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名字,近期的熱播電視劇更是讓這個名字再次進入大眾視線。

司馬懿,字仲達,出身士族,他善謀奇策,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其子司馬昭稱王后,追尊為晉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為高祖宣皇帝,故也稱晉高祖、晉宣帝。

司馬懿在魏國也算是風雨幾十年,輔佐四代君主,帶領軍隊為國出征,終究成功逆襲奪得魏國大權。

可就這麼一個人在歷史上卻被塑造成一個狡詐、姦猾、陰險的形象。

歷史上的司馬懿真是這麼一個人嗎?看待歷史人物還是要從客觀角度出發,每個人在每個歷史時期都會有不用的境遇,所以他的心境都會不同。

司馬懿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早期的司馬懿有才華有人品,恃才高傲或許還保留著對漢朝劉氏的一份忠心,他對於曹操的招攬很是抗拒。

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生於亂世,「常慨然有憂天下心」。

司少年時和著名隱士胡昭關係很好。

因與同郡的周生等人結怨而被謀害,胡昭知道後立刻涉險尋找,在崤山澠池之間找到周生一行,請求他們放過司馬懿,周生開始不肯,但胡昭哭泣的誠意最終還是感動了他,救下司馬懿。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舉他為計掾。

時曹操正任司空,聽到他的名聲後,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

司馬懿見漢朝國運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藉口自己有風痹病,身體不能起居。

曹操不信,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司馬懿躺在那裡,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痹一般。

但是架不住曹操的強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為丞相以後,使用強制手段辟司馬懿為文學掾。

曹操對使者說,「若復盤桓,便收之」。

司馬懿畏懼,只得就職。

曹操讓他與太子往來游處,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

這一時期的司馬懿,被曹操逼出來為官,心理極為不爽,卻也無奈,只能妥協。

並且在曹操的壓制下也不敢有什麼壞心思。

後來,善於識人的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

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幹預我們的家族之事。

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回護他,而得以無事,於是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曹操以為只要告訴兒子提防司馬懿就能平安無事,事實上曹丕也是既用司馬懿又提防了一手,但是曹丕在位僅僅六年,四十歲就駕崩了。

這一點曹操沒想到。

司馬懿的最大的轉變就發生在曹魏曹芳在朝年代,魏明帝曹叡臨死之前將養子曹芳託付給宗親大將軍曹爽和輔政大臣司馬懿,而且特意組織曹爽的官職在司馬懿之上。

對此,司馬懿也是徹底聽從組織。

開始的協作仍是不錯的,曹爽對司馬懿畢恭畢敬有什麼事都商量著來。

可後來曹爽不知哪根筋不對遭到謀士丁謐的離間,將司馬懿架空,自個獨掌大權。

對此,司馬懿雖有不滿但也只能忍。

可惜曹爽是個草包,並且權力慾望一膨脹起來就不可收拾,對外發起對伐蜀之戰,司馬懿勸阻,曹爽不聽,結果魏軍大敗而歸。

對內曹爽還廣占良田,包庇心腹貪贓枉法,敲詐官員,營造豪華宮殿,朝廷內外烏煙瘴氣,他自己儼然一副皇帝派頭。

魏國境內,百姓怨聲載道。

看到此情此景,司馬懿既不願意看到魏國毀在曹爽手裡,也不願意自己家族死在這個草包手中,經過深思熟慮他起高平陵政變,將曹爽集團連根拔起。

從中可以看到這麼一種現象,司馬懿除曹爽,魏國反對者屈指可數,反而支持者甚多,其中還包括許多為何?由於大家都知道假如再讓曹爽這麼折騰下去,國家早晚消亡,司馬懿當政國家或許還有期望,這即是民心所向。

