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關林:武聖人關羽的葬首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洛陽旅遊,關林是一定要去的。

帶著對於這位聖人的崇敬,我來到了關羽首級的埋放處——洛陽關林。

千餘年來,關公被視為忠義化身和道德榜樣,受到廣大民眾的普遍敬仰,其「忠義仁勇」精神更是蘊涵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以致人們把關公神化,拿他和其他佛祖一樣供奉。

從龍門石窟出來坐公交車十幾分鐘即可到達關林。

關林

關林門前的廣場和著名的舞樓(也稱戲樓),它為清代乾隆五十六年由山西商人施銀添建,與關林大門相對,間距58米,坐南朝北,是為了祭祀關公時唱戲用的。

其平面布局呈「凸」字形,頂部為面闊三間的木構歇山式,因是表演場地,僅用木柱承載屋頂而沒有牆壁,觀眾可以從正面和兩側觀看錶演。

舞樓的用途是作為祭祀關羽時獻戲的舞台。

因其設計精巧,構築絕妙,成為中國舞台建築的典型代表。

鼓樓

關林的儀門是一扇朱漆大門,鑲有81個金黃乳釘,81個門釘是帝王才能使用的標準,建陵者讓關羽享用了帝王的尊貴品級。

這當然與中國曆朝帝王推崇關羽的忠義仁厚有關。

進入大門,映入眼帘的是北方建築群的巍峨豪放。

關林的看點,有三絕:第一絕:石獅甬道,建於萬曆年間,38根望柱上雕刻了大小104隻石獅,石獅形態各異,被譽為「洛陽小盧溝」;第二絕:林碑亭,建於康熙五年,全部為木構件架接,不用一顆鐵釘,結構複雜奇巧;第三絕:關林奇柏:關林有古柏800株,樹齡最老的有700多歲,樹幹圍最大的達1.2米。

關林園中

關林大殿又稱正殿,殿門之上「氣壯嵩高」匾書體端莊,大氣浩然,為慈禧太后親題。

在大殿門板上分別雕刻「桃園結義」、「水淹七軍」、「三顧茅廬」、「單刀赴會」等12幅關羽故事。

大殿高懸乾隆御匾「聲靈於鑠」。

關公

關羽(公元160─219年),字雲長,山西運城人,生於東漢末年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富有傳奇色彩,老幼皆知的風雲人物。

關羽所處的時代,正值東漢王朝衰敗,天下大亂,群雄爭霸中原之際。

當時在北方由曹操建立了魏國,南方有劉備的蜀,孫權建吳於中國東部,出現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國各不相讓,戰爭四起。

關羽是三國時蜀國大將,傳說孫權殺害關羽之後,將其首級獻給了曹操,曹操便將其首級葬於關林。

關羽一生以忠義和勇猛見稱,從古到今,人們把他視為蓋世英雄,作為神靈頂禮膜拜,也是我國唯一為儒、釋、道三教並尊的歷史人物。

據《三國演義》中講:關羽五十九歲時,遭東吳暗算敗走麥城,於湖北當陽為吳將俘殺。

吳主孫權怕劉備起兵報復,便差人將關羽的首級連夜獻給了當時在洛陽的魏主曹操,企圖轉嫁危機,曹操識破了孫權的這一陰謀,同時也出於自身對關羽的敬重,用沉香木雕刻了關羽的身軀,和其首級放在一起,隆重地安葬於洛陽城南,也就是現在的關林廟。

關林墳冢前的同心柏,一棵柏樹螺旋型的向上生長,最後倒向一顆參天的楊樹,楊樹樹幹將柏樹傾斜的樹幹正好支撐住,像一對患難與共的兄弟,還有一棵合抱樹,剛好長成三個向上的巨大樹枝,寓意劉關張三人的情誼,很是奇特。

關羽被尊為「武聖」,故其墓稱「關林」

按照封建時代的禮制,舊時帝王墓稱陵,王侯墓稱冢,百姓墓稱墳,聖人墓才稱作林。

關羽被尊為「武聖」,故其墓稱「關林」,這同孔子的墓園稱作孔林是一個道理。

關林冢前的奉敕碑亭八卦攢尖,瓦頭雕龍、雄獅、寶瓶、仙人沿脊而立。

亭內立歷代封號碑,碑面正書「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林」,碑陰敘述了關羽的生平事跡及封號。

該碑反映了關羽崇高的封建品級,也確立了洛陽關林在海內外關廟中的領袖廟宇地位。

關公由一位具有傳統人格魅力的歷史人物演變成一尊世人敬仰的神靈。

八角亭

關冢前這座亭叫八角亭,亭內有一座高4.8米的石碑,正面刻著關羽登峰造極的最高稱號:「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林」十五個大字。

冢前還有兩座石坊,上面刻有許多後人題記。

這些題記集中了篆、隸、楷、行、草多種流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圖看懂:關羽神化過程

自從關羽去世後,歷代皇帝都以關羽為忠義的化身,紛紛對其進行加封,於是關羽在「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的過程中最終被神化。尤其是在清代,關羽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

武聖——關羽

關羽是很特殊的一個人物,無論世俗、還是佛道兩教都「通吃」。關於其墓有這麼一句話「身臥當陽,頭枕洛陽」。他兵敗被孫權抓了俘虜並殺掉,將其頭顱送給曹操,但曹操以王侯之禮安葬。孫權也只好將身軀下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