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爸爸說三國-2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孫權

說孫權不能不說他的父親和哥哥。

孫權要比曹操劉備低一輩,他父親孫堅在各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是作為其中一路和曹操並肩作戰的。

多數諸侯都打自己的小算盤,只有曹操和孫堅硬碰硬和董卓打了幾仗。

尤其是孫堅,他接連打勝仗,竟憑一己之力把董卓趕出了洛陽,著名的華雄就是就是在這次戰役中被殺的,羅貫中為了體現關羽的勇猛,把這個功勞記到了關羽頭上。

可惜的是,孫堅之後不久在一次戰鬥中被敵人放冷箭射死,年僅36歲。

孫堅死後,他的部隊被袁術收編了。

袁術是袁紹的弟弟,他當時占據的是安徽和江蘇的北部,地方很不錯,可惜袁術心胸狹窄、目光短淺,所以沒有好的人才來幫他。

孫堅有兩個兒子,孫策和孫權,孫權這時才10歲,孫策17歲。

孫策繼承了父親的英雄氣概,他以今天一個高中生的年紀,護送母親弟弟到江蘇的長輩家裡安頓,然後給父親守孝三年,之後招募了幾百名壯士,來到袁術軍中討要父親的軍隊。

袁術想賴帳,但看著孫策和幾百個部下十分驍(xiāo)勇,又怕惹出事來,還是不情願的讓步了。

孫策便帶著父親的軍隊為袁術做事,他雖然年輕,但賞罰分明、做事決斷,全軍上下都十分擁戴他。

袁術也常嘆著氣說:要是有個像孫策這樣的兒子,死也沒有遺憾啦!估計袁術的兒子不太成器。

孫策很能幹,他接連幫袁術打下九江、廬江兩座大城,袁術每次都說要任命孫策為太守,可是每次都食言,孫策知道跟著袁術是沒什麼前途了,決定自己去開創一片天地。

他帶著父親留下的部隊,向江東出發了。

江東是哪裡?就是長江的東邊,長江流過江西九江之後,流向東北方向,因此把東邊稱為江東,包括今天的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江西東北一小部分,和浙江的大部分。

所以江東其實就是江南,那麼古代說到江西,可不是今天的江西省,而是江北——今天江蘇安徽的北部。

江東又叫江左,江左梅郎,我們就能判斷他大概來自江浙滬包郵區。

江東多出豪傑才俊,項羽就是帶著八千江東子弟成就霸業。

孫堅家是江東世家,孫策從小就與江東豪門望族來往,他最好的朋友是周瑜。

周瑜聽說孫策來打江東,帶著軍馬糧草與他會師,還介紹了自己的另一個朋友幫助孫策,也是江東大族子弟——魯肅。

老孫家本來在江東就有根基名望,又得到周瑜魯肅這些江東望族的幫助,一路南下,勢如破竹。

孫策周瑜同年,這時都是二十一、二歲,英俊瀟洒的少年,人們親切的管他倆叫孫郎、周郎,兩位二十歲的少年郎攜手執鞍,打下好大一片東吳基業。

來到安徽皖城(今天的安慶潛山)時,遇到一對美女姐妹,大喬和小喬(其實姓橋),孫策娶了大喬,周瑜娶了小喬。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少年英雄,郎才女貌,世上哪裡還有不可為之事?可是禍從天降,孫策一次外出打獵,被仇人設下埋伏,重傷身亡,年僅26歲。

孫權接管江東,這一年他18歲。

就在這一年,曹操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

終於說到孫權了,沒辦法,誰讓他有一位英雄的爸爸,一位英雄的哥哥呢?老孫家的基因真是不錯,孫權的能力不在哥哥之下,13歲的時候孫策就讓他參與政治軍事會議,小孫權的意見往往深思熟慮,出人意表,令哥哥大為驚異。

孫策死前對孫權說:打天下你不如我,但守天下我不如你。

孫權沒有辜負哥哥的期望,他以一個少年,既能與父親的部下黃蓋韓當,也能與哥哥的部下周瑜魯肅處的很好,把剛經歷戰亂的江東治理的政通人和,說明他有很高的情商和行政管理能力。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是南宋辛棄疾轉述曹操的話——生個兒子像孫權這樣就好啦!孫堅聽了袁術、曹操對兩個兒子的評價,在地下也要笑出聲來吧?但政局初定沒幾年,就傳來了曹操平定北方,揮師南下,要一舉踏平江東的消息。

年輕的孫權面臨巨大挑戰。

劉備

和曹操孫權比,劉備的先天條件就差的多了,他沒有當官的爸爸,也沒有英雄的哥哥。

由於父親死得早,劉備從小和媽媽織草蓆草鞋販賣為生。

但劉備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據說他生有異狀,雙耳垂肩,眼睛一斜就能看見自己耳朵,真是夠大的,當然也可能是很厲害的招風耳。

