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之曹操(一)亂世英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他是曹魏身分最特殊的名將,既是東漢朝廷的大臣,也是曹魏王朝的奠基者,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曹操。
曹操是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大詩人。
今天作為名將來講,所以只說他軍事上的戰功。
在講戰功之前,先得弄清楚最初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具體來說是四個間題:第一是家庭出身上的心理陰影。
在出身間題上,他為何會有巨大的心理陰影?第二是為了消除陰影,他採取了哪兩種個性化的辦法?第三個間題是當時人對他的評價,究竟是亂世奸雄還是亂世英雄?第四個問題是他又為何要改弦更張,使用武力來開創自己的創業之路呢?先說第一個,心理陰影間題。
曹操是東漢沛郡人,祖父是曹騰,是東漢桓帝時的重要宦官。
中常侍,大長秋。
前者是在宮中經常在皇帝身邊侍從的人,後者呢?東漢對皇后有專門代稱長秋宮。
曹騰的官職就是服侍皇帝與皇后。
這權力相當大。
封了侯。
可惜他是宦官,沒有後嗣。
不能斷了香火,就抱了孩子,就是曹嵩。
曹嵩成年可以進入官場時,憑藉人脈與金錢,於是仕途順暢。
最有轟動效應的是拍出現金將頂尖的官買了。
這是靈帝時了。
這時公開賣官。
甚至可以賒帳,當了官再補交。
朝中頂尖級的官中太尉。
這是名義上的執政大臣。
太尉是一個億。
曹嵩就賣了一個太尉。
買官前,他是大司農,九卿之一。
管全國的黃金白銀貨幣糧食布匹的調動支配。
權力相當大了。
可是這點錢不算什麼。
曹操出生在這樣的家庭。
如果只想吃喝玩樂,混一生,一點心理陰影不會有。
但是他想走的是進入官場,通過自己努力,在體制內發展高升。
巨大陰影產生源自當時的政治生態。
當時國家權力由三支力量分配。
一是外戚,二宦官,三是官僚士大夫群體。
前二者跟皇帝關係最近,但是第三支力量人數最多。
骨幹部分是世代為官的高官名門,在東漢儒家思想盛行中,往往對宦官是鄙視的態度。
一是道義上的對立,二是生理上的歧視,三是權力的爭鬥。
以與宦官打交道為恥。
曹操想進官場,士大夫們對他肯定不認同。
曹操是有個性的人,決定兩個措施。
一是向官僚士大夫們靠攏。
許劭是汝南平輿人。
許氏在當時有話語權。
對後進有權威的評價權。
東漢時品評人物風氣盛行。
實際是官僚發展自己的勢力的手段。
找許劭,送厚禮,請他做番評價。
許劭鄙視其出身,不願意說。
軟磨硬泡下,做了評價: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得到這評價後,曹操大喜而去。
曹操是打定主意要達目的的人,會上手段。
另一個版本是《三國志》注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哪一種百合乎原貌?
曹操為何是英雄?有爭論了。
湯用彤、余嘉錫都認同英雄版本。
英雄是評價時的常用詞彙。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大多以英雄自命,曹操也是這樣。
學者基於此二條認同。
我個人也認同英雄的版本。
我還補充三點,一是曹操自我評價,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這個評價,說自己與劉備是英雄。
能大喜而去,可見英雄與奸雄中英雄更接近。
二是英雄的評語出自後漢書,《雜語》是分到小說一類的。
現在指文學體裁。
當時指道聽途說者也。
不是正規史書。
可靠性不如《後漢書》。
三是語言的原貌來考慮,應該是英雄,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中專門說到時代不同,詞義有所變化。
像卑鄙,指地位卑下,與品德無關。
今天不是這樣了。
奸雄的來源,從荀子的文章中來。
《非相篇》提到奸人之雄,壞人中的稱雄者。
現在的理解是奸詐的英雄。
有褒有貶了。
可是當時是完全負面的。
荀子主張凡是君主要治理好政權,就得把他們消滅。
這種人沒法改造。
一般性的盜賊還可以改過自新。
奸雄只能全部殺掉。
漢代奸雄出現在史書中,全是負面的。
曹操如果說聽了許劭的評價,亂世之奸雄,還能大喜而去?他找許劭就是因為出身問題來尋找認同。
獲得更糟糕的評價,不會這樣大喜了。
所以我認同的是「亂世之英雄」。
曹操徹底和宦官集團決裂:曹操在得到許劭評價後,開始接受有生以來正式的職務。
洛陽北部尉,漢制,縣下設都尉,負責治安。
洛陽京城所在地,有北部尉,還應該有其他地區的。
不止他一個。
這個職務對於他來說有紀念意義。
這是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推薦的。
是儒學大族。
司馬防推薦曹操當洛陽北部尉,說明許劭的評價有了效果。
這時曹操二十出頭,於是激烈地行動,做了幾十根棍棒,懸掛在大門邊。
凡是犯了法,可以懲處。
配齊後,瞄準了一個人,因為他要與宦官集團決裂,於是瞄準了年輕宦官蹇碩的叔父。
蹇碩是最受寵的宦官,叔父仗勢違法亂紀。
曹操抓到後,問清身份,一頓打,死了。
一下子轟動了。
蹇碩的報復來了。
曹操成了典軍校尉。
於是避免穿蹇碩的小鞋,就改弦更張。
曹操嘗試當遊俠、酷吏、能臣,都失敗了,最後只好選擇當奸雄
有一句評價曹操的經典語錄,叫「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那是在曹操小時候,社會上流行一股風氣,就是喜歡評論朝野知名人物,領軍人物叫許劭。曹操很好奇,也找上門來請教。費了好大勁兒,曹操才從應劭嘴裡...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樣的評價,是曹操死纏來打求來的?
雖然不被大多數人看好,但還是有人慧眼識珠的。這其中就包括公元178年至179年,當過東漢太尉的梁國人喬玄。當時是三公之首太尉、東漢名臣、善於識人的喬玄,看到曹操之後,很是詫異,然後對曹操說:「...
如果沒有這個人,也許曹操啥也不是!
提到曹操,我們馬上就會想到,這是一個奸詐的人。這句話要一分為二的看。奸詐歸奸詐,還是要看他為社會的進步是不是起到推動作用。如果按照社會進步的角度說,魏帝取締漢朝,進行了很多方面的改革,也是促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