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宋朝所有皇帝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立國三百餘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

宋朝疆域圖

歷代皇帝年表

北宋:

廟號 諡號 姓名 年號 統治時間

追諡

宋聖祖

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

趙玄朗

-

趙匡胤追諡

追諡

宋僖祖

立道肇基積德起功懿文憲武睿和至孝皇帝

趙朓

-

趙匡胤追諡

追諡

宋順祖

惠元睿明皇帝

趙珽

-

趙匡胤追諡

追諡

宋翼祖

簡恭睿德皇帝

趙敬

-

趙匡胤追諡

追諡

宋宣祖

昭武睿聖皇帝

趙弘殷

-

趙匡胤追諡

1

宋太祖

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趙匡胤

建隆 乾德 開寶

960年-976年

2

宋太宗

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

趙炅

(原名匡義、光義)

太平興國 雍熙 端拱淳化 至道

976年-997年

3

宋真宗

應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趙恆

(原名德昌、元休、元侃)

咸平 景德 大中祥符天禧 乾興

997年-1022年

4

宋仁宗

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趙禎

(原名受益)

天聖 明道 景祐

寶元康定 慶曆

皇祐 至和嘉祐

1022年-1063年

5

宋英宗

體干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

趙曙

(原名宗實)

治平

1063年-1067年

6

宋神宗

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趙頊

(原名仲針)

熙寧 元豐

1067年-1085年

7

宋哲宗

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趙煦

(原名傭)

元祐 紹聖 元符

1085年-1100年

8

宋徽宗

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慈憲顯孝皇帝

趙佶

(金太宗降封昏德公,金熙宗追封天水郡王)

建中靖國 崇寧 大觀 政和重和

宣和

1100年-1125年

9

宋欽宗

恭文順德仁孝皇帝

趙桓

(金太宗降封重昏侯,金熙宗晉封天水郡公)

靖康

1125年-1127年

垂簾聽政 - 昭慈聖獻皇后 元祐皇后孟氏 - 1127年

南宋:

廟號 諡號 姓名 年號 統治時間

10

宋高宗

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趙構

建炎 紹興

1127年-1129年

1129年-1162年

11

宋簡宗

(韓林兒追諡)

正安帝(元懿太子)

靖文元懿殤孝皇帝(韓林兒追諡)

趙旉

明受

1129年

12

宋孝宗

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

趙眘

隆興 乾道 淳熙

1162年-1189年

13

宋光宗

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

趙惇

紹熙

1189年-1194年

14

宋寧宗

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趙擴

慶元 嘉泰 開禧 嘉定

1194年-1224年

15

宋理宗

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趙昀

寶慶 紹定 端平 嘉熙

淳祐寶祐 開慶 景定

1224年-1264年

16

宋度宗

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趙禥

咸淳

1264年-1274年

17

宋恭宗

孝恭懿聖皇帝(尊號)/恭皇帝

趙㬎(趙顯)

德祐

1274年-1276年

18

宋端宗

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趙昰

景炎

1276年-1278年

19

宋懷宗

(韓林兒追諡)

恭文寧武哀孝皇帝(少帝)

趙昺

祥興

1278年-1279年


註:

  1. 太宗為即位當年十二月改元,而非按慣例在次年正月改元

  2. 靖康二年,靖康之變,金國軍隊攻破汴京,廢徽欽二帝為庶人,立太宰張邦昌為大楚皇帝,史稱「張楚」或「偽楚」。

    金人俘虜徽欽二帝和皇室成員北歸,張邦昌取消帝號,迎哲宗廢后、妙靜仙師孟氏入宮垂簾聽政,尊為宋太后,後改為元祐皇后。

    孟皇后下詔立康王趙構為皇帝,撤簾歸政,被尊為太后。

  3. 建炎三年,苗傅、劉正彥發動兵變,逼迫高宗退位,傳位與其年僅兩歲的獨生子、魏國公趙旉,改元明受,高宗為太上皇,孟太后二度垂簾聽政,是為「苗劉兵變」。

    未幾,兵變平息,孟太后二度撤簾,高宗復位,封趙旉為皇太子,未幾因病夭亡,諡號「元懿太子」。

  4. 簡宗、懷宗的廟諡均為自稱宋徽宗後裔的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韓林兒追尊。

主要皇帝簡介

開國君主——趙匡胤

太祖像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國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漢族,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河北涿州。

出身軍人家庭,趙弘殷次子。

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

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

960年,他以「鎮定二州」的名義,謊報契丹聯合北漢大舉南侵,領兵出征,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

