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評略|灞橋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羽得知劉備在袁紹處,心中大喜,便向曹操告辭,但去相府幾次,都掛的「迴避」牌。

無奈,他畫了風雨竹,托同鄉人張遼轉交曹操,然後封金掛印,提刀上馬,領著原跟隨人員,護著兩位皇嫂,出城而去。

走了兩個時辰,到了灞橋。

忽聽後邊有人大叫:「君侯慢走!」關羽回頭一看,原是張遼。

關羽思忖,莫非是曹操讓他追我來了,便吩咐隨從人員護車過橋,快步行走,而他撥轉馬頭,準備獨擋追兵。

張遼道:「曹丞相看了你畫的竹,知道君侯去意難改,備些金銀及一領錦袍,與君侯贈別。

我前來通知,請你稍等片刻,丞相馬上就到。

關羽心想:任你曹操奸詐,豈能騙我。

無非是因我走得急,未來得及調兵遣將,今著張遼先將我纏住,然後大兵趕到加害於我。

既是這樣,這裡地勢尚好,一人當橋,萬夫難過,乾脆與曹操決一死戰。

主意拿定說:「文遠賢弟,關某一向以忠義待人,到得許昌以來,丞相待我甚好,但我已斬顏良、文丑以恩相報。

丞相今日有此美意,關某隻好在橋上恭候。

縱有千軍萬馬到來,我也不怕,我準備將一腔熱血倒在此間。

張遼聽了,連連擺手:「哎呀,君侯想到哪裡去了!丞相完全是好心相送,決無他意。

不信我接丞相去。

」說完,往回奔去。

片刻,塵煙起飛,一行人馬飛奔而來。

關羽立馬橫刀於橋上,抖擻精神。

曹操望見,哪裡是人,簡直是一尊天神。

關羽本是高大,如今站在橋上,居高臨下,更顯威武;時值正午,陽光環抱,真是金人金馬一般。

曹操上前,滿臉堆笑,雙手一拱道:「只因公務在身,遲送為歉!」關羽答禮道:「何勞丞相前來,關某甲冑在身,恕不下馬答禮。

「知君侯今日何往?」

「去河北尋兄。

曹操豈能不知他要幹什麼去,只是太愛關羽這位智勇雙全的大將軍了,想做最後挽留,於是說:「君侯思念玄德兄,足見你的忠義。

不過河北袁紹屢犯疆界,反叛朝廷,操將遵旨征伐,令兄玄德今在彼,甚不合適。

君侯若見著令兄,代為問候,並勸其一道來許都。

一能報效國家,二能與操重尋青梅煮酒之樂,豈不兩全其美?」

關羽心想:你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反漢逆賊,我兄是漢室皇叔,豈能容你!於是說:「請丞相放心!定傳於兄,如若不得脫身,有一日動起刀槍來,一定對丞相退避三舍。

曹操聽了,臉上一陣冷一陣熱。

他想既然留不住,不如殺掉,以絕後患,但他又不敢動手。

不如順水推舟,落得美名,便笑吟吟地說:「今日一別,不知何日才能相見,為表心意,備了些金銀以為路費,望君侯笑納。

」言畢,令人捧著金銀上橋。

關羽急止說:「關某屢受恩賜,尚有餘資,不能再收,請留作他用吧!」曹操無限尷尬,便讓捧金銀的人退下,說:「今君侯去冀州長途跋涉,風寒露冷,操帶來一領粗袍,請君侯笑納。

一可禦寒,二可作為紀念。

如能穿上此袍,猶如操侍君侯左右耳。

」說完,竟擠出了幾滴眼淚來。

這倒不是真心疼關羽,只是當著大夥的面,關羽不要金銀,再不收戰袍,那臉可往哪兒放呢?一急,倒急出眼淚來了。

關羽見曹操動了感情,心兒軟了,說道:「丞相如此盛情,關某領受了。

「來呀,將錦袍呈與君侯。

」曹操大聲命令著。

一個兵士捧著錦袍往橋上跑。

忽覺一股寒氣襲來,猛抬頭,見關羽將一把大刀伸在臉前。

那個小兵嚇得倒退了三步,回頭望著曹操。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關羽想著這句話,刀是怎麼也不能收回來的,他怕袍里藏刀呀。

小兵只好抖開袍,朝刀尖上一搭。

關羽挑過袍,收回刀,將袍披在肩上,告辭了曹操,往二嫂的車輛奔去。

曹操立即傳令:從今日起,十日之內任何人不准過灞橋,違令者斬!

眾人不解其意,面面相覷。

曹操真的願意把關羽放走嗎?不是的。

他要借別人的刀來殺他。

他知道關羽此去冀州,全是他的地盤,要過五個關口,他要那些守關將殺死關羽,這樣和他曹操沒有什麼干係,既落了好名聲,又除了後患。

不然,劉備得知關羽被他所殺,借袁紹兵馬和他拚命,那就把事情弄大了。

這實在是曹操奸詐的地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鼓往今來:原創京韻大鼓鼓詞《灞橋挑袍》

最近咱們得換換口味,這不又自己瞎編了一段京韻大鼓,為什麼要寫這個呢,據聽說啊,楊小樓先生演《灞橋挑袍》,演了兩場就收了,沒流傳下來,只有幾張劇照,我很喜歡這幾張劇照,所以我就動心把這個翻成京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