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與諸葛亮相比,有何高明之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成就千古君臣佳話。

可是,在諸葛亮出山之初,和同事關係並不好,尤其是和集團其他中層管理人員關係並不和睦,代表人物就是張飛和關羽。

關羽是暗裡較勁,張飛是公開挑釁。

可是,回首之前徐庶在劉備手下的時候,大家的關係相處卻一直很融洽。

難道說,徐庶在處理同事關係上,比諸葛亮還要高明?或是,還有其他隱情?

首先看徐庶。

徐庶聽聞劉備仁德,一心想要加入劉備集團,但是主動送貨上門,實在有損身份,於是徐庶假裝街頭藝人,邊走邊唱,引得路人圍觀,其中也就有集團老總劉備。

劉備一聽,這人歌詞還挺有味道,就懷疑是哪位高人。

徐庶一看既然老總已經不恥下問了,自己就主動獻策吧,可沒想到第一次提建議就碰了一鼻子灰。

徐庶說,的盧馬會危害到主人,您看誰不順眼就把馬送給誰吧。

劉備一聽火了,說你這人實在太差勁了,一來就教我使壞,我們性格不合,分手吧。

徐庶一看,劉備這人不愛聽真話,那自己也有辦法啊,於是立刻改口說自己只是試探,其實滿腦門子汗。

第一次會面,讓徐庶認識了劉備的為人,徐庶選擇了順從劉備。

這是徐庶在劉備手下做事情的基本格調。

劉備給徐庶的職務是軍師,於是徐庶就撒開膀子開始調動訓練本部人馬了。

不久之後,曹仁、李典率軍三萬攻打新野。

開始是呂翔、呂曠兩位無名下將率領五千人馬,考驗徐庶的時間到了。

劉備立刻召開中層領導開會,請軍事分派任務。

徐庶說,既然有敵人來到,「可使關公引一軍」如何如何,「張飛引一軍」如何如何,「公自引趙雲」如何如何。

「玄德從其言,即差關、張二人去訖」。

徐庶出到劉備身邊,很明白自己該扮演什麼角色。

雖然自己是軍師,但並非就是說自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關羽和張飛是劉備的臣子兼兄弟,自己是調派不動的,那要有任務怎麼辦呢?自己只負責建議,讓劉備去分派人物。

徐庶更多的是扮演一個謀士的角色,提出建議,由君主去做決策,自然,和關羽、張飛之間就沒有利害衝突了。

當戰事取勝之後,劉備「重待」徐庶,犒賞三軍。

此時的看重,才是真正的看重,而劉備同時也重賞了關羽、張飛等出力的人,是以雙方的關係繼續保持和諧。

後來,徐庶識破曹仁「八門金鎖陣」,成功擊退曹仁偷襲,也更加確立起徐庶劉備帳下第一謀士的身份。

可是諸葛亮呢?和徐庶半遮半掩完全不同,是人家集團老總劉備三次拜訪才請來的高賢,前後歷時幾個月,歷盡辛苦,並且一等場就儼然以第二號主子自居,這就難怪關羽和張飛生氣了。

具體來說,關羽張飛看諸葛亮不順眼有這樣幾個原因。

其一、諸葛亮這人愛擺架子,高人嘛,一般都愛擺架子,可是諸葛亮做得非常過分,完全超出了關羽、張飛能夠承受的底線。

第一次劉備拜訪,童子說「先生今早少出」,問什麼時候回來,童子說歸期不定,或者三五天,或者十來天。

張飛一聽就不耐煩了,說「既不見,自歸去吧」。

張飛是不相信諸葛亮不在家的,他認定是諸葛亮躲在家裡擺架子。

又等了好久,關羽說:「不如且歸,再使人來探聽。

」劉備聽了也就回去了。

第二次拜見下著大雪,張飛說「天寒地凍,尚不用兵,豈宜遠見無益之人!」劉備說,我真想讓臥龍先生知道我的誠心!從此看,劉備也是知道第一次諸葛亮其實是在家的,只是自己誠心不夠不願意見自己。

第三次春暖花開,劉備又打算去尋訪諸葛亮,張飛就要拿繩子把諸葛亮綁過來,把劉備氣得半死。

劉備用了個比方說明自己的心志:「汝豈不聞周文王謁姜子牙之事乎?」劉備儼然以周文王自命,可是自己奔波二十餘年卻始終潦倒苦無出路,之前遇上徐庶讓劉備取得了自己征戰多年少有的勝利,而高賢徐庶竟然說自己相比諸葛亮只是螢火蟲之於皓月,劉備又怎麼不會下定決心,一定要請諸葛出山。

