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分鐘看完三國編年史(221年劉備稱帝到225年南征孟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久等了,由於時間問題,以後本系列改為每周一更,

今天大狗子給大家繼續帶來 《兩分鐘看完三國編年史》系列

上一回我們講到: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被漢獻帝封為魏王后,北邊將朝見的匈奴一分為五,南邊第三次討伐孫吳。

而那邊劉備得蜀之後,迫切需要保障北邊門戶的安全,於是發動了漢中之戰,最終擊敗了曹操,奪得了漢中,手下將領孟達劉封又奪得了上庸地區,整個長江上游為劉備所占據,於是劉備自稱漢中王。

緊接著,荊州關羽集團發動了襄樊大戰,水淹七軍,降于禁,斬龐德,圍困襄樊,一時之間名震華夏,曹操都一度想遷都避其鋒芒。

但是此時此刻最緊張的還不是曹操,而是東吳的孫權,關羽奪取襄樊,會將東吳置於死地,於是在孫權授意下,呂蒙白衣渡江,攻占了荊州,關羽敗走麥城最後被殺。

孟達上庸也因畏罪降曹,蜀漢集團元氣大傷。

不久一代梟雄曹操去世,其字曹丕篡漢自立為帝,東漢王朝正式終結。

今天繼續介紹下一章

劉備稱帝

公元221年,在曹丕篡帝之後不久,蜀地傳言漢獻帝已經遇害,於是,漢中王劉備下令披麻戴孝,為漢獻帝舉行喪禮,尊諡漢獻帝為孝愍皇帝。

群臣紛紛上書,說有很多吉祥之兆,請求劉備即位稱帝。

夏季,四月,丙午(初六),漢中王劉備在成都西北的武擔山之南登基稱帝,大赦罪犯,改年號為章武。

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徙。

五月,辛巳(十二日),漢王劉備冊立夫人吳氏為皇后。

吳皇后是偏將軍吳懿的妹妹,已故劉璋的兄長劉瑁的妻子。

又立兒子劉禪為皇太子。

娶車騎將軍張飛的女為皇太子妃。

劉備進攻孫權

劉備為關羽的被殺深感恥辱,準備進攻孫權,翊軍將軍趙雲說:「國賊是曹操,而不是孫權。

如果無滅掉魏,則孫權自然歸服。

如今曹操雖然已經死去,他的兒子曹丕竊奪了漢朝的皇位。

我們應當順應民心,儘早奪取關中,占據黃河、渭水上游,以利於征討凶頑叛逆,函谷關以東的義士,一 定會自帶軍糧,驅策戰馬迎接陛下的正義之師。

我們不應置曹操而不顧,先和孫權開戰。

兩國戰端一開,不可能很快結束,這不是上策。

」大臣中勸諫的人很多,漢王都不同意。

漢王劉備將要征討孫權,張飛應率兵一萬人從閬中出發,與大軍在江州會合。

發兵之前,帳下將領張達、范強殺死了張飛,二人帶著張飛的頭顱,順長江而下投降了孫權。

漢王聽說張飛軍營的營都督前來上表,便說:「哎呀,張飛死了!」

秋季,七月,漢王親自率領各路軍隊進攻孫權,孫權派使臣向蜀漢求和。

孫權的南郡太守諸葛瑾寫信給漢王:「陛下認為您和關羽的感情,是否比您和先帝的感情更親密?荊州的大小,比全國怎麼樣?都是仇敵,哪個在先,哪個在後?如果把這想明白,該怎麼辦就易如反掌。

」漢王置之不理。

劉備派將軍吳班、馮習在巫縣擊潰孫權的將領李異、劉職等人,率兵四萬餘人繼續向秭歸進軍。

武陵的蠻夷各部都派使者請求派兵前往。

孫權派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持符節,統領將軍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對抗蜀漢的軍隊。

孫權向魏稱臣

當初,魏文帝要大臣們分析劉備是否會為關羽報仇,進攻孫權,大臣們都議論說:「蜀是小國,名將只有一個關羽,他戰敗身亡,軍隊被消滅,蜀國正處在擔憂和恐懼之中,不會再出兵了。

