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要烹的劉太公,真的是劉邦的親爹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楚漢傳奇》中的劉邦和項羽)

文/侯虹斌

漢以孝治天下。

所以,漢朝皇帝僅有兩個字的諡號前面,孝惠、孝文、孝景、孝武……全部都是一片孝孝孝,只留了一個字去評價皇帝的功過。

唯有開國皇帝劉邦例外,只稱高祖。

這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一方面,開國皇帝的諡號跟其他守成的皇帝不一樣是常例,多稱為「祖」、「宗」;一方面,只有到了文帝的時候,才把《孝經》置於今文經學的核心地位,成了「漢以孝治天下」的理論依據,劉邦時沒有;還有一點,比起漢朝後來的皇帝,劉邦真不像是純孝之人,封個「孝」字太彆扭了。

——當然,最後這點是我的解讀。

已有不少學者說劉邦是漢朝的第一私生子,證據就在《史記》和《漢書》里。

劉媼有一次在湖邊歇息時睡著了,做了個春夢;當時颳風下雨行雷,劉太公出去找老婆,走到湖邊,卻看到一條蛟龍伏在劉媼身上,與之交合。

劉媼就此懷孕,後來生下了劉邦。

劉邦生下來之後也是異相,「隆準而龍顏」,長著漂亮的鬍子,左股有七十二顆痣。

後面還有一個輔助的說法,就是劉邦斬蛇之後,一個哭泣的老嫗說,劉邦是「赤帝子」。

如果劉邦就是劉太公貨真價實的兒子,首先高興的是劉太公才對呀——那劉太公不就是赤帝本人了嗎?

當然,不管劉邦是誰的兒子,反正肯定不可能是龍的兒子,也不可能是赤帝的兒子,以常理推之,「龍子」云云,只是政治宣傳,和其生理屬性兩碼事。

通常,人們也不會把這二者混淆。

不過,是否是「私生子」,我不認為是個關鍵性的信號。

以一個政治家的本能來說,劉太公是不是劉邦的親爹,都不影響劉邦的決策。

今人再提,頂多就是個學術上的噱頭。

(《神話》中的劉邦)

比如說,楚漢相持時,項羽沒辦法,就在兩軍陣前架設了一口燒沸的油鍋,旁邊的高台上放了一塊案板,把劉邦的父親太公架在油鍋上,劉邦來到陣前,項羽對他說:「快點投降!否則我就把你爹給煮了!」劉邦慢悠悠地說:「咱倆曾經在楚懷王面前立誓,約為兄弟。

既是兄弟,我爹也就是你爹,如果一定要把你爹給煮煮吃了,請賞臉分給我一杯羹喝。

」有人分析了,就是因為劉太公不是劉邦的親生父親,所以劉邦才不在乎啊。

其實不相干。

莫非劉太公是他的親爹他就會引頸受戳?那還是劉邦嗎?試想,兩年前,劉邦逃亡途中遇見了失散的親生子女,把他倆放在車上時逃命時,還數次將兒女蹬下車去呢。

多虧大將夏侯嬰每次都跳下車把他倆救上來。

項羽聽說劉邦不顧太公的死活,一怒之下就要油炸太公,項伯趕緊勸說道:「奪取天下的人怎麼會顧忌家庭呢?殺了他也沒有什麼好處,只會招致怨恨。

還是項伯看到了問題的要害。

有個笑話說,有個人總是對他兒子說,老子一定比兒子厲害;終於他的兒子反駁了:蒸汽機是誰發明的?瓦特。

那瓦特的父親為什麼沒有發明出來?地心引力是誰發現的?牛頓。

那牛頓的父親為什麼沒有發現?——或許是基於同樣的邏輯,劉邦稱帝之後,非常明確,「提三尺取天下者朕也」,是我,不是你。

劉太公對政事說不上什麼話,居位在櫟陽。

天下的王也拜了,侯也封了,惟獨他還沒有上封號,十分尷尬。

劉邦到了櫟陽之後,每五天會去看望一次劉太公。

太公的家令對太公說:「天無二日,土無二王。

皇帝雖是兒子,卻是人主;太公雖是父親,卻是人臣。

怎麼能讓人主拜人臣!像這樣的話,人主就會沒有威信。

」後來劉邦來看父親,太公正在掃地,便拿著掃帚迎門退著走。

劉邦大吃一驚,趕緊下來扶太公。

太公說:「皇帝是人主,怎麼能以我亂天下法!」劉邦聽了非常高興,賜這個出主意的家令黃金五百斤。

五月,尊太公為太上皇。

這就是一個標誌,說明君權已經制度性地凌駕於父權之上了。

(《楚漢傳奇》中的劉邦)

未央宮建成之後,劉邦在未央宮前殿設宴,宴請家人群臣,酒酣耳熱之後,劉邦醉醺醺地上前為太上皇祝壽,說:「當年您常常罵我無賴,罵我不能置辦產業,比不上我二哥。

那麼現在請問:我置辦的產業和我哥哥的誰的更多?」大殿之上,群臣大笑,只有太公一個人,尷尬地乾笑著。

這就成了劉邦「不孝」的證據。

我覺得這沒什麼。

如果說前面的烹父於前不動聲色還是無情無義的謀略,那這點醉酒之後的調笑卻算不上什麼大過。

看官大概忘了前文所說劉邦定國後,定期去拜望父親,並且時時以子禮行禮(這樣才讓家令看著彆扭)了。

《西京雜記》還講了一個段子:「太上皇徙長安,居深宮,悽愴不樂。

高祖竊因左右問其故。

以平生所好,皆屠販少年,酤酒賣餅,鬥雞蹴鞠,以此為歡。

今皆無此,故以不樂。

高祖乃作新豐,移諸故人實之,太上皇乃悅。

」這說的是劉邦還把舊時的村莊整個搬回來,還找來舊人,討好父親,取悅父親,處心積慮,可謂體貼。

父子兩代人,相處難免有磕著碰著,不足為奇。

劉邦被小農意識的父親壓抑多年,偶一調侃,亦不算過分。

那些認為說一句反諷的話就壞了父子大義的人,對封建秩序倫理未免過於嚴防死守了吧?相反,我受不了西漢後來那一群「百事孝為先」的皇帝們,全都把自己的老媽寵得不成樣子了,沒有原則,沒有是非,一個個都外戚干政,為所欲為,直至禍國殃民,直至謀權篡位。

(本人新書《活在漢朝不容易》已上市,噹噹、京東、亞馬遜及各大書店有售。

(《鴻門宴》中的劉邦登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劉邦為啥封瞧不起自己的人為太上皇?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劉邦的父親看不起劉邦的故事。漢高祖劉邦在家排行老三,一家都是農村戶口,劉邦卻不願下地幹活,能偷懶就偷懶。劉邦的父親實在看不下去了,嚴厲批評他是個無賴,不願勤勞致富,只想投機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