接下來魏明帝曹叡即位,他也是一個明君,可惜一樣出乎曹操的預料,司馬懿再一次活過了曹叡。

曹叡在位十三年,使得大魏進一步強盛,可以英年早逝,三十六歲駕崩。

司馬懿熬過了曹家三代君主。

魏明帝曹叡在朝年代,出於外部戰事的需求,司馬懿得以把握軍權,他手中的權力進一步擴展,可這個時分司馬懿仍然是魏國的忠臣,雖然魏明帝曹叡時間猜疑,可司馬懿的臣子本分做的仍是不錯的,貶官無怨言,升官不自傲。

曹操時期,司馬懿就證明了自己的奇謀善策,在曹丕、曹叡時代,司馬懿得以更大施展自己的才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

時司馬懿「每與大謀,輒有奇策」,劉備繼取漢中後,派孟達、劉封攻占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勢力有所擴展。

七月,孫權欲攻合肥,魏軍大部調動淮南防備吳軍。

鎮守荊州的關羽,乘此機會率主力北攻荊襄。

圍魏將曹仁,水淹于禁七軍,斬龐德。

胡、傅二人果然乘機降蜀。

一時間關羽聲勢「威震華夏」,因漢獻帝在許縣,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脅,為避關羽鋒芒,一度準備遷都黃河以北。

司馬懿和曹椽蔣濟及時勸阻說:「于禁被水軍所淹,不是戰守上的失誤,對於國家的大局並沒有大損失,為此而遷都,即是向敵人示弱,又會使淮河漢水一帶人心不穩;劉備、孫權外親內疏,現在關羽坐大,孫權必定更不高興,把這事告之孫權,使他牽制關羽,則樊城之圍自解。

」曹操從其計,孫權果然派呂蒙襲取公安,關羽被其俘殺。

此戰利用孫、劉爭奪荊州的矛盾,充分運用外交謀略,坐收漁利,不僅挫敗關羽的強大攻勢,解除了樊城之圍,而且也使諸葛亮原定的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兩面鉗擊中原的計劃無法實現。

更重要的是破壞孫、劉聯盟,改變了當時的戰略格局,掌握了主動權。

之後曹操認為荊州遺民及在潁川屯田的軍民逼近南方寇賊,想把他們遷走。

司馬懿認為:「荊楚輕脫,易動難安。

關羽新破,諸為惡者藏竄觀望。

今徙其善者,既傷其意,將令去者不敢復還。

」曹操聽了他的建議,沒有移民。

之前藏竄逃亡者果然都復出歸化。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懼,司馬懿管理喪葬諸事,內外肅然。

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馬懿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

當時孫權正率軍向西。

朝臣們認為樊城、襄陽缺乏糧,不能抵禦吳軍,請召守將曹仁回駐宛城。

司馬懿則表示:「孫權剛剛打敗關羽,正是他想和魏國結好的時候,一定不敢為患。

襄陽是水陸交通要地,不能放棄。

」曹丕沒聽其建議,命曹仁放火燒毀二城。

後來孫權果然沒來入侵。

曹丕悔之不及。

黃初元年(220年)十一月,曹丕登皇帝位,史稱魏文帝。

登基後,任命司馬懿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駕崩,享年四十歲。

臨終時,令司馬懿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為輔政大臣。

曹丕對太子曹叡說:「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曹叡即位,改封司馬懿為舞陽侯。

孫權得知魏文帝去世後,於八月出兵攻魏。

命諸葛瑾、張霸兵分兩路進攻襄陽,親自率軍進攻江夏郡。

司馬懿擊退了孫權,又擊敗諸葛瑾,並斬殺張霸,斬首千餘級。

十二月,升任驃騎將軍。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魏明帝命司馬懿駐紮宛城,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

