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一本正經胡說八道,論東漢末年道教降世的聖潔與血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道可道,非常道

一直認為,宗教是一種十分虛偽的東西。

並不是因為它們虛無縹緲,而是因為充斥著太多人為的修飾成分。

如果說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長篇小說,那麼宗教就是把人當傻瓜的童話故事。

就拿基督教來說,傳說以耶穌降世為公元元年,但是據考證,耶穌生於公元前4年。

聖經新約中耶穌展現了各種威能,可是正史是他30歲開始布道。

相較於孔丘60多歲投身教育的確是早慧了些,但是聖人終究是人。

就好比釋迦摩尼80歲時不也感慨自己老矣嗎?奈何後人尤其是他們的信徒並不甘於師從於人,通過一本正經胡說八道讓這些人成了神佛。

不過也有些人就被莫名其妙地被一本正經胡說八道,比如彭祖,活了800載!你確定他是人而不是某種兩棲動物?

話說回來,任何宗教都有自己的命格,其誕生必如混雜著本土基因新生兒,長成什麼樣,要看受到什麼教育汲取什麼營養。

既然如同新生兒降世,那麼就不可避免要伴隨著新生命的聖潔並沐浴羊水鮮血的污穢。

那麼誕生於中國的道教又是有一段怎樣的生命旅程呢?

我們先從「受精」期開始聊吧~

提到中國的道教,我們展開自由聯想。

「太極八卦」、「鬼畫符」、「占卜看相算命」、「跳大神」、「煉丹術」,等等,稍微懂行的就會想到與孔聖人家齊名的道教張天師家族。

諸位可知,這個張天師就是東漢人哦~

張天師原名張陵,因為創立了「天師道」,就好像佛家和尚法號都帶「釋」,所以張天師又稱「張道陵」。

張天師是一位娶妻生子的道士,而且宗教事業是父死子繼,兒子叫張衡,孫子叫張魯,他們都是天師。

熟悉三國歷史的人都對張魯不陌生,沒錯,割據漢中的那位張天師正是張魯。

也正是因為張魯的事跡在三國裡面比較詳細,故而宗教很難在張魯和他父親張衡身上做太多的「修飾」。

可是側面反映出,張陵也不過是一位略通玄術的人罷了。

不過在大部分人還是認可,張陵是道教創始人這一事實。

也就是說,在張陵創教之前,是不存在道教的,道教誕生於東漢。

那麼東漢時代的道教到底是混雜了什麼樣的基因呢?且聽我繼續胡說八道。

我個人理解,宗教其實就是一種格式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外加一套名叫「修行」的方法論。

在道教之前的確有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楊朱,《道德經》三千字里就蘊含豐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漢初又衍生出了一種治國思想——黃老之學,這裡面則有許多方法論的東西。

可是如果你們要是以為,道教就是二者之和,那就被我成功誤導了。





東漢幾位道教代表人物,諸如張陵、左慈(太極仙翁葛玄的老師)的早年都有著儒家《五經》的教育背景。

當然咯,五經包括《易經》。

但是這還是掩蓋不了他們的儒生(知識分子)出身。

東漢時代,道教其實有兩大宗派,分別是關西天師道與信奉關東太平道。

天師道是張道陵所創,主要經典是《太玄經》,尊奉太上老君(關西聖人老子)。

太平道是張角所創,但張角還有一位師傅于吉,主要經典是《太平經》,尊奉中黃太乙。

這兩派的背景實際上是東漢文化的東西分裂,最激烈的表現是董卓與關東聯軍的那場大戰。

我們以此切入。

太上老君出關西去,治所就在崑崙,這合乎關西流行的崑崙神話體系,什麼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之類的,都是崑崙神話體系。

