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讀三國時期神秘人士:文武雙全、孝子典範徐元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想必當徐庶映入大家眼帘中時,首先就不禁會想到這兩個歇後語:「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講的是徐庶本是劉備軍師,在南下避亂中,徐母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軍所擄,徐庶為了保全母親,辭別劉備,前往曹營,繼而成為了當時孝子的典範。
此後徐庶只出現了寥寥數回,但是在三國史上卻留下了濃郁的神秘色彩!
生卒年月不詳 下場撲朔迷離
徐庶自元直,自幼尚武,習得一身本領,因為人報仇被官府所抓,不過幸好被其黨羽所救,後棄武從文,成為穎川一帶名士。
常與諸葛亮、龐統等才子為伍。
但歷史記載其生卒年月不詳。
這就奇怪了,為何如此名望之人卻沒有記載呢?按《三國演義》的描寫,徐庶看破了龐統的連環計,並求龐統教他脫身之法,這就有了後來徐庶在魏營散播謠言說西涼馬騰來攻,佯裝率3000兵馬禦敵,然後離開曹營之事,此後再無徐庶的描寫,所以說生卒沒有記載。
這樣顯然有所矛盾,根據正史記載徐庶在魏文帝曹丕時還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官職不大不小,這一卓絕人物生卒年月沒有登記,讓人感覺有點詫異,看來或許真的是進曹營後一言不發而未有建樹,所以才沒有對此記載。
當然也有野史記載,據說靈山東北海上有一島叫鼓子洋,島上有一種白色的耐冬花,有雙手合圍那麼大。
有個好事的人前往摘取這種花,回途中遇見一個駕著小船的老人,穿著芒鞋道袍,老人問他:「你是幹什麼的?」那好事人如實回答,老人隨即呵斥道:「這個不是世間俗物,可以留給人抵禦冬天嚴寒。
」老人又告訴他:「即墨有個學道學的先生叫胡嶧陽,你可以替我問候他。
」說完老人就不見了,好事人非常驚疑,於是架竹筏返回。
卻忽然颳起了大風,直到那人把所摘取的耐冬花全部丟棄,大風才停止。
後來那人去找胡嶧陽,告訴了他的所見所聞,胡嶧陽告訴他:「那個人是三國時的徐庶,在鼓子洋上隱居很久了。
」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野史,胡嶧陽是個明清人物,怎麼會與徐庶有交集!他倆可是錯了一千多年!但中國向來不會空穴來風,再回想徐庶原名單一福字,是為徐福,恰好又與秦朝一神秘方士重名,或許這就是徐庶獨特的神秘所在吧!
如果徐庶不去曹營,那麼劉備能否一統天下?
徐庶(生卒年不詳),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求學於儒舍。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
三國名士徐庶後來去哪了?
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在劉備三顧茅廬請到諸葛亮之前,徐庶是蜀國最重要的謀臣,大破八門金鎖陣,直取樊城,大敗曹仁,是蜀國的奠基人之一。在三國演義中後來徐庶之母為曹操所擒,徐庶迫不得已投奔魏國,終身...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走馬薦諸葛的徐庶終局是什麼呢?
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拜師求道。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徐庶南下時因...
三國重要謀士徐庶因何入曹營,卻又為何身在曹營心在漢
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求學於儒舍。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常懷匡扶漢室之心,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
三國里被埋沒的人才,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諸葛亮
三國時期,連年征戰,在各地諸侯相爭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聰明絕頂的人才。諸葛亮就是其中一個。但是也有很多人才被歷史埋沒了,比如說這個人,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諸葛亮。
徐庶在曹營並非真的一言不發,他給曹操獻過兩策,卻是為了幫劉備
徐庶應該是三國演義中描寫的才能最被埋沒的一個謀士了,據書中描寫徐庶本人有著經天緯地之才,開始想要輔佐劉備成就大業,卻被曹操設計騙入麾下,自此立誓終身不為曹操獻一策,謀一計,當得是一個忠孝仁義之士。
說到悲情,三國里非他莫屬
徐庶,字元直,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三國演義刻畫的徐元直,進操營一言不發,不擬一謀,不獻一計,肯定是藝術加工。那麼,該如何解讀三國名士徐庶的三國人生呢?
真實徐庶兒時夢想當武將還殺過人,在劉備手下只是個打醬油的角色
《三國演義》里描寫劉備與司馬微相見後,求賢心切,因與徐庶相談十分投機,便拜其為軍師。徐庶輔佐劉備,第一次用兵,就用趙雲一舉破八門金鎖陣,關羽計取樊城,連敗曹操,使曹操大為吃驚。
歷史上,徐庶投曹後真的不再獻一計了嗎?
小說《三國演義》里,徐庶化名單福,本來想去投靠荊州劉表,但是見到劉表後覺得劉表善惡不分,於是留書一封與之辭別,前往司馬徽那裡傾訴,被司馬徽稱有王佐之才。劉備躍馬檀溪回新野之後,徐庶在司馬徽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