手臂長,雙手過膝,大家立正試試,看看雙手離膝蓋有多遠。

據說這一方面是因為手臂長,另一方面是因為上身長,下身短,古代認為這是一種預示富貴的長相。

除了長相奇異,劉備還有一點優勢是曹操孫權沒有的,那就是他自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劉勝是誰?是漢武帝劉徹的哥哥。

這樣劉備就成了漢室宗親,曹操孫權都攀不了這個親,誰讓他們不姓劉呢?劉備這個皇族身份很可疑,因為他沒有拿出過證據來,而且他找的這個先祖也很有特點,劉勝總共生過120多個兒子,傳到劉備這一代,總有十幾萬後人了,誰能考證出你是真是假呢?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劉備真正的長處是交朋友,他大概是三國時代人緣最好的人了,名滿天下,他去投奔誰,人家都要出城百里,列隊迎接。

為什麼劉備名聲那麼好?一是他待人真誠,推心置腹,與他交往如沐春風。

二是宅心仁厚,他在很多地方做過官,都很體恤當地老百姓,這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是極其難得的,羅貫中喜歡劉備、對劉備偏心看來不是沒有緣由。

劉備一生結交的最好朋友就是關羽和張飛,史書上沒有桃園結義的記載,但我覺得羅貫中設計的有道理。

劉關張三人從二十多歲起身草莽,到西蜀稱帝,一輩子不離不棄,情同手足,死後兄弟同殿受祀(sì),有始有終。

三國故事精彩,跟這兄弟三人的情誼也有很大關係。

順便說一句,張飛的形象其實不一定是李逵那樣的,而可能是一位文武雙全的才子,史書記載張飛有文采,擅長畫美人,而且書法造詣極高,在三國時代是頂級水平(三國的頂級水平基本上就是歷史上的頂級水平了)。

但劉備缺乏根基,沒錢沒人沒地盤,只有關羽張飛哥倆忠心耿耿的跟著他,很多年都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他最初跟隨幽州(今天的北京)軍閥公孫瓚和青州(今天山東北部)軍閥田楷。

後來徐州軍閥陶謙被曹操攻打,請劉備來幫忙,一見面對劉備喜歡的了不得,不久之後陶謙病死了,臨終前特意叮囑要讓劉備接管徐州(做人就是這麼成功)。

但劉備守不住徐州,被呂布奪了去,劉備無奈投奔曹操,後來跟著曹操攻打徐州,終於活捉了呂布。

呂布是當時最有名的武將,曹操本來有意留下他,但劉備實在是對呂布恨之入骨,力主斬了呂布!

讀歷史,優秀的人我們要學習,差勁的人我們要引以為戒。

呂布就是差勁的人,他沒有原則、缺少見識,誰的勢力大、給自己好處多就投靠誰,而且不惜對原來的老東家下殺手,可是他投靠的都不是值得託付的人,這是他沒見識的地方。

見識不是誰都有的,如果呂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憑藉自己的優勢(三國勇武第一)去發展,他是三國第一等的武將,可是他不僅才疏,而且志大,總覺得自己了不起,應該是割據一方的諸侯,結果引火上身,性命不保。

志存高遠是個好詞,但呂布的經歷告訴我們,還要與品德修養、能力鍛鍊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志向。

曹操就是有見識的人。

雖然劉備十分落魄,他卻認為劉備是英雄人物。

但曹操心理很矛盾,他既欣賞劉備,又防著劉備,不給他有實權的官做。

三國演義有個故事,曹操請劉備喝酒,問他誰是當世英雄,劉備把袁紹、袁術、劉表等割據一方的諸侯說了一遍,曹操都笑著說這些人不值一提,最後探身對劉備說:天下能稱得上英雄的,只有我和你兩個人而已!劉備聽了大驚,嚇得筷子都落地了,正好這時天上打雷,劉備說:沒想到這雷那麼厲害。

這才把自己的驚慌掩飾過去,這就是「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雖然史書沒記載,但編的有道理,反映了曹劉之間微妙的關係。

