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變,司馬懿誅殺曹氏宗親,曹魏忠臣為何無人阻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上的司馬懿是一個毀譽參半的人物,關於他是曹魏忠臣或奸臣的定位,以及何時起了篡奪曹魏政權之心,在歷史圈一直備受爭議。

談及司馬懿奪權,高平陵之變是無法避開的重要事件。

在此之後,司馬懿大權獨攬,在曹魏勢力再無人能與之抗衡。

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曹魏的元老忠臣們為何未加以阻止,反而暗中支持呢?

司馬懿

首先要從曹叡託孤說起,曹叡臨死前任命曹爽和司馬懿為託孤大臣,為之後的政變埋下了隱患。

眾所周知,兩極關係是最不穩定的,兩人稍有分歧平衡關係就會打破,最終導致一方大權獨攬。

相比之下,曹丕任命的託孤大臣是曹真、曹休、司馬懿、陳群四人,其中兩個曹氏宗親,兩個士族代表,這個任命相對就恰當得多。

果然,曹叡駕崩不久,曹爽在朝政多次排擠司馬懿,企圖將其置於死地,將他在朝中的勢力架空。

司馬懿為求自保,只能稱病在家,裝成一個口齒不清行將就木的老人。

這一招使得政治頭腦簡單的曹爽放鬆了警惕,從此曹爽大權獨攬,在朝中愈加張揚不知收斂,得罪許多大臣。

曹爽

公元249年,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曹叡,曹爽和大部分曹魏宗親一同前往。

司馬懿抓住機會,借郭太后名義下令,關閉城門,占領曹爽等人的營地。

之後用威逼利誘的方式騙曹爽投降,承諾只奪他兵權,爵位俸祿一律依舊。

但在曹爽投降後,卻夷其三族,一舉將曹魏宗親勢力清除,從此大權落入司馬懿之手。

歷史上稱這次政變為「高平陵之變」。

司馬懿三父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政變中,朝中大臣並未阻止司馬懿,甚至還有不少人支持,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 司馬懿發動政變的口號是清除曹爽,並未涉及皇權和曹魏宗親勢力,即使在誘騙曹爽投降時,也承諾不傷其性命。

而朝中大臣對曹爽驕橫跋扈早有不滿,欲除之而後快。

三朝元老蔣濟就被司馬懿瞞著,作為說客勸說曹爽投降,事後後悔不已。

第二、曹丕上位後實施新政,即九品中正制,受益人就是以司馬懿、陳群為首的世家大族。

司馬懿四朝元老,朝中各處都是他的門生故吏,相比曹爽更得人心。

第三、司馬懿一直以曹魏忠臣形象示人,為曹魏盡心盡力,雖然此前曹操曾看出此人狼子野心,比不久居人下,但司馬懿從未有出格的舉動。

誰會料到大半輩子的忠臣元老,會在古稀之年發起政變。

老年司馬懿

司馬懿因這次政變,後世認為他受託孤之重而奪人國祚,對其人品口誅筆伐。

但司馬懿此舉,是早有預謀,還是在曹爽的逼迫下的自保之舉,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人的性格複雜,並不是非善即惡。

曹操在平定北方大權在握時,在自述中說自己年少時的理想,無非是成為大漢的忠臣,死後墓碑上刻著漢征西將軍曹侯。

司馬懿終其一生未篡位稱帝,這點跟曹操倒是如出一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魏亡國之因,論及根源,或許還在曹操這裡

曹魏亡國原因自然很多,若論及根源,或許還在曹操這裡。曹操崩於洛陽後,魏國出了點內亂。曹丕還是很有手段的,安撫宗親士族,妥善處理彰、植,鎮壓了一些小的反叛,穩住了局勢和王位。曹丕在那篇文采斐然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