」只有侍中劉曄說:「蜀雖然地界狹窄,國力軟弱,但劉備企圖依靠威武加強自己,勢必要出兵,以表明他的力量強大有餘。

況且關羽和劉備,名義上是君臣,恩情卻如同父子;關羽被殺,不能出兵為他報仇,也不合善始善終的禮義。

八月,孫權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派使者向魏稱臣,奏章言辭謙卑,還將于禁等人送還。

朝廷大臣都表示祝賀,唯獨劉曄勸誡應該趁機攻滅孫權,文帝不聽,接受了吳國的歸降。

丁巳(十九日),魏文帝派太常邢貞帶策命,封孫權為吳王,為表示尊禮,加賜九錫,劉曄則獻策說這是孫權的權宜之計,文帝仍然不聽。

曹魏的將領認為吳已經歸附,便放鬆了對吳軍的守備,只有徵南大將軍夏侯尚進一步加強了防務。

夷陵之戰,蜀漢傷筋動骨

蜀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正月,劉備軍自秭歸(今屬湖北)將擊吳,治中從事黃權因順流攻敵,進易退難,故請劉備鎮後,自為先驅,劉備不從。

乃以黃權為鎮北將軍,督江北諸軍,與吳軍相拒於夷陵道(今湖北宜昌東南);備自率諸將自江南掾山截嶺,於夷道猇亭(今宜都北)駐營。

吳將皆欲擊之,大都督陸遜認為劉備舉軍東下,銳氣始盛;且乘高守險,難以進攻;進攻縱勝,也難盡克;若有不利,於大勢有損。

決定堅守不戰,整軍觀變。

諸將怨憤,以為陸遜畏敵。

吳安東中郎將宗室孫桓擊蜀先鋒於夷道(今湖北宜都西北),為蜀兵所圍。

陸遜以桓城牢糧足,得士眾心,足可自守,不救。

五月,蜀軍十萬餘人自巫峽建平(今四川巫山東)至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南)間長江兩岸長百里,樹柵連營五十餘屯。

六月,劉備見久持不決,令吳班將數千人平地立營誘敵。

吳將皆欲擊班,陸遜不許,劉備知計不行,引伏兵從谷中出。

閏六月,陸遜認為蜀軍兵疲意沮,計不復生,已到決戰時機。

於是,先遣兵攻蜀一營試敵,不利;然後,令全軍戰士人持茅草一把,以火攻蜀營,拔之。

乘勝勢率諸軍五萬人同進俱攻,連破蜀軍四十餘營,斬蜀將張南、馮習及胡王沙摩柯等。

劉備逃至馬鞍山(今湖北宜昌西北),陸遜督諸軍四面圍攻,蜀軍土崩瓦解,死者萬數。

劉備連夜逃走,驛人將所擔鐃、鎧、燒之於隘以斷後,僅得入白帝城(今四川奉節東)。

蜀軍舟船、器械,水步軍資,損失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

吳將徐盛、潘璋、宋謙等聞劉備在白帝成,上表請再攻之,陸遜與朱然、駱統認為曹丕大合士眾,外托助吳討備,內實有謀吳之心。

決計還兵。

戰爭結束。

此戰史稱夷陵之戰,又稱猇亭之戰,是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曹丕第一次攻吳(江陵之戰、濡須之戰、蘄春之戰)

隨後孫權因解除了蜀漢的威脅,故在遣長子孫登入魏為質一事上拖延再三,魏吳兩國的聯合逐漸出現貌合神離的狀況。

同年十月,孫權復叛。

對於孫權的欺騙與背叛,曹丕十分惱怒,又下《伐吳詔》鼓勵將士們曰:「南征進軍,以圍江陵,多獲舟船。

斬首執俘,降者盈路。

牛酒日至。

」 表示堅決要南征孫權之意。

曹丕自許昌南征,諸軍兵並進,曹真、張郃、曹休等諸路大捷,擊敗孫盛、大破呂范、火燒諸葛瑾,幾乎攻下江陵,孫權臨江拒守,幾條戰線或潰或敗,僅朱然獲勝,曹丕勝利在望,卻不料遇到疫疾,孫權乘機重新遣使納貢,雙方言和,曹丕退兵。

(曹丕第一次攻吳的三次戰役會在後續文章單寫,請關注大狗雜談)

