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實戰案例研究:神機妙算,得八門遁甲天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一、算無遺策通天曉地的完美神人

小說《三國演義》總成過往傳奇、野史、戲曲、地方世代說法、被官史避畏說法、說部話本及民間傳說中諸葛亮的故事,他被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和《三國志》中的諸葛亮很不一樣,而且事跡亦有所出入,如火燒博望與新野,諸葛亮尚未出仕劉備;三顧茅廬、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等都經過誇張和劇情創造,歷史上諸葛亮用兵的功績不如他治理蜀國的政績耀眼;而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智激周瑜、三氣周瑜、空城計等則是虛構或將劇情移花接木。

但這些都成為家喻戶曉故事,而小說當中的一些劇情,將諸葛亮描寫成為一個道士,如七星壇祭風、延壽七星燈等,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古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諸葛亮為「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將一貫有法家風範的諸葛亮神化成了算無遺策、通天曉地、精通軍事、運籌帷幄的一個智慧超卓入聖之完美人物。

在中國傳統戲曲中,諸葛亮一角以老生所演,身穿印有八卦圖案的外袍,手持羽扇。

而劇目多來自《三國演義》,參與的劇目有《諸葛亮弔孝》、《收姜維》、《群英會》、《借東風》、《三氣周瑜》、《空城計》、《戰馬超》(又名《兩將軍》)等。

二、曾遇異人得八門遁甲天書,草船借箭暗藏奇門

話說當年諸葛亮成功實現「草船借箭」以後,一直被蒙在鼓裡的魯肅大為驚嘆,追問孔明,「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霧?」孔明曰:「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

亮於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霧,因此敢任三日之限……」。

諸葛亮在此明確告知魯肅,這一次他是應用奇門遁甲事先預測出了三天以後的大霧。

其實,諸葛亮在這裡還沒有完全向魯肅揭開謎底:一生謹慎的孔明之所以敢只帶領少數的非戰鬥人員跑到曹操那邊,敲鑼打鼓地驚動曹營,絕不是僅僅依靠大霧的掩護,關鍵原因還在於他早就同時用奇門預測出了曹操的反應,即曹軍只會放箭而不會出兵!

諸葛亮「草船借箭」案例局象:丁亥年癸丑月己酉日庚午時,甲子旬(戌亥空),陽遁二局,值符天芮星落四宮,值使死門落八宮。

簡要分析:

1、先看天氣:諸葛亮是在己酉日起局的,當天不算,第三天就是子日,子日天氣看坎一宮,坎為水,上乘玄武主昏暗,景門火光受制,即不見光明,同時己+乙為墓神不明,以上都代表長江上面大霧瀰漫之象;

2、次看諸葛亮策略:當時孫吳聯軍在東南方,本局八門反吟有利諸葛亮一方採取主動出擊的策略,同時開門落巽4宮,開門為公開也,故諸葛方採取驚動曹營的策略;

3、最後看曹操的反應:曹落乾宮,杜門當班,杜門為防守,同時乾宮中白虎+丁奇衝剋巽四宮,白虎為軍隊、丁為箭,綜合判定曹軍只會放箭,不會出兵。

三國人物成千上萬,其中寫得最精彩的,莫過於諸葛亮。

寫諸葛亮最精彩最引人人勝的故事,莫過於赤壁大戰中的借東風、草船借箭。

曹操北軍不習慣水戰,得龐統獻連環計,將戰船盡皆連在一起,周瑜欲用火攻破曹操。

,周瑜起初認為用火攻不存在問題,但當他站在南岸山頂上觀看曹營水寨,忽然狂風大作,江中波濤拍岸,一陣風過,颳起旗角於周瑜臉上拂過,使他猛然醒悟:此季節只有西風、北風,沒有南風、東風,怎麼能用火攻呢?於是突然望後一倒,口吐鮮血,不省人事。

從此臥病在床,著實發起愁來。

諸葛亮前去探望,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個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寫畢,遞與周瑜曰:「此都督病源也。

