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激情燃燒的歲月 第一次國共合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22年8月,剛剛成立滿一年的中國共產黨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特別會議。

這次會議的召開,拉開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序幕。

共產國際代表馬林來到上海,化名安德萊森,他的公開身份是記者。

馬林受列寧指派,幫助中國的共產主義者建立自己的政黨。

馬林根據自己的經驗,認為目前只有共產黨與當時號稱擁有幾十萬黨員的國民党進行合作,才能推動民族運動並使自身獲得大發展。

1922年8月30日,中共特別會議在杭州西湖召開,氣氛異常凝重,所有人的目光都匯集在了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陳獨秀的身上。

陳獨秀以犀利的言辭,拒絕了中國共產黨加入國民黨的提議。

緊接著,在場的張國燾、蔡和森等中共代表都開始紛紛發言反對馬林的意見。

六對一,馬林開始顯得焦躁不安。

他站起身來解開了高領襯衣的紐扣,就在大家都以為他不過想要透透氣的時候,馬林亮出了列印在襯衫內里,蓋著共產國際印章的密令。

爭吵聲戛然而止,氣氛再一次凝結。

當看到這封密信之後,連堅決反對國共「黨內合作」的陳獨秀也開始猶豫了。

「中共中央委員會在接到通知後,必須立即把地址遷到廣州,所有的工作必須在菲力浦同志的緊密聯繫下進行。

共產國際遠東局,魏金斯基。

1922年7月,莫斯科。

」魏金斯基是共產國際遠東局負責人,而密令中提到的這位「菲力浦同志」正是馬林。

早在1921年12月,馬林第一次來中國時就曾拜會過孫中山,闡述了兩黨合作的事宜。

顯而易見,國共兩黨無論採取何種形式合作都必須得到孫中山的首肯。

當時孫中山的態度很明確也很堅決:共產黨與國民黨合作,必須是黨內合作,中國共產黨人要加入國民黨。

孫中山希望藉助年輕共產黨人的加入,一方面可振興國民黨,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取得共產國際的支持,同時對共產黨也可形成約束。

面對強大的軍閥和列強,唯有國共兩黨聯合奮鬥,中國革命才有希望和前途,這是一個必須考慮的現實情況。

而孫中山只接受「黨內合作」的方式,這又是一個必須考慮的現實情況。

1922年3月,馬林馬不停蹄地找到陳獨秀,提出兩黨合作的事宜。

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陳獨秀不僅沒有同意自己的意見,更當場把馬林罵了個狗血噴頭。

陳獨秀的個性在中共黨內是眾所皆知的。

這位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雖已年過不惑,但卻仍然是個性情中人。

他常常以黨組織里的「老前輩」自居,而且對年輕同志要求甚嚴。

關於國共黨內合作一事,陳獨秀立場明確,言辭犀利,誰也說服不了。

為此,馬林還給陳獨秀起了個綽號——「火山」。

陳獨秀立刻致信共產國際遠東局負責人魏金斯基,開列出了六條「絕對不贊成加入國民黨」的意見。

西湖會議後,當陳獨秀和李大釗再一次提出「國共合作」事宜的時候,孫中山欣然同意。

四個月後,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張國燾等中共黨員都以個人身份加入了國民黨。

1923年爆發的「二七慘案」震驚中外,同時也警醒了正在摸索民族民主革命道路的中國共產黨人。

中國共產黨必須儘快建立民族民主革命的統一戰線。

陳獨秀決定,立刻執行共產國際的密令去廣州。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這是國民黨一大上孫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義思想,拉開了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序幕。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的一大領導名單中,中國共產黨員占總數的四分之一。

雖然共產黨加入國民黨一事經過了無數周折,並且遭到許多人的反對,但是最終在孫中山、李大釗等人的努力磋商下,國共統一戰線順利成型。

1927年6月12日,廣州恤孤院后街31號的這幢小洋樓里,來自全國各地的30多名中共黨員代表全國420名共產黨員匯聚於此。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秘密地召開了。

共產國際代表馬林也參加了大會。

此次代表大會的中心議題正是根據共產國際的決議,討論中國共產黨加入國民黨的問題。

關於共產黨員是否全體加入國民黨,特別是產業工人是否加入國民黨的問題,張國燾、蔡和森等代表就強烈反對。

此時,他們本人雖已經加入國民黨,但仍然堅持產業工人是中國無產階級的中流砥柱,絕對不能被資產階級「腐化」。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的第一次合作,從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歷時三年半。

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以後,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發展,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

但是,在即將取得國民革命勝利之時,國民黨右派卻突然叛變革命。

1927年,蔣介石製造"四一二"政變,汪精衛製造"七一五"政變,瘋狂屠殺共產黨員、革命群眾和國民黨左派,第一次國共合作宣告破裂。

今晚20:40《兩岸秘密檔案》

為您揭秘

激情燃燒的歲月

第一次國共合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