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出山,並不是劉備三顧茅廬之使,而是由於這種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於諸葛亮出山的原因,《出師表》中,諸葛亮曾以這麼一句話來表示自己出山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臣不甚感激。

」但是,憑藉此句便斷言諸葛亮出山的緣由便是劉備的三顧茅廬是否太過於斷章取義?

首先,解釋此句。

所謂的「卑鄙」,絕非當今社會所談及的下賤,「卑」即卑微,「鄙」偏遠,諸葛亮在這裡評論自己「卑鄙」,卑微渺小,純屬自謙。

至於「感激」一詞便可解釋為「感奮,激勵」,表現著諸葛亮貫穿整個三國的」心繫天下「的國世精神。

再者諸葛亮曾談及自己「每自比於管仲樂毅」一個自堪為管仲樂毅的人怎麼會深藏山中,不肯救濟天下,以天下為己任「。

對於歷史上所談及的劉備三顧茅廬之舉並不可認真的計較,難道必須是真正的三次,缺一不可,多一不行?難道前面兩次沒有見到諸葛亮只有第三次才見到了?

也有可能是前兩次都見到了,可能是交談的時間都沒有第三次的長罷了。

歷史上的三顧茅廬之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國歷史上的士大夫所發揚起來的。

中國歷史上的士大夫是一群很奇怪的群體,有才華,有兼濟天下的抱負,卻大部分自命清高,希望君王對於自己求賢若渴,而劉備的三顧茅廬就是很好的一個典型。

再者說來,當感概天下動亂之際,諸葛亮沒有廢話,而是直接告訴劉備占據一個地方,為此才可實現自己的願望。

假設劉備的三顧茅廬事件成立,當從此得出諸葛亮出山便是劉備三顧茅廬使然,未免過於荒唐。

假設諸葛亮真正是需要一個人三顧之後才肯放下自己的架子,如果沒有便死守隆中,不肯出山,那麼首先劉備是看不起此類人,看不起諸葛亮,更不必談及將心腹交與此人。

早期劉備確實求賢若渴,但相比於才能,擁有心繫天下的情懷更加重要。

某次劉備誇獎陳登是天下英雄之際時,遭遇許汜的反駁,理由是多年之前自己夜宿陳登家時,陳登讓自己睡在床上,而客人睡在地上。

對此,劉備對許汜諷刺只知道求田問舍,並假設如果是自己的話,自己會睡在高樓之上,而讓你許汜睡在地上。

假使諸葛亮的出山單純是由於劉備的三顧茅廬,那麼和許汜的求田問舍又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什麼會跟劉備出山

很多人在說,諸葛亮這麼聰明,雖得其人,但不得其時,如果跟了曹操,或者孫權或者更有展示空間。但實際上跟劉備是諸葛亮深思熟悉的,並不是一時衝動,而且也只有劉備才能讓他有絕佳 的展示機會。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弱小的劉備而非曹操?

諸葛亮出山之時,劉備只有新野一縣,幾千人馬。論實力,與曹操和孫權甚至劉表馬騰劉璋相比,都是勢力最弱的一支,可是他既不去投奔不僅軍事實力強而且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又不去歸依地盤穩固、人才濟濟的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