」瑜見了大驚,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巳知我心事,只得以實情告之。

乃笑曰:「先生已知我病源,將用何藥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賜教。

」孔明曰:「亮雖不才,曾遇異人,傳授八門遁甲天書,可以呼風喚雨。

都督若要東南風時,可於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壇。

高九丈,作三層,用一百二十人,手執旗幡圍繞。

亮於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風,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遲緩。

」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風,至二十二日丙寅風息如何?」,瑜聞言大喜,翻然而起。

便傳令差五百精壯軍士,往南屏山築壇,拔一百二十人執旗守壇,聽候使令。

孔明於是在十一月二十甲子吉辰,沐浴齋戒,身被道衣,跣足散發,上到壇上開始作法祭風。

孔明一日上壇三次,下壇三次,卻並不見有東南風。

是日看到近夜,天色睛明,微風不動。

一直到將近三更時分,忽聽風聲響,旗幡轉動。

周瑜出帳看時,旗帶竟飄西北。

霎時間東南風大起。

待東南風大起之後,諸葛亮早已下壇來到江邊,乘趙雲前來接應的小船,離開周瑜營寨,回劉備所在夏口去了。

書中寫得明白,諸葛亮曾遇異人,傳授八門遁甲天書,可以呼風喚雨。

所謂八門遁甲天書,就是古代預測學中最高層次的「奇門遁甲」。

據今天學術界專家研究,奇門遁甲主要用於軍事上行兵打仗,選擇天時、地利、人和、幫助決策。

我們不妨用數理奇門遁甲的方法,對諸葛亮借東風一事進行剖析。

建安十三年為公元208年,年干支為丁亥,冬十一月為壬子月,二十日為甲子日,二十一日為乙丑日,二十二日為丙寅日。

第一天甲子日無風,第二天乙丑日,從丙子時末開始有風,到丁丑時即二十一日凌晨一點以後東南風大起。

,按冬十一月二十一日乙丑,已在冬至節以後,符頭為甲子,屬冬至上元,應用陽遁一局來測算。

丁丑時屬甲戌旬,天芮星為值轉到七宮,值使死門運轉到五宮;天輔星到九宮,天英星到二宮,八將盤上白虎落三宮。

測天氣,以天輔星為風,以天英星為火,二者旺相主風量。

此時天輔星落九宮,為旺相,主有東南風;天英星落二宮,為旺相,主量大;離九宮又呈出現辛加乙的格局,這叫白虎猖狂,主有大風;八將盤上白虎落三宮,也主有東風。

總之,綜合這幾點,此時應出現睛天、東南風大起的天氣。

同時,甲子旬中戌、亥空,西北方落空亡,為孤地。

西北干位所在六宮又出現丁加癸即雀投江的凶格,很不利曹操一方。

再者,按陽時利客的原則,丁丑時為陽時,先動者有利,所以周瑜首先發起進攻,藉助東南風,採取火攻,終於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由此可見,諸葛亮築七星壇施法術借東風,只是個掩人耳目的形式,實際上他運用奇門遁甲的方法,早已預測出十一月二十一日凌晨起,必須要大刮東南風的天氣狀況。

