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宋朝18位皇帝的生平簡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北 宋 南 宋

宋太祖 趙匡胤(960年—976年)

宋太宗 趙匡義(976年—997年)

宋真宗 趙恆 (997年—1022年)

宋仁宗 趙禎 (1022年—1063年)

宋英宗 趙曙 (1063年—1067年)

宋神宗 趙頊 (1067年—1085年)

宋哲宗 趙煦 (1085年—1100年)

宋徽宗 趙佶 (1100年—1125年)

宋欽宗 趙桓 (1125年—1127年)

南宋

宋高宗 趙構 (1127年—1162年)

宋孝宗 趙昚 (1162年—1189年)

宋光宗 趙敦 (1189年—1194年)

宋寧宗 趙擴 (1194年—1224年)

宋理宗 趙昀 (1224年—1264年)

宋度宗 趙禥 (1264年—1274年)

宋恭帝 趙顯 (1274年—1276年)

宋端宗 趙昰 (1276年—1278年)

宋幼主 趙昺 (1278年—1279年)

宋朝的建立

宋朝——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使,歸德軍駐紮在宋州(今河南商丘)。

次年,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即位,因其發跡在宋州,故國號曰「宋」,定都汴梁(今開封),靖康年間,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

徽宗第九子趙構在臨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稱「南宋」。

宋太祖 趙匡胤

太祖趙匡胤(公元927--976年),中國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廟號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出身出官家庭,趙弘殷次子。

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

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殿前都點檢。

周世宗柴榮死後,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鎮、定二州的名義,謊報契丹聯合北漢大舉南侵,領兵出征,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

趙匡胤稱帝後,先後攻滅南平、後蜀、南漢、南唐和湖南等割據政權,統一全國,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混戰局面。

趙匡胤統治時期,吸取唐朝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導致滅亡的教訓,接受賢臣趙普的建議,通過「杯酒釋兵權」削奪了武官的地位,從而「重文輕武」,加強中央集權。

使宋沒有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社會比較安定。

但是也導致宋朝「積貧積弱」,外族紛紛侵擾。

但也因為重文輕武,使宋代文學、哲學、美術、科技異常發達。

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在北征契丹的途中暴死,享年50歲。

宋太宗 趙炅

宋太宗 (939—997),北宋第二位皇帝(967年——997年在位),名趙炅。

太祖弟,初名匡義,後改光義,即位後,改名炅在位22年。

趙弘殷第三子,是北宋開國君宋太祖趙匡胤的親弟弟。

本名趙匡義,太祖登基後一度改稱趙光義。

宋太宗很有作為,勤於政務,關心民生;不過由於他兩度伐遼失敗,導致四川王小波、李順農民起義。

但是總的來說,他統治時期宋朝比較強盛。

他曾參加陳橋驛兵變,擁立其兄為帝。

繼承太祖各個擊破割據政權的方針,迫吳越王獻土歸降,又親征滅北漢,試圖收復幽雲十六州。

但在兩次對遼征戰失敗後,採取消極防守的方針。

對內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擴大科舉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編《太平御覽》等。

他注重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統治晚期剝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順起義。

他背棄了「金匱之盟」,費其弟光美為庶人後殺掉,又費其長子楚王元左為百姓。

997年,病逝於汴京萬授殿,終年五十九歲。

宋真宗 趙恆

宋真宗 (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名趙恆,原名趙德昌,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

他是宋太宗的第三個兒子,登基前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和壽王,997年以太子繼位。

宋真宗統治時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統治日益堅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北宋比較強盛。

他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壽王。

後立為太子。

統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間因勤於政事, 經濟發展,號稱治世。

但景德元年(1004年)遼國進犯澶州,真宗親征,澶淵之役訂城下之盟,開創納歲幣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質換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後期任用王欽 若大興祥瑞,東封泰山,西祀汾陽,又廣建佛寺道觀,勞民傷財,導致社會矛盾激化.1022年病逝於忭京宮中延慶殿,終年五十五歲,在位二十五年,葬於永定陵