再看太平道所尊中黃太乙,我們很容易就能注意到其和「東皇太一」之間的關係。

東皇太一是南楚神話體系的神祇。

所以,道教的誕生與這兩大神話體系密不可分。

而神話體系就是一種民間的世界觀,所以道教的世界觀就來自於神話。

世界觀有了,宗教體系就等於有了天。

然後就是地——價值觀。

價值觀主要是分善惡。

不論關西的張道陵還是關東的左慈于吉,他們的出身都是儒生,價值觀必然是離不開「聖人論」。

固然那些藏身名山的隱修他們會推崇,但是道教的許多神話多了許多斬妖除魔懸壺濟世的故事,這一點與獨善其身超然洒脫的道家思想是不太一樣的。

因此,道教的價值觀就是源自於儒家經典。

有了天地,還得有人。

這個人自然就是人生觀。

在道教誕生之前,其實佛教就已經來到中國。

早在秦就已經有天竺僧侶來華的記載,只不過被稱為浮屠。

東漢初年明帝禮佛,打通了通往西方的道路,不少高僧投身於翻譯事業。

東漢還專門為「交流僧」建立白馬寺。

佛教標榜因果論。

有因必有果,善因善果,惡因惡果。

道教既然繼承了儒家的價值,為什麼不能借鑑浮屠教呢?他們只需要改為一個字,「緣」。

行善事,結善緣。

有沒有感覺二者很相似呢?當然咯,如果這個宗教不勸人向善,那基本上是傳承不下來的,早就被定義成邪教、魔教打壓到死了。

最後,宗教體系有了天地人,方法論也就有了。

虔誠修行,多做善事。

龍虎山上張天師

從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方法論上來看,新生的本土宗教道教是聖潔的。

然而新生兒的降世不可能沒有血污。

這些血有可能是自己流的,也有可能是讓別人流的。


由於道教是東漢眾多方士、道士共同努力的結果,因此脈絡比較多。

我們取其中三條簡要聊一下。

首先是被視為正統的關西天師道。

張道陵死後,張衡也傳教,不過沒活多久就死了。

孫子張魯年少繼承家業、張魯的母親是位大美女,《三國志》上說此女通曉妖術,駐顏有方。

很快攀上了益州牧劉焉的大腿。

通過無數場權色交易,張魯在劉焉庇護下茁壯成長。

當時巴蜀之地也有早期的宗教,不過這些人被稱為「巫」,其中的代表人物也姓張,名叫張修。

張魯倚仗自己爺爺留下的信徒聯合張修及其信徒,在益州牧劉焉資助下合力攻下了漢中,殺掉了朝廷的官員,成立了宗教自治區。

不過神三代張魯並不是虛有其表之徒,很快他把同夥張修給殺掉了,之後將張修的「五斗米道」與自己祖父的「天師道」進行了合體,張修的信徒也就變成了張魯的信徒。

張魯事跡在歷史上的記載比較細,我不多說了,漢中的確產生了十分獨特的宗教自治形式,人民安居樂業。

但是同時,不要忘了,漢末三國的亂世,漢中又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劉焉、劉璋、曹操、劉備等人都與張魯及其教眾展開過戰爭,在我們看來只不過是一種掙扎,但在當時的信徒眼中這個就是「衛教戰爭」。

最終,張魯選擇投降曹操,之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在中原政權的庇護下穩步發展。

於是乎,天師道得以傳承至今。

其次是一些非主流。

比如左慈。

左慈是廬江人,明五經,通六甲,兼修儒道,隱居天柱山。

他最擅長的是丹鼎之術,就是煉丹製藥,收藏有《太清丹經》、《黃帝九鼎神丹經》、《金液丹經》,後來都傳給了他的學生葛玄,葛玄就是與張道陵其名的四大天師之一。

左慈屬於隱修派,傳道少,但是貢獻大。

因為早期道教其實不論太平道還是天師道他們核心業務是符籙之術,就是民間所言鬼畫符和跳大神。

什麼這個咒那個符,生了病就吞一張健康符兌水喝了。

第二大業務是醫術,你亂吞符不靈不行啊,你得懂點草藥學。

然而左慈所擅長的煉丹術就更有技術含量了,不僅要懂草藥學,還要懂物理和化學,所以隱居的左慈簡直是道教中的科技宅啊。

你沒聽說過「科技宅改變世界」?曹植曾提到過他還擅長「房中術」,沒錯,房中術。

你以為煉丹幹什麼用的?呵呵

最後是流行關東的太平道。

相傳《太平經》是神人授予于吉的寶書,這個我們先不論其真假,就從於吉開始梳理這條脈絡。

于吉有一位徒弟,叫宮崇。

在漢順帝時期曾經將包羅萬象的《太平經》獻給朝廷。

由於學究們識破了這本書中看似搖著黃老大旗但其中蘊含著「共產主義」之類的超前空想,因此定為了妖言惑眾。

漢順帝下令將這套書禁錮深宮,宮崇也被下獄定為妖人。

可能于吉一眾有備份,《太平經》不久之後又重現於世,冀州人張角憑藉這本書建立了太平道,十餘年間,教徒超過十餘萬,整個關東(幽州冀州青州兗州豫州荊州揚州)被他分為三十六方。

並策劃發動一場推翻漢靈帝腐朽統治的宗教大革命,張角等人先是統一了VI——黃巾,又想了一個slogan——「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根據張角的構想,他們要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新國度,這裡沒有壓迫,人人平等,安居樂業,無憂無慮。

等等,為什麼這些讓我這個現代人有一種難以明說的既視感呢?不過黃巾軍的起義被朝廷發覺了,不過也不算晚,雙方打了很久,一直打到漢王朝的國運喪盡。

當然黃巾軍沒有勝利,否則中國可能早就進入中世紀了。

值得一提的是,我一直很好奇,不論于吉還是張角、張梁、張寶三兄弟,都沒有聽說過他們有孩子啊,莫不是他們這一派修的是童子之身?

是革命還是暴動,誰也說不清

由於大量沒文化的群體雖然有信仰,但是沒自律,很快黃巾軍就造成了大量不良社會影響(燒殺淫掠)。

朝廷更是指稱其為「賊」,掌握天下輿論的士大夫們對此諱莫如深,跟著朝廷可勁往這群「暴民」身上潑污水。

在張角三兄弟死後,這場起義名存實亡,甚至變成了一場歷史上著名但可恥的動亂。

沒辦法,當權者控制輿論,勝利者書寫歷史,這都是潛規則。

不過太平道並沒有滅亡。

比如其中青州部分被曹操收編為青州兵,參與曹操集團的屯田與征戰。

後來肯定還是要和張魯的天師道合流的。

值得一提,張角三兄弟雖死,但是于吉卻活得更長,被橫掃江東的小霸王孫策所忌憚,繼而迫害致死。

其信徒很可能參與了刺殺孫策計劃。

不過我還是有點懷疑,作為宮崇、張角老師的于吉是否真能活到建安時代。

單就他作為張角等人老師,怎麼這麼輕易讓孫策給搞死了呢?

想不通啊想不通。

難道得了老年痴呆?

孫策殘害一位有老年痴呆症的百歲老人?

哇,這個橋段羅貫中也真忍心寫進《三國演義》。

莫不是傳說中的春秋筆法吧,這段我到時候得好好研究研究。

嗯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