這說明,在隆冬十一月,長江赤壁一帶,一般規律是刮西風、北風,沒有東風、南風,而在二十一日凌晨到上午這一段時間卻出現了特殊情況,即大刮東南風的天氣。

精通天文地理和傳統預測學的諸葛亮就抓住了這一有利天時,協助周瑜取得了赤壁大戰的勝利。

三、孔明自知天命將終,秋夜祭北斗

「孔明秋夜祭北斗」說諸葛亮病重,自知天命將終,其在眾將的一致請求下,答應為自己祈壽。

道教認為斗星司生司殺,執掌人之壽夭、富貴、爵祿。

根據人的出生時辰,科儀找到自己的本命星官,禮鬥法會目的是為人消災解厄,祈福延壽。

朝真拜斗,作為道教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

拜斗,為世人對星宿的崇拜而生的敬仰,與人的生死禍福有關。

北斗星君掌消災解厄,南斗星君掌延壽施福。

故拜斗是一種為人消災解厄、祈福延壽的科儀,亦稱之為朝真禮斗。

據《三國志·蜀書》:亮字孔明,山東琅琊陽都人,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

諸葛早孤,東漢末年適逢天災人禍世道混亂,為個人生存之計遂投親靠友輾轉至中原,親眼目睹了漢代社會奸賊當道爭戰不休使普天下的老百姓生活坎坷,流離失所,深切地感受到了人世間的辛酸和悲涼。

建安三年,十七歲的諸葛亮棲身南陽,躬耕隴畝,明代詩人趙坤寫到:「壯年大隱樂耕鋤,一臥南陽遂有廬。

」自建安三年到建安十二年正是權臣曹操擒呂布,滅袁術,敗袁紹和擊潰昭烈之際,中原各地戰火紛飛,陰雲密布,年輕的諸葛亮獨具惠目在南陽城西七里的臥龍崗找到了藏身之所,「中原無處不兵戈,獨自崗頭抱膝歌,」漂泊動盪的生活暫時安定了下來這樣就有了十年的隱居生涯。

南陽躬耕自食其力在諸葛亮人生路途中式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對其本人來說感受最深刻和收益最豐富的莫過於一個「靜」字。

明代戶部尚書徐問在其《讀書敘記》里指出:「漢儒之學,能見得靜字,惟孔明一人。

」換言之,只有靜字方能概括侯學之要旨。

靜,即清靜,是道教文化中一個相當特殊的概念,在道教的諸多入世濟世教義內對清靜的解釋具有重要的意義,《道德經》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即道性自然,天地人所取法者自然而已,與無為和寡慾相互關聯的清靜正是以道法自然為基礎,它強調一切要順自然而為,不可以逆自然而動有損天地自然直本性,讓人少一些浮躁不安,多一分質樸公正,個人的生命和精神得到升華。

故老子言:「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夫物芸芸,各歸其根。

歸根曰靜,靜曰復命(《道德經》第十六章)。

清靜為天下正,作為道教最早的典籍《太平經》對靜的作用給出了明確的定義:「求道之法,靜為基先。

心神已明,與道為一。

開蒙洞白,類如耋日。

不學其道,若處暗室而迷方也。

」欲學其道,必先參靜,《清靜經》亦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由此可見虛靜自然是老子哲學中的一個重要原則,識得靜者方與「道」有緣。

諸葛先生對「靜」的感知獲益頗多,一方面躬耕南陽臥龍崗,以出世的心態入世,安於現狀做一個地道的農夫,其樂無窮。

清代詩人杜漺寫道:「小童擁彗門前掃,午陰欲轉覺來遲。

山蜂游采山花蕊,采罷翥翥隔窗紙。

山光繚繞廬前樹,抱膝時為梁父吟。

」綠樹山光,小童野蜂,這就是一副美麗的人物風光自然畫,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南陽臥龍崗上抬頭觀星空,俯首樂耕鋤,這是諸葛先生一生中值得仔細品味和最為留戀的美好時光。

另一方面,清靜使諸葛亮拋卻世間雜念有了更多的時間苦讀聖賢書,他在《出師表》中自述:「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亮之言符合道教《清靜經》內「人好靜而欲牽之,遣其欲而心自靜」之說,明萬曆四十二年時任南陽知府的史東昌在《諸葛忠武侯臥龍崗碑文》中亦言:「彼時耕南陽,吟梁父,高臥龍崗,堂中春睡,窗外日遲,夫豈有一毫求聞達之心哉?」清代詩人沈受宏也有同感「諸葛布衣時,躬耕南陽田,„„,縱無君王顧,畎畝亦陶然」,由布衣清靜和行事從容造就的平常心已足慰平生。