宋仁宗 趙禎

宋仁宗 (1010—1063)北宋皇帝(1022—1063)。

名趙禎,原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於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1023年即帝位,時年13歲,由章獻太后垂簾聽政,十餘年後親政,1063年病死開封,享年54歲。

他的統治開始較為節儉。

但對西夏戰爭屢敗,被迫以「歲賜」 銀、絹、茶妥協,對遼也以增納歲幣求和。

土地兼并及冗宮、冗兵、冗費現象日益嚴重,雖起用范仲淹等進行改革,但結果失敗。

但總的來說,仁宗在位期間國家比較安定,1063年,仁宗病逝於宮中福寧殿,終年五十四歲。

據《宋史》載,其母李氏生仁宗後,被劉德妃竊為己子,仁宗即位後,仍認劉後為生母,李氏臨死也沒敢母子相認。

劉後死後,仁宗才知道內情,追封李氏為皇太后。

後人根據這段歷史編寫了《狸貓換太子》。

宋英宗 趙曙

宋英宗名趙曙(公元1032--1067年),太宗曾孫,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 - 1067年在位。

他是前任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從兄弟允讓的第十三子。

在位時碌碌無為,北宋就此衰落。

仁宗無子,英宗幼年被仁宗接入皇宮撫養,賜名為宗寶。

1050年為岳州團練使,後為秦州防禦使。

1055年立以為嗣。

英宗在位期間,任用舊臣韓琦等人,不想改革,但與遼國和西夏沒有發生戰爭。

1067年,病逝於宮中福寧殿。

在位四年葬於永厚陵,陪葬有高后、狄青、楊延昭等。

宋神宗 趙頊

宋神宗,名趙頊(公元1048~1085年),原名仲鋮。

英宗長子。

英宗病死後繼位。

在位18年,病死,終年38歲,葬於永裕陵(今河南省鞏縣西南堤東堡)。

神宗趙頊,先後封為淮陽王、穎王。

英宗病危時被立為太子。

他喜歡讀《韓非子》一書,讀後說:「天下弊事很多,不能不改革。

英宗於公元1067年正月丁巳日病死,他於同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熙寧」。

趙頊即位後,面對北宋「積貧積弱」的嚴重局面,為了實現富國強兵,緩和階級矛盾,挽救封建統治的危機,他不治宮室,不事游幸,廢去元老,起用王安石主持變法。

新法推行了十幾年,使國家的財政收入有所增加,軍事力量也有所增強。

但是,新法觸動—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保守派官員的強烈反對。

當時,有個地方發生地震和山崩,保守派就說這是王安石變法不當,引起老天發怒。

公元1073年,河北地區遭受大早,災民被迫逃荒。

有個保守派官員趁機畫了一幅流民圖呈送給趙頊說:「早災是由於王安石變法造成的,只要停止變法,罷免了他,老天一定會降雨消災。

」曹太后和高太后也在趙頊面前哭訴王安石搞亂了天下,要求停止新法。

神宗動搖了,王安石先後兩次被迫辭職,以後就一直沒有出來做官。

王安石辭官後,趙頊還把大部分新法維持了近十年,直到他死去。

在對西夏的戰爭中,他前期任用王韶,獲得了熙河戰役的勝利,收復了兩千里故漢地。

後期任用宦官李憲,因指揮失當在靈武遭致慘敗。

神宗半夜得到消息,起床踱步,達旦未眠,因此得病。

公元1085年2月神宗病重,3月立子趙傭為太子,囑咐由高太后協同處理國事。

戊戌日,病死於汴京宮中的福寧殿。

趙頊死後的廟號為神宗。

宋哲宗 趙煦

宋哲宗趙煦(公元1077--1100年),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傭,曾被封為延安郡王,鎮守宋朝西北部邊境。

