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賊」曹操,也曾是想過匡扶漢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兵臨樊城。

剛剛經歷漢中大戰失敗的曹操馳援樊城,原為劉備盟友的孫權背信棄義,偷襲荊州,關羽又大敗於曹軍,在逃往益州的路上被孫權軍擒殺。

孫權向曹操稱臣,並上書建議曹操取代漢室自立為帝,曹操將來書遍示群臣,說:「孫權這是準備把我放在火爐上烤啊(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耶)!」群臣也趁機勸曹操自立為帝,曹操不願意背負廢除漢帝自立的惡名,說道:「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周文王為周王朝奠定了了基礎,他的兒子周武王出兵伐商,建立了周王朝,曹操篡漢之心已是昭然若揭。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曹操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逝,這位雄才大略,平定了北方亂世,被篡漢的魏文帝曹丕追封為「魏武帝」的漢末梟雄退出了歷史舞台,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漢賊」都是曹操的別稱:一個覬覦漢室江山的賊人。

然而,曹操真的是從開始就決心做個改朝換代的「漢賊」嗎?

我們先來看看他少年時做過的二三事吧!

據《世說新語》記載:曹操年輕時,和袁紹兩人常常喜歡做不務正業的事。

他們去看人家結婚,乘機偷偷進入主人的園子裡,到半夜大叫「有小偷」,青廬裡面的人都跑出來察看,曹操便進去,拔出刀來劫持了新娘,接著和袁紹迅速跑出來,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荊棘叢中,袁紹動不了。

曹操又大喊:「小偷在這裡!」袁紹驚恐著急,趕快自己跳了出來,兩人終於得以逃脫。

註疏《三國志》的裴松之又記載:一次,曹操因傳聞宦官頭目張讓聚斂有巨億家私,便闖入其府中探看究竟,不料被家丁發覺,發喊著團團圍住。

他毫無懼色,揮舞雙戟殺退兵丁衝出重圍,飛身越垣揚長而去。

《後漢書》記載:許劭當時以評論人物時事而聞名,曹操就找他評論自己,許劭看不起曹操這個浪蕩胡為的官二代,拒絕評價。

曹操於是威脅許劭,許劭只能作出評價:「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三國志》中許劭的評語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但《後漢書》以漢室為正統,《三國志》則以曹魏為正統,難免粉飾之嫌。

由上面幾件事可看出曹操年輕時就是一個放蕩荒誕(搶新娘),甚至有些魯莽和憤青氣質(十常侍之首的張讓都敢招惹)的官二代。

但平常人聽來「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這樣滿滿惡意評語時,曹操卻「大悅而去」,可見他從來沒想過做個安分守己的臣子,而是要做一番大事業出來的,那時他要做的「大事業」卻不是改朝換代。

當時天下,皇帝賣官鬻爵、外戚宦官爭寵奪權、官吏貪污受賄,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爆發了。

就是這樣的亂世,曹操因討伐黃巾軍有功而被封為濟南國相,他上奏朝廷罷免了八個縣的長官,違法亂紀之徒紛紛逃竄,濟南國恢復了安定秩序,那時的曹操,想做的還是一個平定亂世的英雄。

可是,漢王朝的腐朽已是積重難返了。

天下騷動,狼煙四起,民變叛亂,層出不窮,各地官僚或出於平定天下的公心、或出於富貴顯赫的私利都建立了各自的勢力,一時軍閥林立,曹操自然也不例外。

後來西涼軍閥董卓入京,廢漢少帝,立漢獻帝,荼毒京城,袁紹等各路諸侯會盟討伐董卓。

曹操一心為國討賊,雄心勃勃,但袁紹等各路諸侯卻畏懼董卓兵強馬壯,不敢交鋒。

曹操就獨自領軍與董卓大將徐榮作戰,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當他逃回會盟地時,卻發現各路諸侯只是飲酒設宴,根本沒有人去考慮進攻董卓,甚至曹操的出謀劃策諸侯也充耳不聞,拒不採納。

曹操心涼了,他知道如今諸侯們怕是已經無心匡扶社稷了,「平定亂世」的路或許不那麼好走。

曹操一怒之下跑去揚州招募士兵了,但他應該第一等的,因為另一個決心「匡扶漢室」的英雄正獨自決戰在歷史的狼煙中:烏程侯孫堅第一戰也是敗給了徐榮,但在接下來的戰役里,他斬華雄、敗呂布,大破董卓……曹操最終沒有和孫堅相遇,歷史也沒有了如果——孫堅選擇了「四世三公」、被人稱為「冢中枯骨」的袁術為盟友,而一心想僭越稱帝的袁術根本就無意維持漢王朝的統治,他只是看中孫堅舉世無匹的勇猛罷了。

孫堅曾仰天長嘆,淚如雨下的說:「要挽救江山社稷,我能跟誰戮力同心,回天轉日呢?」不久後,孫堅幫助袁術討伐黃祖,在出行時被射殺。

「平定亂世」的路很艱難,各路諸侯更喜歡不顧綱紀相互攻打。

以黃巾軍為骨幹的盜賊蜂起,曹操以收服黃巾軍起家,慢慢聚集了三十萬部隊,經過多次生死大戰,曹操殺呂布、破張繡、敗袁術、擊劉備……他在北方的大敵,終於只有曾是年少好友的袁紹了,袁紹兵多將廣,勢力強大,而曹操卻擁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籌碼。

建安五年,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擊敗袁紹,接下來的數年,他逐漸蠶食袁氏地盤,並遠征烏桓……曹操的功績威名達到了頂峰,隨之而來還有他膨脹的野心:人心的慾望,是永遠得不到滿足的,當他覺得做「平定亂世」的忠臣良將已經只是一個小目標了,那麼,更大的目標就在不遠處。

建安十三年,曹操廢三公,恢復丞相制度,並自任漢朝丞相,漢獻帝已經只是一個擺設了。

當時北方已經基本平定,他訓練水軍,準備南攻,恰好荊州劉表病死,繼承人劉琮投降,志得意滿的曹操目標只剩下孫堅、孫策、孫權父子三人苦心經營的江東政權了,只需要在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曹操就可以取代漢室再無後顧之憂了:剩下的對手中,益州劉璋暗弱(諸葛亮語)、漢中張魯自守之賊(劉備語),曹操惟一認可的對手劉備剛在長坂坡被擊敗且惶惶不可終日,只有江東孫權坐擁地利能對其造成威脅。

可是,歷史給曹操開了個玩笑,諸葛亮和魯肅促成了孫劉聯盟,曹軍許多軍將又因水土不服而患病,「赤壁之戰」最終成就了周郎的千古美名。

接下來的歲月里,孫權根基日漸穩固,劉備也是羽翼豐滿,漸漸老去的曹操想要「統一天下」慢慢變成了一種奢望。

建安二十一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這時候他名義上還是漢臣,但實際上所享受的已經是皇帝的待遇了。

在此期間,曹操又多次和劉備、孫權作戰,卻始終無法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建安二十五年,魏王曹操病逝,帶著沒有統一天下的遺憾,只是,這位要做「周文王」的亂世英雄,是否還記得當年也曾有過「匡扶漢室」的心嗎?

原創作品 嚴禁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權術之王(曹操)

曹操(155-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

《三國演義》中總也繞不開的政治與戰爭

《三國演義》首先是從政治鬥爭開始寫。東漢末年,桓帝、靈帝寵信宦官張讓、趙忠、段珪、曹節等「十常侍」,宦官專權亂政,以致爆發了黃巾起義。朝廷集中全力鎮壓了這次起義,但是,在「十常侍」的撥弄之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