在位16年。

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提倡文人政治,開創了中國的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傑出人物。

毀譽參半——趙光義

太宗像

宋太宗趙光義(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炅。

太祖駕崩後,38歲的趙光義登基為帝。

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納土歸附。

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

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

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

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59歲的宋太宗去世,廟號太宗,諡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

千古第一仁君——趙禎

仁宗像

宋仁宗趙禎(1010年—1063年),中國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

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於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1023年即帝位,時年13歲。

1063年駕崩於汴梁皇宮,享年53歲。

在位四十一年。

在位時候宋朝面臨官僚膨脹的局面,冗官冗兵特多,而對外戰爭卻又屢戰屢敗,雖然西夏已向宋稱臣,但邊患危機始終未除。

後來雖一度推行「慶曆新政」,但未克全功。

其陵墓為永昭陵。

諡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操之過急——趙頊

神宗像

宋神宗趙頊,英宗長子,諡號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英宗趙曙長子。

嘉佑八年(1063)受封光國公;後又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受封淮陽郡王;治平元年(1064)進封潁王。

治平三年立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為神宗,時年20歲。

1067年-1085年在位。

即位後,由於對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滿,且他素來都欣賞王安石的才幹,故即位後命王安石推行變法,以期振興北宋王朝,史稱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

由於改革操之過急,不得其法,最終失敗收場,不過神宗還是維持新法將近二十年。

靖康之恥——趙佶與趙恆

徽宗像

宋徽宗趙佶(公元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是宋朝第八位皇帝,神宗11子,哲宗弟。

趙佶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

哲宗於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時無子,向皇后於同月立他為帝。

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

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於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里處)。

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書」,另外,他在書畫上的花押是一個類似拉長了的「天」字,據說象徵「天下一人」。

欽宗像

宋欽宗趙桓(公元1100~1156年),原名趙亶,又名趙煊。

是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趙佶長子。

生於元符三年(公元1100)四月十三日,宣和七年(公元1125)十二月金人南下大舉入侵時,徽宗禪位於他,在位1年零2個月。

為人優柔寡斷,反覆無常,對政治問題缺乏判斷力。

靖康之變時被金人俘虜北去,南宋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病死於燕京,終年57歲,葬於永獻陵(位於今浙江紹興東南寶山)。

康王——趙構

高宗像

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1107——1187),字德基。

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被封為「康王」。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後,於應天府即位,改元建炎。

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南遷至紹興、臨安,建立南宋政權。

統治期間,雖迫於形勢以岳飛等大將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檜。

後以割地、納貢、稱臣等屈辱條件向金人求和,殺害岳飛。

公元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禪位於宋孝宗,自稱太上皇。

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洒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

著有《翰墨志》,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等。

崖山之後無中國——趙昺

趙昺像

宋衛王趙昺(bǐng)(1272年——1279年),漢族,南宋亦是宋朝最後一位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在位2年,享年8歲。

趙昺是宋朝度宗幼子,曾被封為信國公、廣王、衛王等爵位。

1276年2月,元軍攻占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俘獲5歲的宋恭帝及其母全太后(恭帝祖母謝太皇太后因身體不適,暫居臨安)。

他與其兄趙昰在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及其母楊太妃等南宋遺臣的擁護下南逃,蒙古軍隊統帥伯顏一心想把南宋皇室斬草除根,便遣張弘范、李恆等人追擊。

當時他被拜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官職,判泉州。

1276年夏,趙昰即位稱帝,是為宋端宗,繼續和趙昺南逃,在元軍的不斷追擊下,1278年,端宗因落水而染疾去世,趙昺登基做了皇帝,改元祥興。

他在位時,以厓山(今廣東新會崖門)為據點,拜張世傑、陸秀夫為左右宰相,並起用張世傑抗元,陸秀夫整頓內政。

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南宋最終還是於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戰中被元軍大敗,全軍覆滅,陸秀夫遂背時年8歲的趙昺跳海而死,張世傑、楊太妃等人也相繼投水殉國。

南宋最後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滅亡。

南宋帝像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概述 宋朝18位皇帝的生平簡歷

北 宋 南 宋宋太祖 趙匡胤(960年—976年)宋太宗 趙匡義(976年—997年)宋真宗 趙恆 (997年—1022年)宋仁宗 趙禎 (1022年—1063年)宋英宗 趙曙 (1063年—1...

歷朝歷代皇帝大盤點——北宋篇

1、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國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漢族,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河北涿州。出身軍人家庭,趙弘殷次子。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