吳蜀通和

蜀章武二年、吳黃武元年(公元222年)十一月,吳王孫權使太中大夫鄭泉聘於蜀;蜀帝劉備遣太中大夫宗瑋還報,吳蜀復通。


劉備白帝城託孤

蜀章武三年(223)三月,劉備在永安(今四川奉節東)病重,托太子劉禪於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為副。

劉備對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吾兒禪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諸葛亮流涕答道:「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備又遺詔敕太子劉禪。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令與亮共事,事亮如父。

劉禪繼位,諸葛亮主政,休養生息,出使東吳

五月,太子劉禪即蜀帝位,時年十七歲,即蜀後主。

改元建興元年。

蜀帝劉禪封丞相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蜀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

諸葛亮閉關息民雖雍闓、孟獲等叛,皆撫而不討,務農植谷,閉關息民。

並以都江堰為農本,設堰官,征丁一千二人主護。

待民安食足而後用之。

鄧芝使吳蜀建興元年、吳黃武二年(223)十月,蜀中郎將鄧芝出使東吳修好,使東吳徹底斷絕曹魏,與蜀交好。

雍闓反蜀

蜀建興元年(223)六月,蜀監州郡(今雲南晉寧東)耆帥雍闓殺太守正昂,又執太守張裔,歸附於吳。

吳以闓為永昌(今雲南保昌東北)太守。

永昌功曹呂凱、府丞王伉率吏士閉境拒守,闓不得進。

闓使孟獲連結諸夷,諸夷皆叛蜀,又聯合牂柯(今貴州凱里西北)太守朱褒、越巂(今四川西昌東南)夷王高寶等人起兵。

諸葛亮對這些叛變加以安撫,未採取軍事行動。

曹丕一辛廣陵 第二次意圖攻吳

史書記載原文:魏黃初五年、吳黃武三年(224)七月,曹丕欲大舉進軍伐吳,侍中辛毗認為無利,應養民屯田,十年然後用之。

曹丕不納。

八月,為水軍,丕親御龍舟,循蔡水,潁水,入淮河至壽春(今安徽壽縣);九月,至廣陵(今江蘇揚州東北)。

吳安東將軍徐盛設計,以木為干,外罩以葦,作疑城假樓,自石頭(今江蘇南京)至江乘(今江蘇句容北),連綿數百里,一夕而就;又大浮舟艦於江。

時江水盛漲,曹丕臨望,嘆道:「魏雖有武騎千,無所用之,未可圖也。

」丕乘龍舟,遇暴風漂蕩,幾至覆沒。

駐軍數日,乃還師。

魏文帝黃初五年、吳黃武三年(224)七月,曹丕想大舉進軍討伐吳國,侍中辛毗認為是無利之舉,應養民屯田,十年之後再大舉討伐。

曹丕不聽。

八月,曹丕親自登上龍舟,曹魏水軍,沿蔡水,穎水,進入淮河到達壽春(今安徽壽縣);九月,到廣陵(今江蘇揚州東北)。

吳安東將軍徐盛設計了水上防禦工事,以木為干,外面罩以葦,從石頭城(今江蘇南京)至江乘(今江蘇句容北),一路上設置假的樓房城池,連綿數百里。

又造了大浮船在長江上。

當時江水暴漲,曹丕眺望,感嘆道:「魏雖然有鐵騎萬千,但是沒有用武之地啊!東吳不能打啊。

曹丕身處的龍舟 ,水師遇到暴風,幾乎全軍覆沒。

駐軍幾天,於是班師回朝。

諸葛亮南征平叛 七擒孟獲 (七擒孟獲是真實存在的,只是沒有三國演義那麼傳奇)

公元223年,南中造反時,由於蜀漢新遭大敗,兵力損失巨大,加之劉備剛剛去世,國內局面需要整頓,因此,諸葛亮沒有立即採取平叛的軍事行動,而是採取了招撫的措施。

但是並沒有取得什麼效果。

在北有曹魏大兵壓境、東有孫權荊州軍威脅,南有三郡叛亂的困難形勢下,諸葛亮採取了「北抗曹魏、東和孫權」的戰略,於223年10月派鄧芝到東吳進行修好,並取得了外交上的成功。