十年躬耕不止,十載靜學不輟,諸葛先生後來在《誡子書》里特別指出:「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太平經》曾強調「唯有志之人,心不迷亂」,亮文中「澹泊明志,寧靜致遠」則成為後來歷代文人志士推崇敬頌德千古名句。

諸葛先生依據自己對道家思維方式的獨到見解,靈活自由地運用道家文化中的天,地,人一體觀、陰陽論和齊同慈愛等文化精髓治軍理國,為造福一方黎民百姓而努力。

建立功勳,造福人民是道家文化里一個比較重要的部分,陳鼓應先生曾言:「尚功」思想乃為道家學說的一大特點(莊子除外),自老子、范蠡、《黃帝四經》至稷下道家皆然。

諸葛亮「以奇用兵,以正治國,」成績斐然。

高居相位的諸葛亮有功不傲,以老子「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公心」之言為準則,虛心納諫,誠以待人,公正合理地處理軍國大事。

老子雖然重視有功,但又一再強調功成而不居,亮之所為正是對老子「功成不居」主張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詮釋。

《三國志·諸葛亮傳》載:「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傾,子弟衣食,自有餘饒。

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四、淡泊名利而合道之境,作祭以吊千古

諸葛亮一生能淡泊名利,使自己的生命上升到合道之境地,利於身心與自然的和諧暢通,在後人的心目中諸葛先生早已不是一位普通的名人,而是一尊受儒道眾生朝拜和萬民敬仰的神祇。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山海國學。

出於對諸葛武侯的敬仰,小子作祭一篇,以吊先生千古:

鶴鳴九皋,聲聞於天,清風明月,笑轉星斗。

隆中一曲,千載不朽,言驚髙崗,改盡江山。

羽扇綸巾,同赴征塵,半生頓挫,英雄白首。

夜算漢祚,問鼎宇宙,博望火攻,驚破曹公。

獨上宮樓,巧辯群秀,霧隱長江,萬箭夜籌。

劍指蒼穹,七星台就,東風燎原,江染浸透。

破曹乘勝,智算華容,三分天下,繁華依舊。

極目北斗,江陵河洲,凌風白衣,知音記否。

指彈弦斷,寂寞此留,蜀地千嶙,雲卷百岫。

白帝城髙,月色孤寒,半世君臣,道盡難言。

安平五路,策馬揚鞭,七擒七縱,只若等閒。

一曲空城,千古絕唱,出師一表,千載難勝。

地動天悲,五丈荒原,悠悠蒼天,何薄於此。

誡子書存,淡泊寧靜,千秋道義,題詞上匾。

嗚呼武侯,鞠躬盡瘁,天道變異,運數難尋。

上曉天文,中察人事,下知地理,經天緯地。

東吳未絕,曹賊未滅,師出成都,夙夜憂慮。

拯我子明,救危社稷,天妒英才,嗚呼哀哉。

========== END ==========

(喜歡哲學、心理學、醫學、美學、IT、職場、營銷、旅遊、文化的朋友,可關注 大漠還魂草 。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赤壁之戰,諸葛亮為什麼能借到東風?

1《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把諸葛亮的智謀塑造得很完美,這個故事至今也仍是廣為流傳,家喻戶曉。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人對諸葛亮借東風表示出了懷疑,風真的可以「借」嗎?諸葛亮是如何「...

三國憑弔,嗚呼哀哉,周郎猶在

」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 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蒸嘗! 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民。 吊君弱冠,萬里鵬摶;定建霸業,割據江南。 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

中華典故丨呼風喚雨

呼風喚雨 典出《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 :亮雖 不才,曾遇異人,傳授奇門遁甲天書,可 以呼風喚雨。都督若要東南風時,可於南 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壇」……亮於台 上作法,借三日三夜大風,助都督用兵...

《三國演義》祭七星壇借東風

《三國演義》祭七星壇借東風 :周瑜為沒有東南風而病倒在床上。諸葛亮給周瑜開了個「藥方」,上面寫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說他能借來東風,他讓周瑜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壇,然後自己在壇上做法。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