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名將之廖永忠:少有大志,水戰所向披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廖永忠,男,安徽巢湖人,1323年出生,元末天下大亂,各路義軍紛紛起兵抗元。

起先跟哥哥廖永安在巢湖一帶率領水軍和元軍周旋。

後來跟隨哥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很信任廖永安,將巢湖水師交給他統領。

廖永忠在哥哥去世之後,接替哥哥的位置,開始在軍中嶄露頭角。

他受到朱元璋的重視是在鄱陽湖之戰以後。

1366年,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決死戰。

陳友諒出動三百艘巨艦,號稱六十萬大軍。

朱元璋親自率領二十多萬軍隊一千多小船傾巢而出,經過交鋒,廖永忠向朱元璋建議通過火攻來燒毀陳友諒的巨艦。

朱元璋這時已經火燒眉毛,痛快的同意他的方案。

廖永忠接到命令立即布置,劃出七條快船裝滿火藥,在船上擺了稻草人,給稻草人穿上盔甲,擺出進攻的動作,迷惑敵人。

然而廖永忠卻遇到一個千古難題,沒有東南風,正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廖永忠只能祈禱老天爺,也許是他的誠信感動了老天,下午兩點,風向突然變了,東南風猛著刮起來。


這時候陳友諒攻擊越來越快,眼看朱元璋的二十萬大軍就要全軍覆沒,情況萬分危急,接到旗號傳來的命令,廖永忠率領死士點燃火船沖向陳友諒的戰艦群。

火借風勢,風助火威,陳友諒的戰船由於被鐵索連在一起,很快就被靠近的火船點燃,熊熊的大火淹沒大片的戰船。

經過半天的激烈戰鬥,陳友諒慘敗的逃向湖口,早已等在這裡的廖永忠指揮士兵射箭把他擋回去。

廖永忠由於船小不敵陳友諒的大船,被他撕開一個缺口,眼看就要突圍而去。


名將之所以成為名將,是因為在任何時候能夠比任何人都冷靜。

廖永忠觀察形勢後,覺得火拚只會獨增傷亡,命令讓開一條通道。

船艙里陳友諒正在想著什麼時候回來報仇,聽到動靜,探出頭查看,廖永忠等的的證書這個機會,張弓一箭射出,陳友諒被箭頭從眼睛射入腦袋,立即斃命。

廖永忠戰後回到京城,朱元璋誇獎他功勞最大,謀略遠超眾人。

並寫了「功超群將,智邁雄師」八個字,叫人製成漆牌賜給他。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廖永忠先是率領水師在南方配合湯和平定兩廣,西征巴蜀,後來跟隨徐達遠征大漠。


攻打巴蜀的過程也有幾個得意之筆,在經過瞿塘關的時候,由於水流湍急,河道又狹小,眾多將領都不知道怎麼辦,但是聰明人永遠不會被難住,廖永忠想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辦法,他叫人抬著小船走山路,穿著青蓑衣到達上游,兵分水陸兩路,親自領軍從陸路出其不意的攻擊敵人營寨前寨,吸引注意力,水軍從後寨一舉突破。

順利的拿下蜀地。

廖永忠一生征戰四方,功勳卓著,憑藉他的功勞本來是可以封公爵的,但是最後只封了個侯爵。


原因就是他太愛鑽營,剛投奔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見他年紀小,就問他:「你也想要大富貴嗎?」廖永忠回答說:「跟隨明主,平定天下,名留青史,是我的願望。

」1366年,他奉命迎接大宋皇帝韓林兒來南京的路上,秘密下令把韓林兒的坐船鑿沉,這件事做得太露痕跡,朱元璋不高興,只封個侯爵。


後來,成為第一個被朱元璋拿來開刀的開國功臣也和他的性格有很大關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些自然現象,扭轉了戰局,改變了歷史

1:赤壁之戰「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赤壁之戰,周瑜用火攻燒毀了曹操的水軍,而當時正值隆冬,卻颳起了東南風,火藉助風勢,周瑜命令黃蓋詐降,當時東南風正急,黃蓋將士艘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