神宗病危時立他為太子,元豐八年,神宗死,趙煦登基為皇帝,是為宋哲宗,改元「元佑」。

病逝於汴京,在位十五年,終年二十四歲,葬於永泰陵。

哲宗登基時,只有10歲,由高太后執政。

高太后執政後,任用頑固派大官司馬光為宰相。

司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時的「王安石變法」(熙寧變法)全部廢止。

宋哲宗對於司馬光與高太后的執政與壓制感到不滿。

到了元佑八年(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親政。

哲宗親政後表明紹述,追貶司馬光,並貶謫蘇軾、蘇轍等舊黨黨人於嶺南(今廣西一帶),接著重用革新派如章敦、曾布等,恢復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減輕農民負擔,使國勢有所起色。

次年改元「紹聖」,並停止與西夏談判,多次出兵討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元符三年(1100年)1月病逝於東京(今河南開封)。

哲宗是北宋較有作為的皇帝。

但是由於在新黨與舊黨之間的黨爭不但沒有獲得解決,反而在宋哲宗當政期間激化,種下了北宋滅亡的原因。

宋徽宗 趙佶

宋徽宗 (1082—1135)北宋皇帝(l100—1125)。

名趙佶,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國宋朝第八位皇帝,也同時具有相當高的藝術造詣。

工於書畫,以花鳥畫和「瘦金書」書法名於世。

書法初師薛稷,草書學黃庭堅。

楷書瘦勁峻麗,有「屈鐵斷金」之譽,自成法度,世稱「瘦金體」。

傳世書跡有《真草千字文》、《臨寫蘭亭絹本》等。

他兄長宋哲宗無子,死後傳位於他,在位25年(1100年-1125年)趙佶於在位期間,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採辦「花石綱」,搜集奇花異石運到汴京修建園林宮殿,崇信道教,自稱「道君皇帝」,任用貪官宦官橫徵暴斂,激起各地農民起義。

當金兵入侵,無法應付時,急忙傳位給他兒子宋欽宗去對付,自己則當「太上皇」,但終於無法挽回局勢,父子兩人皆被金兵俘虜北上,受盡折磨,八年後死於黑龍江依蘭。

宋欽宗 趙桓

宋欽宗 (1100—1156)北宋皇帝。

名趙桓。

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時受父徽宗之禪即位。

次年被迫起用主戰派李綱抗金,斬殺罷黜了蔡京一黨。

但仍答應以賠款、割太原等三鎮乞降求和。

汴京城破後,降金,北宋滅亡。

靖康二年 (1127年)與徽宗為金兵俘擄北去,囚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1161年,欽宗趙桓在金國被馬踩死,終年五十七歲,葬處不明。

宋高宗 趙構

宋高宗 (1107—1187)南宋皇帝。

名趙構。

徽宗子。

靖康二年(ll27年)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後,於南京 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

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南逃至臨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 權。

統治期間,雖迫於形勢以岳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檜。

後以割地、納貢、稱臣等屈辱 條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韓世忠等三大將兵權,殺害岳飛。

1161年,金帝完顏亮撕毀和議,再次南侵。

高宗以屈辱求苟安的國策遭到強烈反對。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傳位於孝宗,自稱太上皇。

1187年,病逝與臨安宮中的德壽殿,終年八十一歲,葬於永思陵。

著有《翰墨志》。

宋孝宗 趙昚

宋孝宗趙眘(公元1127--1194年),孝宗登基後,定年號「隆興」,立志光復中原,收復河山,遂恢復名將岳飛諡號「武穆」,追封岳飛為鄂國公,剝奪秦檜的官爵,並且命令老將張浚北伐中原,但在符離遭遇金軍阻擊,大敗。

接著金軍趁勝追擊,南宋軍隊損失慘重。

宋孝宗被迫於隆興二年(1164年)和金國簽訂「隆興和議」。

次年改元「幹道」,並又任用王淮理財備戰。

幹道年間,由於沒有戰事的干擾,宋孝宗專心理政,百姓富裕,五穀豐登,太平安樂,一改高宗朝時貪污腐朽的局面。

由於宋孝宗治國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現「干淳之治」(干:幹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