接著,在224年積極進行兵力補充、整訓等戰役準備工作。

這樣,在225年初,已經具備了南下平叛作戰的條件,於是,諸葛亮在成都開始組織這次南征戰役。

建興三年(225年)春,諸葛亮親率大軍離都城成都南下。

臨行,參軍馬謖獻策:「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

」諸葛亮接受了這一正確意見,堅持軍事鎮壓和政治攻心相結合的方針。

同時兵分三路:以門下督馬忠為牂牁太守,率東路軍由僰道(今四川宜賓)攻打據守在牂牁的朱褒;庲降都督領交州刺史李恢由中路從平夷進逼益州;諸葛亮率主力以西路經水道入越靣攻打高定元。

由於戰前作了充分的準備和訓練,蜀軍士氣高昂,戰事順利展開。

諸葛亮的西路大軍順岷江至安上(今四川屏山),旋即西向進入越靣地區。

這時高定元已分別在旄牛(今四川漢源)、定笮(今四川鹽源)、卑水(今四川昭覺附近)一帶部署軍隊,修築營壘,對抗蜀軍。

為了尋殲叛軍,諸葛亮在卑水停軍等待時機。

高定元見蜀軍已到,忙把自己的軍隊從各處調集匯合起來,準備決戰。

諸葛亮乘叛軍尚未完全調集部署之際,迅速進軍,突然襲擊,一舉殲滅了叛軍,並殺死高定元,進占越靣郡。

與此同時,東路的馬忠也打敗了朱褒,攻占了牂牁郡。

李恢的中路軍於進軍路上,曾被圍困於昆明,時叛軍數倍於蜀軍,又未得諸葛亮的聲息,處境一度險惡。

李恢故意揚言因糧盡要退軍,叛軍聞訊,信以為真,因而麻痹大意,圍守怠緩。

李恢乘機突然出擊,大破叛軍,並與東、西路大軍相互呼應。

諸葛亮隨即指揮大軍繼續南下,直指叛軍的最後據點益州郡。

這年五月,蜀軍冒著酷暑炎熱,穿過人煙稀少的荒山野嶺,渡過滬水(金沙江),進入南中腹地,逼近益州郡。

這時,叛軍的內部已經起了變化,叛亂頭目雍闓在內訌中被高定元的部下殺掉了,當地彝族首領孟獲繼統雍闓餘部,率叛軍對抗蜀軍。

孟獲是一位作戰勇敢的人,特別是他在當地少數民族中很有聲望,對於這樣的人物,諸葛亮採取了「攻心為上」的政策。

當蜀軍包圍了益州郡時,孟獲也在積極準備,守城應戰。

戰前,諸葛亮下令只許生擒孟獲,不許傷害。

雙方開仗時,蜀軍設置埋伏,生擒了孟獲。

孟獲以中計被俘,心裡不服。

諸葛亮讓他觀看了蜀軍陣容,然後予以釋放,讓他整軍再戰。

結果,孟獲再次被擒,諸葛亮又放了他。

這樣再戰再擒,前後七次,孟獲終於心服,表示不再叛亂。

南中叛亂本是當地豪強大族和少數民族上層分子挑起的不義之戰,沒有群眾基礎,得不到人民的真正支持,而諸葛亮的平叛措施得當,注意政治影響,因此平亂工作進展順利,春天出兵,秋天即告勝利,消滅了叛亂力量。

曹丕第三次意圖攻吳

225年八月,曹丕再出舟師,十月行幸廣陵故城閱兵,士兵十餘萬,旌旗數百里,和建業(今江蘇南京)隔長江相對。

但孫權嚴守,加之冬季天氣大寒,結了冰,船不能入江,因此曹丕迎戰孫權取勝的希望渺茫。

他嘆氣,下令撤軍。

孫韶派部將高壽率敢死者五百人抄路夜襲曹丕,曹丕大驚,高壽獲其副車、羽蓋而還

本文系原創,禁止非法商業轉載

歡迎關注大狗雜談,歡迎留言,歡迎點讚

下一期為兩分鐘看完三國編年史(226年曹丕去世到230年曹真攻蜀),敬請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了這句話,諸葛亮恪盡職守、奮鬥到死!

公元221年5月15日,剛剛當上皇帝的劉備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一年前,結拜兄弟兼愛將關羽,被本是同盟陣營的東吳大將呂蒙、陸遜設計殺害,隨之失去的是荊州大片已經歸蜀的領土!兩個月後,為了給關羽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