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玩弄政治的高手,既能排除異己又能的得到賢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在劉備稱帝,自己開府治事之前,地位一直不是很高,那麼他是如何到蜀漢的最高領導權的呢?
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後出山正好趕上曹軍來襲,可是因實力不得已撤退,劉備在閃人的途中,孔明提出攻打襄陽的劉琮。
但是這不能表明孔明的智慧。
倒是和魯肅渡江協商同盟一事可以稱得上他的出山第一功,只是可惜這類水到渠必成的差使實在難以證明孔明的實力。
赤壁之戰後的收四郡,諸葛亮寸功未有,事後也只不過安排調三郡賦稅而已。
在這個時期孔明的地位,可想而知。
不久,劉備帶著龐統踏上了西進之路,諸葛亮不是被劉備看好,於是被劉備丟在了荊州,與這次機遇失之交臂。
劉備平定益州後,準備北奪漢中,儘管此時上天幫忙讓大紅人龐統英年早掛了,但是代替龐統地位的是法正而非孔明。
在漢中之爭進入白熱化的時刻,他壓住援兵做籌碼,和劉備討價還價,把楊洪推薦去法正的蜀郡做太守,企圖成為既成現實,迫於前線的形勢,劉備只得暫時同意。
諸葛亮的這一政治陰謀儘管一時得逞,但是很快又落空了,梟雄劉備豈是省油的燈?漢中戰役剛完,就把楊洪調去做治中從事,太守仍然讓法正做。
這一回合儘管最後以諸葛亮的失敗而告終,但是從某個程度上而言諸葛亮又是成功的,他第一次嘗試到了政治陰謀的甜頭,更大的駭浪驚濤就在不久的將來。
沒過多久,燦爛一時的法正也掛了,諸葛亮本以為自己能接任法正的尚書令,但是事與願違,劉巴接任尚書令,諸葛亮仍然做他的軍師將軍。
孔明不愧為「偉大的政治家」,他只有忍氣吞聲的等待。
當然在等待的同時,他也不閒著,先是一句話激得劉備賜死「有武藝,氣力過人」的劉封,而理由僅僅是擔心他日後可能難以統御,每個人都有殺人的能力,那麼是不是所有人都應該死呢?劉備一時衝動默認了,隨即雖很後悔,但為時已晚矣。
又幾次三番的挑撥劉備和彭羕的關係,彭羕是龐統和法正共同向劉備推薦的人物,在當時又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孔明略施小計,逮到了把柄,添油加醋到劉備那裡參了他一本。
彭羕感覺風向不對,趕緊認錯,但是諸葛亮仍然毫不留情的把他給砍了。
劉封和彭羕的死不僅為諸葛亮篡位奪權掃清了一定的障礙,更是為日後諸葛亮的政治陰謀壯了膽。
諸葛亮的等待終於沒有白費,在劉備稱帝的時候,他拿到了丞相這一頭銜,又「錄尚書事」,可謂「位高權重」。
章武二年是劉備伐吳的那一年,也是蜀漢最大的轉折點:東征失敗,張馮戰死、馬良遇害、黃權被迫投魏。
但是,更大的浩劫卻在後方:在這一年掛的蜀漢官員有:時任司徒的許靖、時任尚書令的劉巴、時任驃騎將軍涼州牧的馬超、時任庲降都督的鄧方以及元老級別的麋竺。
全部都是軍政要員…
按照當時蜀漢的官制,司徒的地位僅次於丞相諸葛亮;自東漢實行中外朝制度後,尚書令實際權力擠身文臣之首;馬超是當時軍銜最高的將領,且在羌族中享有很大的威信;鄧方鎮守南疆,在南蠻未平的前題下必定握有重兵;而麋竺是元老級別的人物,又深受劉備信任。
他們各個都是政軍要員,本都是託孤重臣的人選,然而都在同一年掛了,這難道一點都不值得可疑?除了許靖當時已經逾越古稀,其他幾位都正值壯年,然而他們在同一年掛,難道這真是巧合?
很可能就是孔明在後方有所行動,究竟是下毒還是暗殺,都不無可能,但個人覺得此時的孔明不再是出山時的孔明了,如此低劣的手段不再像是孔明的作為了。
因而最大的可能大概是藉口大清洗、肅反之類的。
當然也不排除諸葛亮直接政變的可能。
張飛死後,繼任司隸校尉一職的是諸葛亮更是給政變提供了便利。
由於諸葛亮很聰明的國不置史政策,使得一段段歷史真相都被雲霧所繚繞。
劉備伐吳失敗後一直賴在白帝城不肯回成都,應該並非防吳那麼簡單,其時吳蜀已關係正常化,魏吳亦酣戰正歡,所以賴在白帝城與其說防吳不如說避難,劉備不愧是梟雄,他一聞到風中的血腥,便敏感的察覺到了點什麼,於是只能賴在永安。
腥風血雨或許不僅這些,根據劉備的遺書所載,劉備剛開始的病僅是「但下痢耳」,換而言之應該僅僅是腸胃不大舒服,但是後來卻「轉雜他病,殆不自濟。
」以致最後掛了。
也並不是沒有可疑之處,莫非下痢便是慢性中毒的徵兆?