蜀將孟達降魏時,魏朝待其甚厚,司馬懿認為他言行傾巧,不可信任。

後果然復反叛,司馬懿用計擒斬孟達,免除了漢中被蜀漢吞併之禍。

蜀漢諸葛亮多次出兵伐魏都被司馬懿巧妙的化解,可以說司馬懿對曹魏是有汗馬之功的。

司馬懿的最大轉變就發生在曹魏曹芳在朝年代,魏明帝曹叡臨死之前將養子曹芳託付給宗親大將軍曹爽和輔政大臣司馬懿,而且特意組織曹爽的官職在司馬懿之上。

對此,司馬懿也是徹底聽從組織。

開始的協作仍是不錯的,曹爽對司馬懿畢恭畢敬有什麼事都商量著來。

可後來曹爽不知哪根筋不對遭到謀士丁謐的離間,將司馬懿架空,自個獨掌大權。

對此,司馬懿雖有不滿但也只能忍。

可曹爽膨脹起來就不可收拾,對外發起對蜀國戰爭,司馬懿勸阻,曹爽不聽,結果魏軍大敗。

對內曹爽廣占良田,包庇心腹貪贓枉法,敲詐官員,營造豪華宮殿,儼然一副皇帝派頭。

魏國境內烏煙瘴氣,百姓官員怨聲載道。

看到此情此景,為公司馬懿不願意看到魏國毀在曹爽手裡,為私他也怕家族被曹爽所害。

經過深思熟慮他發起高平陵政變,將曹爽集團連根拔起。

司馬懿除曹爽,魏國反對者屈指可數,反而支持者甚多,其中還有很多曹氏夏侯氏,為何?大家都知道假如再讓曹爽這麼折騰下去,國家早晚消亡,司馬懿當政國家或許還有期望,這即是民心所向。

除去曹爽,把握魏國大權,司馬懿所在的方位可謂是進退兩難,放棄權力,宗族或許消亡,把握權力,他人或許不滿。

太尉王凌即是一個再適宜不過的比如。

公元251年正月,太尉王凌企圖發起對於司馬懿的政變,司馬懿竟以73歲高齡親自征伐。

終究王凌失利,被司馬懿誅滅三族,王凌被剖棺暴屍。

無可否認司馬懿對王凌的處置的確過分兇橫,但是從宗族和國家安靖思考,司馬懿只能如此。

由於他不期望看到宗族被滅也相同不期望看到國家因而騷動。

放眼魏國乃至全國現已沒有人再是他的對手了,臨死之前魏國的軍政大權都在自個手上,司馬懿總算說出了他離開人世之前終究的言語。

據史書記載,司馬懿在臨死之前將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叫到床前對他們提到「吾事魏歷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驚駭。

吾死以後,汝二人善理國政,輔帝平神州,慎之!慎之!」大約意思即是我在魏國當官多年,現在當官做到了太傅這個方位,位極人臣,方位現已夠高的了;大家都置疑我對魏國不忠誠,我常常因而感到驚駭,我死以後,你們兄弟二人要將國家治理好,輔佐皇帝平定全國,一定要非常當心。

司馬懿很滿意,可他也很明白他身居高位,有多少雙雙眼盯著他,有多少人等著看他的笑話,他期望他的兒子們能像他相同,盡心輔佐皇帝,保護司馬宗族。

或許是兩個兒子領會的太透徹了,終究不只保護了宗族,還篡奪了曹魏江山,這也紛歧定是司馬懿期望看到的,試想假如曹爽全神貫注的為國家著想,輔佐皇帝,會給司馬懿發起政變的藉口嗎?假如沒有曹爽的胡作非為,或許司馬懿只會想做一個魏國的忠臣看到國家安全,進而與世長辭。

可曹家實在太不爭氣了,出了曹爽這麼一個草包,天要滅曹魏,誰也救不了。

司馬懿毫無疑問成為了曹魏的救星。

可高處不勝寒,除去曹爽以後,身居高位的司馬懿也沒有別的方法了,也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雖然反對者許多,但國家不能亂,自個能做的只要這些,除了勸誡子孫當心謹慎,別的的他也管不了了,或許這才是一個實在的司馬懿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魏—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司州河內郡溫縣孝敬里舞陽村(今河南省溫縣招賢鎮)人,出身士族,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