孝宗是南宋較有作為的皇帝。

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高宗病卒,孝宗為了服喪,讓太子趙敦參預政事。

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又禪位於太子,太子即位後,是為宋光宗。

孝宗自稱太上皇,閒居重華殿,繼續為高宗服喪。

光宗與孝宗不和,長期不去探望孝宗。

為此,孝宗悶悶不樂而起病。

最終在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年)6月,孝宗逝於臨安重華殿。

宋光宗 趙敦

宋光宗趙敦(公元1147--1200年),宋光宗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較昏庸的一位。

他受父宋孝宗禪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後,已經43歲。

宋光宗體弱多病,又沒有安邦治國之才,而且光宗聽取奸臣讒言,罷免辛棄疾等主戰派大臣,又由當時著名的妒婦、心狠手辣的李皇后來執政,奸佞當道,朝政從宋孝宗時的清明轉向腐敗,宋光宗自己卻不思朝政,沉湎於酒色之中。

光宗歷來就與孝宗不和,宋孝宗遜位後他長期不去探望。

紹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得病,宋光宗既不請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喪。

因此,大臣韓侂胄和趙汝愚經過太皇太后允許,逼迫光宗退位。

光宗只好讓位於太子趙擴,自己閒居臨安壽康宮,自稱「太上皇」。

慶元六年(1200年)春,由於光宗過於悶悶不樂就去世了,死後葬於永崇陵。

宋寧宗 趙擴

宋寧宗趙擴(公元1168--1224年),南宋第四代皇帝,年號慶元。

寧宗即位後,任用趙汝愚和韓侂胄。

趙、韓兩派鬥爭激烈。

宰相趙汝愚倡導理學,引薦朱熹,企圖組織韓侂胄參政。

寧宗罷免了趙汝愚,韓黨專權。

又定理學為偽學,禁止趙汝愚、朱熹等人擔任官職,參加科舉。

這就是「慶元黨禁」。

1202年,才宣布弛禁。

寧宗還追封岳飛為鄂王,削去秦檜封爵,大快人心,打擊了投降派。

1206年,韓侂胄冒然北進而大敗,被楊皇后所害,主和派把持了朝政。

1208年,在史彌遠的操縱下與金訂立屈辱的「嘉定和議」, 向金朝稱伯,自己稱侄,又向金朝進貢金銀,韓侂胄死後史彌遠成為宋寧宗的宰相兼樞密使,獨攬宋朝大政。

史彌遠恢復了秦檜的王爵和官職。

宋寧宗時期,宋朝比較安定,百姓比較富裕。

宋寧宗還恢復理學地位。

1224年,死於宮中。

在位三十年,終年五十七歲,葬永茂陵。

宋理宗 趙昀

宋理宗趙昀(公元1205--1264年),是南宋第五代皇帝。

寧宗養子。

他在位時間是從1224年到1264年。

宋理宗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朝皇家的一個親戚,他是趙匡胤之子趙德昭的九世孫。

他的前任宋寧宗死後,宰相史彌遠廢太子趙弘,立宋理宗為皇帝。

宋理宗十分無能,登基後將所有國家事物都交給史彌遠,自己對政務完全不過問,一直到1233年史死後宋理宗才開始親政,但他依然對政治不感興趣,將國家大事交給他的宰相丁大全處理,他本人崇拜理學。

1234年南宋聯蒙古國滅金。

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賈似道以宋理宗名向蒙古稱臣,並將長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讓給蒙古。

1264年10月,理宗病死於臨安,在位40年,終年60歲,葬於永穆陵。

宋度宗 趙禥

宋度宗趙禥(公元1240--1274年),在位1265年—1274年),在位10年,享年35歲,宋度宗長大後十分昏庸無能。

他即位時,金朝已經滅亡多年,北方元朝軍隊大舉南下,國難當頭,他卻將軍國大權交給奸臣賈似道,政治十分腐敗黑暗,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自己卻依舊窮途奢侈,荒淫無道,沉湎於酒色之中,宋朝病入膏肓,無可救藥,只有等著滅亡。