我們再聯繫的看看三個人,或許能發現更多。
首先是漢嘉太守黃元,從先主傳和楊洪傳的記載看來,表面上似乎是他是出於假想敵而造反的,而實際上,而從他進兵成都的時機來看,卻越看越像劉備投石問路的一著棋子。
還有二人便是吳班和李朝,劉備東征慘敗而歸,他們二人是為數不多的安全歸來的將領。
但是他們二人的命運卻是天地之別,吳班儘管一直毫無業績,卻依舊能夠平步青雲,最後官至驃騎,而李朝卻無故卒於永安,年份正好也是章武二年。
如此看來,章武二年底三年初的時候,永安宮中發生了什麼,似乎不再是那麼簡單。
劉備終於快撐不住了,此時的劉備為了使得蜀漢內部的穩定,也為了成都妻與子的安全,他亦不得不向孔明認輸,所以讓諸葛亮成為首席託孤大臣也是沒有辦法的。
他能做的,只有故意說要讓孔明即位,逼他作出用不篡位的承諾,而他推薦劉禪認真讀的四本書,多半也是希望小阿斗能夠自己保重。
在龐統、法正、關羽、張飛、黃忠、許靖、劉巴、馬超、麋竺等意中人選先後逝去以後,他只得把還算是個人才、不久前接任劉巴的尚書令李嚴拉來,把中都護如此重要的官職交給他,換句話說,等於把軍政大權都分給了李嚴,表面上看來似乎是為了平衡荊州派和益州派之間的權力,但真相更可能是為了牽制諸葛亮。
但是李嚴太不爭氣了,在軍事上他或許是個人才,但是在政治上卻無疑是個蹩腳的演員,先是被諸葛亮的加官晉爵所麻痹,接著又待在永安不曾來成都,於是內政權無從談起;不久,諸葛亮故意南征,間接的奪回了軍權。
至此…諸葛亮已經大權在握了,李嚴的頭銜雖然越來越多,但是實際上他的地位已經岌岌可危了。
果不其然,諸葛亮先把李嚴騙出江州,然後把押糧這樣一燙手山芋扔給李嚴,這類活,做的好無功,而且有極其容易出錯,李嚴終於被諸葛亮逮到了失誤,然後把自己苦心列出的條條框框一起扔給阿斗,阿斗即便是知道了怎麼回事,但也只能乖乖按照諸葛亮的意見辦。
託孤重臣、諸葛亮的最後一政敵李嚴就這樣「廢平為民,徙梓潼郡。
」
諸葛亮不愧為我們「偉大的政治家」,說起搞政治,上下五千年自然還有比諸葛亮更強的,但是能做到如此隱蔽,以致給人們留下極其賢明的印象,能出孔明之右者,可還真得不多。
至於為何不稱帝,和曹操一樣,在諸葛亮看來,皇帝那個頭銜已經不重要了,只可惜自己的兒子諸葛瞻比曹丕太差遠了。
揭秘:諸葛亮最推崇的三國名人究竟是誰?
提起諸葛亮,在中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存世不多的作品《出師表》、《誡子書》等都是影響世人的名篇。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君主三顧茅廬邀請出...
龐統、法正、李嚴,誰能替代諸葛亮做丞相?
歷史原本是不可以假設的,但讀史者會有偏好,往往會對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發出不同的感嘆,而這種感嘆的未盡之意,則往往是諸多的「假如」。比如說龐統,當劉備正處在用人之際,他卻意外地死於戰場。
劉備選擇諸葛亮輔助阿斗難道不怕他越權嗎:其實劉備還暗自留一手
公元223年,在夷陵大戰中戰敗的劉備,已經在白帝城休養了很長時間,不過,就在這一年,急火攻心的劉備最終還是死在了這裡,在臨終之際,他選擇諸葛亮、李嚴等人作為託孤重臣,輔佐阿斗,不過,劉備真的不怕...
諸葛亮為何廢掉李嚴?
夷陵之戰慘敗後,劉備無顏回成都見百姓與文武百官,於是留駐永安。第二年劉備病危,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李嚴何許人也?竟能與諸葛亮並駕齊驅、同為託孤大臣。他又為什麼最終被諸葛亮貶為庶民?▍李嚴如何發跡...
他也是劉備的託孤重臣,為何被諸葛亮廢掉?
夷陵之戰慘敗後,劉備無顏回成都見百姓與文武百官,於是留駐永安。第二年劉備病危,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李嚴何許人也?竟能與諸葛亮並駕齊驅、同為託孤大臣。他又為什麼最終被諸葛亮貶為庶民?▍李嚴如何發跡...
腹有鱗甲——「重慶王」李嚴落馬始末
嘉陵江一路向南,劈山開路,氣勢磅礴,在幾次大拐彎後,於一座山城之間注入更為寬廣的長江。兩江相遇之處,讓這座城市在地圖上呈現出一個尖頭翹起的舌頭形狀,它在今日叫重慶,在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國時代,叫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