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殺三士的成語典故,你知道其來龍去脈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一個成語叫二桃殺三士,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一般用來表達運用計謀殺人。

這個成語是由一則歷史故事演變而來的,最早記載在《晏子春秋》中。

(一)

這個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齊國,齊國的第三個國君齊景公時期,當時的齊國有三位很有名的勇士:古冶子、田開疆和公孫接。

這三人武藝高強,為齊國立下汗馬功勞,是武將里最耀眼的人才。

但是呢,三人自恃武藝高強,且功勞大,所以為人很高傲,不把別人放眼裡,包括三朝元老、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晏子。

他看在眼裡,憂在心裡:這仨人是莽夫也,他們不講什麼禮儀倫法,勢力太大不是好事,如果將來惹出什麼禍來就不好了。

所以他前去拜見齊景公,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齊景公,想把仨人除去。

齊景公一開始覺得三位勇士是人才,就這麼殺了太可惜,但當時的晏子權威大,而且他說的話也很有些道理,於是最後就答應了暈子的請求。

(二)

一天,齊景公召見三位勇士,說要賞賜他們。

三人來到殿前,見桌上放著一個盤子,盤裡有兩個大桃子,撲鼻的芬香老遠就能聞到。

齊景公說:「三位勇士都是國家棟樑之才,最近宮裡引進的一棵大桃樹結的桃子成熟了,請你們來品嘗。

可是熟了的桃子現在只有兩個,請三位勇士根據自己的功勞來分這兩個桃子吧。

你想啊,習武之人性子都是比較急的,於是這仨人便開始比自己的功勞了,最先發言的是公孫接,他說:「當年我曾在樹林裡捕殺野豬,也曾搏殺猛虎,林中的樹林和風聲都記著我的勇猛呢,一個桃子我還吃不得嗎?」說完一個大步便上前取了一個桃子。

緊接著田開疆也不甘示弱,他說:「真正的勇士,要能擊潰來犯的強敵,我曾多次領兵打戰,在激烈的戰鬥中打敗了來犯的敵軍,保衛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全。

如此功勞,還不配吃一個桃子?」說完也上前拿走了第二個桃子。

古冶子一看倆桃子都被拿走了,頓時怒火中燒,說道:「你們這算什麼!想當年我保護國君渡黃河,不料河裡冒出一隻大鱉,咬住國君的馬車,將其拖入河中。

其他人都嚇傻了,只有我為了救國君,獨自躍入水中,與這個龐大的鱉怪打鬥。

在水裡打了大半天,最終殺了這隻鱉怪,把馬車和國君救出了水面。

像我這樣難道勇氣和功勞不如你們嗎?」

公孫接和田開疆一聽,滿臉羞愧,覺得自己不如古冶子勇猛和功勞大,但卻把桃子都先拿走了,暴露了自己的貪婪和無恥。

倆人羞愧難當,於是拔劍自刎身亡。

古冶子一看這情形,大吃一驚,也開始後悔,自己和倆人本是朋友,卻為了區區兩個桃子搞成了這樣。

他覺得自己做錯了,悔恨不已,覺得沒有面目再活著做大將了,於是也自刎而死。

齊景公看到這兒,有點後悔了,區區兩個桃子就讓三位勇士死於非命,於是派人按照勇士的葬禮埋葬了他們。

(三)

三位勇士之死,雖然悲壯,但他們確實居功自恃,後患無窮。

而獻計的晏子,能以兩個桃子就殺了三個武藝高強的勇士,消除隱患,確實機智過人,但一定程度上講,手段也過於陰險了。

晏子本來想利用武人急性子和恃才傲物的弱點,讓仨人相互爭功,離間人心,卻也沒想到他們會在最後捨生取義,有如此君子風度。

後來,這一典故逐漸演變成「二桃殺三士」的成語,用來表示計謀使用得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成語中的歷史(16):二桃殺三士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代表的意思就是用計謀去殺人。 晏嬰,大家都尊稱叫晏子,值得一提的是晏子身高上有缺陷,據說只有一米多一點,晏子使楚的故事小學都學過。晏子是春秋時期齊國繼管仲之後又一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