劉備知道曹操懷疑自己,終於藉機離開曹操,又把徐州奪了下來,可是曹操大軍來攻,劉備輸的很慘,軍隊打散了,關羽護著劉備的妻小,被曹操俘虜了。

張飛被追著逃到了河南南部,當了山大王。

劉備則隻身投奔袁紹。

緊接著,就是曹操與袁紹的官渡決戰。

劉備關羽,兩兄弟在兩岸對峙,但互相併不知道。

關羽首戰就為曹操立了大功,擊斬袁紹愛將顏良,但文丑不是他殺的。

劉備呢,眼見著袁紹無所作為,優勢慢慢喪失,便討了一個差使,向荊州方向尋找反曹的盟友,趙雲就是從這時開始跟著劉備的,而南下途中,劉備和張飛也會合了。

關羽這時得到了劉備在袁紹陣營的消息,二話沒說就收拾行裝,起身尋找劉備。

關羽講義氣真是沒得說,曹操對他極好,是真的想挽留他,曹操有實力有能力,是大軍閥,而劉備這時還在寄人籬下,但關羽離開沒有一絲猶豫。

三國演義里有一章「美髯公千里走單騎,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說的就是關羽一路過關斬將尋找劉備的故事,把關羽的義氣、英雄氣表現的淋漓盡致。

可惜歷史上是沒有這段的,曹操是愛才之人,他命令手下不准追殺關羽,所以關羽一路上並沒有受阻礙。

但事實上他面臨的危險也不小,首先他走時怎麼知道曹操不會追殺他?而且他並不是演義里說的去古城找劉備張飛,而是先去的袁紹軍營(他不知道劉備已經離開了),要知道他可是剛剛殺了袁紹的愛將顏良啊!

三兄弟最終是相聚了,此時袁紹已經戰敗,他們投奔了荊州軍閥劉表。

和袁紹一樣,劉表也是出城百里迎接劉備,但也同樣沒有重用劉備,只是讓他在荊州北部的要塞新野駐防。

劉備在新野一呆就是七年,日子過得很安穩,但劉備是個胸有大志的人,有個成語「髀(bì)肉復生」或「髀里肉生」,就是說劉備見自己在新野過得安穩,不再騎馬打仗,大腿內側的肉又長多了,不禁「涕下」,感慨老之將至而功業未成。

此時的劉備已經四十多歲,古人平均壽命短,四十多已近老年,看上去劉備這一生基本也就是這樣了。

但是劉備不服氣,他有高貴的血統(雖然很可疑),有遠播天下的美名,有忠誠而能幹的部下(關張趙雲都是當世名將),為什麼總是不能成功?他只是缺一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高級參謀,曹操有郭嘉、荀彧、程昱、荀攸四大參謀,統一北方主要靠他們的規劃和設計。

孫權有周瑜、張昭、魯肅,也足以獨霸江東。

老天沒有放棄劉備,他在新野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諸葛亮。

很慶幸,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不僅演義里有,歷史上也有,為我們留下了求賢若渴的典範。

劉備此時40多歲,已經天下聞名,諸葛亮是27歲的小伙子,隱居南陽,默默無聞。

可是劉備卻三次探訪,才見到諸葛亮。

諸葛亮感動於劉備的誠意,也看出他確實是胸懷大志,於是獻出自己對局勢的分析——隆中對策,聯合孫權,北拒曹操,取荊州、益州,形成劉曹孫三分天下的局面,伺機從益州、荊州兩個方向出擊,消滅曹操,光復漢朝。

臥龍先生出世,正值曹操揮軍南下,大兵壓境,三國歷史即將迎來最高潮的時候,而劉備的「V」字形人生軌跡也即將走到右半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歷史上五位英年早逝的奇才

三國是一個時代的大舞台,文臣武將都在這個舞台上展現著各自的才華,只要是有能力,就不愁英雄無用武之地。尤其是在鼎足之立之前,三國更是人才輩出,一大批優秀人才各領風騷。詩聖杜甫有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

漢末最強軍閥,袁紹、曹操都要靠邊站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袁紹虎踞冀州、曹操雄霸兗州,劉表割據荊州……但漢末最強軍閥卻不是他們,而是雄踞淮南的袁術。袁術是漢末及其重要的軍閥,但受到演義故事的影響,很多人都沒能認...

盡顯風流 盪氣迴腸的三國「義」(三)

才秀明達的孫權江東稱雄三國時期在江東稱雄的孫權是孫堅的次子。孫堅原是袁術的部將,後來被劉表所殺,長子孫策代領部曲。公元195年,孫策因不能受到袁術的重用,遂在袁術的允許下,帶領部下千餘人渡江向江...

孫權為何最後一個稱帝,活的最久?

三國時代,群雄並起,漢統衰落,諸侯都覬覦帝位,最後三分天下,那麼,為何在曹魏和蜀漢稱帝了之後,孫權第一時間不僅沒有也稱皇帝,反而俯首向曹魏稱臣,這又是為何呢?其實孫權的心理有小算盤。曹丕在和眾大...

孩子寒假讀《三國演義》,故事梗概在這裡!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長篇小說,作者羅貫中,作品取材於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的歷史, 在民間傳說、民間藝人創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而成,其取向是現實主義的。小說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