為怪!」(第四十九回)既然曹操也知道這種氣候變化的規律,那孔明當然就更可能掌握和運用這一規律了。
時逢冬至,自有東南風起於江岸,孔明所以向周瑜詐稱自己借風,一是要故弄玄虛,貪天之功為己有,在破曹戰役中「爭」得一份大功,作為日後占有荊州的重要藉口。
例如一次魯肅來索要荊州,他就提出: 「若非我借東南風,周郎安能展半籌之功?」(第五十四回)詐稱借風的第二個原因是他要擺脫周瑜,迅速回到自己軍中,調兵遣將,與周瑜爭奪曹操失地。
事實上,孔明為他離開周瑜營寨,事先做了許多準備工作:
第一,吩咐劉備在甲子東南風起時派趙雲在指定地點接應;第二,以祭壇借風為名離開周瑜營寨,既擺脫了周瑜的直接監視,又造成對他的麻痹;第三,起風的當天尋找藉口打發走了身邊的魯肅;第四,起風前對周瑜派來的守壇將士下令:
「不許擅離方位,不許交頭接耳,不許失口亂言,不許失驚打怪,如違令者斬!」(第四十九回)他利用兵士對祭壇借風的神秘感剝奪了他們的一切自由,直到周瑜派兵來捉他時,守壇將士仍執定旗子,當風而立。
這為他的行動自由創造了極大的方便條件
諸葛亮的那些計謀—既生瑜何生亮
赤壁之戰後,曹操敗走,孫劉兩家的戰意也開始拉開帷幕。諸葛亮憑藉智慧多次將計就計,使劉備軍團化險為夷,並取下荊州,為今後建立蜀國打下了基礎。那諸葛亮是如何與周瑜進行周旋的呢?(接下來看一看諸葛亮是...
諸葛亮真的用奇門遁甲之術,「借東風」打敗曹操嗎?
文/謝根洪「赤壁之戰」是我國戰爭史上偉大的經典戰例,以八萬蜀吳聯軍打敗號稱八十萬的曹軍,取得以少勝多的光輝戰績。《三國演義》記載:諸葛亮是利用奇門遁甲之術,借來東風,再火燒連營的方法,一舉把曹操...
揭秘赤壁之戰中諸葛亮為什麼能借到東風?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把諸葛亮的智謀塑造得很完美,這個故事至今也仍是廣為流傳,家喻戶曉。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人對諸葛亮借東風表示出了懷疑,風真的可以「借」嗎?諸葛亮是如何「借...
《三國演義》這100個經典故事,總結全書,必須收藏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是我們所喜愛的經典名著,全書人物鮮明,英雄輩出,各有特色,故事情節更是精彩十分,讀來讓人手不釋卷。我們也會經常談起三國里的故事,很精彩,很引人,更是一種文學享受...
他三借東西而不還卻被千古稱道,但蒼天饒過誰!
老話講: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什麼是「借」?按《辭源》上的解釋是:「暫時使用別人的東西,或把自已的東西暫時給別人使用。」古今意義相同。三國時諸葛亮三借東西而不還卻被千古稱道,但老天卻終究未饒了他。
諸葛亮登七星壇借東風,為何上壇三次下壇三次,周瑜死前道破玄機
孫權、劉備5萬聯軍在赤壁迎戰曹操80萬大軍,諸葛亮、周瑜使用火攻之計,再配合龐統的連環計,讓曹操大軍頃刻間葬身火海。曹操兵敗如山倒,在收拾殘兵敗將後,倉皇逃回北方,從此再無南征之力,也由此奠定了...
借東風是真的?和冬至又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曹操兵敗赤壁另有原因
在三國演義中,描寫赤壁之戰時,曹操笑著對來提醒他的程昱說:因為刮東南風了。今天是冬至,陽氣初生,陰陽二氣往來交替,偶然刮東南風是非常正常的。(冬至一陽生,來復之時,安得無東南風?何足為怪!)這陣...
劉備孫權聯盟「借東風」抗曹有沒有發生過
小說《三國演義》中,有一段膾炙人口的「借東風」的故事。在曹操進攻荊州的時候,劉備、孫權兩家結成了抗曹聯盟。孫權的大將周瑜十分嫉妒劉備的軍師諸葛亮的才能,想把他置於死地。於是周瑜讓諸葛亮十天之內...
一代奸雄曹操為何會敗於赤壁之戰?周瑜諸葛亮獲勝靠的竟是運氣?
蘇軾曾寫過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這首詞書寫的正是流傳千古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不僅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更使...
諸葛亮巧借東風確有其事嗎?
赤壁大戰中諸葛亮巧借東風的故事,至今仍廣為流傳。他在南屏山七星壇上披髮仗劍、踏罡步斗、施法術借東風的場面,使人們幾乎無法分辨諸葛亮到底是人還是神仙妖怪。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評作家羅...
赤壁之戰,諸葛亮為什麼能借到東風?
1《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把諸葛亮的智謀塑造得很完美,這個故事至今也仍是廣為流傳,家喻戶曉。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人對諸葛亮借東風表示出了懷疑,風真的可以「借」嗎?諸葛亮是如何「...
諸葛亮是如何「借」來東風的?
三國時代赤壁大戰中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至今仍廣為流傳。他在南屏山七星壇上披髮仗劍、踏罡步斗、施法術借東風的場面,使人們幾乎無法分辨諸葛亮到底是人還是神仙妖怪。難怪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