劉備的煩惱,對於一貫只看重拳頭的張飛是很難體會的。

其二,劉備對諸葛亮太好了,好的已經超過了對待臣子的禮節。

「卻說玄德自得孔明,以師禮待之。

關張不悅。

」是啊,此時的諸葛亮不過是二十八歲,而劉備卻已經47歲。

雖然劉備此時官職不過是新野縣令,但是政治地位崇高,有皇叔的宗親身份,有大漢左將軍的軍銜,而諸葛亮卻不過是一個普通書生。

可是,面對關羽張飛的不滿,劉備卻再三強調自己的態度「吾得孔明,猶魚之得水也」,也就是說,自己劉備要靠著諸葛亮這水才能活下去,讓一貫受到劉備重視的關羽、張飛頗受冷落。

其三、諸葛亮主動要權,代替劉備獨掌大權。

和徐庶只負責建議不同,諸葛亮第一次正式開會,就要求劉備把代表最高權力的寶劍印信交給自己,自己要全權處理。

徐庶只是建議劉備,「可使關公如何,張飛如何」,諸葛亮是「令關羽如何,張飛如何」,難怪張飛冷笑而去,關羽看起來厚道一些,其實更加不滿,說:「且看他的計應也不應,那時卻來問他不遲。

」關羽更了解自己的兄長劉備,在戰前批評諸葛亮是沒有任何結果的,只有在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劉備才會真正意識到,能夠幫助劉備成就大業的只有關羽張飛他們兩個。

當然,雖然諸葛亮很囂張,但是人家確實有本事囂張。

諸葛亮出山時已經28歲,年紀也不算小了,郭嘉27歲追隨曹操嘛。

之前的那麼多年,諸葛亮一直在等待,等待一位值得自己輔佐的明君,完全信任自己的主公,終於,諸葛亮等到了。

諸葛亮擺架子是考驗劉備對自己的信任度,沒有絕對的信任,以後就沒辦法大展拳腳,不主動要求權力,就不可能貫徹自己的一些想法,有本事還要有權勢。

有君主的賞識,有軍中說一不二的地位,有足夠面對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諸葛亮才能一副桀驁不馴的面孔走到新單位。

通過火燒博望坡,在很短的日子裡,大家就改變了對諸葛亮的看法,曾經看諸葛亮年紀輕輕,忽然受到領導重用,很不舒服的單位元老關羽、張飛也不得不拜服在諸葛亮腳下。

連新野百姓也都望塵跪拜:「吾屬生全,皆使君得賢人之力也!」當諸葛亮成為偶像之後,曾經的狂妄也就成為了傳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大才徐庶比諸葛亮還高明?

在《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成就千古君臣佳話。可是,在諸葛亮出山之初,和同事關係並不好,尤其是和集團其他中層管理人員關係並不和睦,代表人物就是張飛和關羽。關羽是暗裡較勁,張飛是公開挑...

關羽、張飛為何尊重徐庶卻看不慣諸葛亮?

讀過或者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而且後來關係越來越好,甚至屢次說道:「吾得軍師,猶如魚之得水也。」但是,諸葛亮出山之初,卻與關羽張飛的關係很差,關羽和張飛經常看不慣諸葛...

揭秘:關羽和張飛為什麼喜歡挑諸葛亮的刺?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可是關羽和張飛對諸葛亮卻很不以為然,即便是劉備多次表示「吾得軍師,猶如魚之得水也」,也依然無法改變關羽和張飛對諸葛亮的敵視現象。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

劉備的首席軍師進曹營,真的是一言不發嗎?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與關羽、張飛在桃園三結義後,便一起出山逐鹿中原,但一直到四十多仍然一事無成,不得不投靠荊州牧劉表。按說,劉備手下的關羽、張飛、趙飛都是不可多得的猛將,為什麼就一直被曹操攆...

惜才? 劉備為何一定要請諸葛亮出山

導讀:三國時期群雄奮起爭霸,都想為自己謀得一處江山。可是單憑自身的實力是不行的,於是人才變成了珍惜之物,因此才有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可是三國奇才眾多,劉備為何單單看中了諸葛亮,三顧茅廬背後還有...

209 徐庶走馬薦孔明 劉玄德一顧茅廬

這天,在離開新野城的小道上。今天就是軍師徐庶離開新野的日子,劉備、關羽、張飛、趙雲四人都前來送徐庶一程。雖然徐庶和劉備等人相處的時間不長,也就不到一年的時間,但是這段時間內,徐庶和他們相處的十分...

關於徐庶,你知道他多少?

徐庶,原名徐福,字元直,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徐庶原是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幫助劉備破八門金鎖陣,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後因母親被曹操擄獲,徐庶為母入曹營,但發誓終身不為曹操獻一謀。幾年後,徐庶...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親自面試未來的老闆

說來神奇,一個男人如果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會有極其巨大的恆心和毅力去等待和實現。劉備和諸葛亮都是這樣的人,從劉備三顧茅廬就看得出來。終於等到老闆的諸葛亮小小考驗了劉備一番後親自面試決定出山。劉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