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劉邦為啥封瞧不起自己的人為太上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劉邦的父親看不起劉邦的故事。
漢高祖劉邦在家排行老三,一家都是農村戶口,劉邦卻不願下地幹活,能偷懶就偷懶。
劉邦的父親實在看不下去了,嚴厲批評他是個無賴,不願勤勞致富,只想投機取巧,還拿劉邦弟弟做榜樣,讓他向弟弟學習。
是以,很多人認為劉邦與父親不親和,還有後人根據司馬遷的《史記》中關於劉邦的出生,認定劉邦是私生子,但是劉邦爭得天下之後,卻封了這位太公為太上皇,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對於劉邦的父親,不知其名,《史記·高祖本紀》里只說:「父曰太公。
」據《史記》記載劉邦出生的情況是: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
太公往視,則見蛟龍與其上,已而有產,遂產高祖。
網絡配圖
劉媽媽年齡已經很大了,有一次在大湖岸邊歇息,不知不覺睡著了,做了一個春夢。
當時雷電轟鳴,劉爸爸太公一看天氣不好,就出門去接老婆回家,走到湖邊,看見一條蛟龍正伏在劉媽媽身上,劉媽媽就此懷了孕,後來生下了劉邦。
根據司馬遷的描述,劉邦非太公所生,但也不可能真的來自那條蛟龍,這不過是劉邦得天下之後史官的粉飾之辭而已,當不得真。
這個神奇的故事說明,太公的態度很值得玩味,起碼太公知道劉邦並非自己親生這一事實。
這在以後的歲月中得到了旁證,不過劉邦出生了,確實長得酷似蛟龍:鼻子高高的,脖子長長的,鬍鬚密密的,尤其令人稱奇的是,左大腿上居然長了72顆黑痣!,那類似於一種生理缺陷,夏天去游泳是會惹人恥笑的,擱在「成王敗寇」的勝利者身上,卻反而成了生具異相的證據。
公元前203年,楚漢逐鹿中原,烽火連天。
「當此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
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
面對項羽要烹煮自己父親的威脅,劉邦卻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
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這意思就是說,我和你一起接受楚懷王的命令,結拜為兄弟,我老爸就是你老爸;你真的要煮你老爸,也分我一碗湯吧!」項羽勃然大怒,本來就要把太公殺掉,因項伯的勸阻,劉太公方能倖免。
時隔不久,形勢於楚軍漸漸不利,項羽就把劉太公與呂雉送還劉邦,以換取楚漢以鴻溝為界。
有人盛讚劉邦這一處理手法幽默感十足,可那是建立在太公沒有被煮煮吃了的基礎之上的,假如太公真的被煮煮吃了,還好意思說劉邦幽默嗎?所以這件事也一直被人們拿來當做劉邦是私生子的佐證。
劉邦垓下一戰,擊敗項羽,平定天下。
漢高祖劉邦當上皇帝後,每天都去參拜自己的老父親。
礙於封建的孝道,劉邦在家中對自己的父親劉太公,「五日一朝」,「如家人父子禮」。
也就是說,他每隔五天就去問候一次他的父親。
太公的家令覺得不妥,勸說太公:「天無二日,土無二王。
高祖雖然是您的兒子,但卻是一國之主;太公您雖然是他的父親,但卻是皇帝的臣子。
怎麼能讓人主給人臣叩頭呢!」太公認為這話說得有理,於是,兒子再來看望時,他便拿著掃把像個打雜的一樣,望著兒子向後退,好像奴僕一樣迎接主人。
劉邦不知道父親發什麼神經,就急忙上來攙扶他,問是怎麼回事。
劉太公說:「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亂天下法!」這意思就是說:兒子啊,你是皇帝,怎能因為我而擾亂了國家的法律呢?
劉邦聽了自然高興,可是,怎樣才能不失禮度地對待自己的父親,他一直想不出個好辦法。
後來,這個管家又給劉邦出了一個主意,說秦始皇曾經冊封過去世的父親為「太上皇」,建議冊封劉太公為「太上皇」。
劉邦聽了這個建議喜出望外,立馬舉行冊封大典,將劉太公扶上了「太上皇」的大位。
就這樣,劉太公成了在世時被尊為「太上皇」的第一人。
關於「太上皇」這個封號,《漢書·高帝紀》中說:高祖六年,「夏五月丙午,詔曰:人之至親,莫親於父子,故父有天下傳歸於子,子有天下尊歸於父,此人道之極也。
……諸王、通侯、將軍、群卿、大夫已尊朕為皇帝,而太公未有號,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
」顏師古注曰:「太上,極尊之稱也。
皇,君也。
天子之父,故號曰皇。
不預治國,故不言帝也。
」可見,這個封號的實質就在於「不預治國」這四個字,說到底,「太上皇」就是個尊崇的封號,只不過一種只有皇帝父親獨享的榮譽而已。
未央宮建成之後,劉邦在未央宮前殿設宴,宴請家人群臣,酒酣耳熱之後,劉邦醉醺醺地上前為太上皇祝壽,得意忘形地說:「當年您常常罵我無賴,罵我不能置辦產業,比不上我弟弟。
那麼現在請問:我置辦的產業和我弟弟的誰的更多?」雖有炫耀之意,但是大庭廣眾之下問此話,恐怕太公羞煞也。
公元前197年,劉太公在櫟陽宮去世,後來葬於萬年,即今天的陝西省臨潼區北。
劉邦做皇帝是已經五十多了,父親自是更為老邁,加上劉邦爭天下之時,顛簸流離,身體消耗,這個年紀去世也並無意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