北方元軍多次出兵進攻南宋,宋廷雖腐朽,但是廣大軍民的抵抗,使得元軍不得不撤回。

度宗即位後,元軍猛攻襄樊。

這一次是決定南宋小朝廷興亡的關鍵戰役。

然而賈似道密而不報,還說已經取勝,度宗在完全不予以審問的情況下竟對此言深信不疑。

最後,元軍於咸淳十年(1274年)初攻破圍攻5年的襄樊,為宋朝敲響喪鐘,宋度宗聞知頓時昏倒,但是他仍然借酒澆愁。

不久就因酒色過度而死。

1274年7月,度宗病逝於宮中,終年三十五歲,在位十年。

葬於永紹陵。

宋恭帝 趙顯

宋恭帝趙顯(1271年-1323年),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1276年在位),宋度宗次子。

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趙是之弟,宋末帝趙昺兄,即位前封嘉國公、左衛上將軍等,諡號恭皇帝,無廟號(一說廟號恭宗)。

宋咸淳十年(1274年)十月,宋度宗駕崩,年四歲的趙隰在奸相賈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為宋恭帝,改明年為德祐元年。

祖母謝太皇太后、母親全太后垂簾聽政。

但軍國大權依然在賈似道之手。

當時元朝軍已平定中國北方和西南,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陽城的控制權之後,渡過長江向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進發。

謝太皇太后一面在全國通令「勤王」,一面向元軍乞和。

勢如破竹的元軍在擊破各地的防線,相繼降服了長江中游諸州。

1275年,賈似道率領的3萬大軍在蕪湖與元軍對戰大敗。

不久,謝太皇太后和宋恭帝在輿論壓力下誅賈似道,不過為時已晚,宋朝亡國在即。

同年年中,元軍已經占領了江東(今日的江蘇省)大半的領土。

1276年1月18日伯顏率領的元軍兵臨臨安。

南宋朝廷遣陸秀夫求和稱侄不成,只好向元軍投降。

宋端宗 趙昰

宋端宗,名趙昰(公元1268-1278年),度宗長子,恭帝兄。

恭帝被元擄往北方,陸秀夫等擁立他為帝。

在位3年,在元軍追擊中受驚而死,終年11歲,葬於永福陵(今廣東省新會縣南)。

趙昰,曾先後被封為吉王、益王。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軍進逼臨安時,他由駙馬都尉楊鎮等護衛,出逃福建。

欲對宋室斬草除根的伯顏派兵追趕,未果而還。

3月,趙昰等人到達福州,得知臨安滄陷,恭帝被擄往北方。

5月,陸秀夫、陳宜中、張世傑等人在福州擁立他為帝,改年號為「景炎」。

35作文網

端宗在位時,年僅8歲,朝臣陸秀夫等堅持抗元,力圖恢復宋朝,但在元軍的緊緊追擊下,他只得由大將張世傑護衛著登船入海,東逃西避,疲於奔命。

左丞相陳宜中對大局絕望,遠走占城(今越南境內)。

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3月,端宗為躲避元將劉深的追逐,上船避入廣州灣,一天夜間,坐船不慎被顛覆,端宗落入海中,後被左右救起,已經喝了一肚子的水,而且就此起病,嚇得好幾天都講不出話來。

因元軍追兵逼近,他又不得不浮海逃往岡州(今廣東省雷州灣),經此顛簸,又驚病交加,於4月病死。

宋幼主 趙昺

趙昺(1272年——1279年),南宋亦是宋朝最後一位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在位2年,享年8歲。

趙昺是宋朝度宗幼子,曾被封為信國公、廣王、衛王等爵位。

南宋於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戰中被元軍大敗,全軍覆滅,陸秀夫遂背時年8歲的趙昺跳海而死,張世傑、楊太妃等人也相繼投水殉國。

南宋最後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滅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