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帝王簡史6(三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漢獻帝劉協禪位,正式登基稱帝建立魏國起,到公元280年吳國最後一位皇帝孫皓向西晉投降,東吳正式滅亡止,這整整一個甲子年的歷史,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被稱為三國時代。

三國是一個波瀾壯闊,英雄輩出的年代,英雄,梟雄,君子,小人,武夫,謀士,各種人物輪番登台,你方唱罷我登場,演繹出無數精彩紛呈傳唱千年的故事。

特別是自明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問世以後,這段歷史,在中國民間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今天,我們就按照魏漢吳的順序來說一說三國時期的十一位帝王和有關他們的故事。

三國時期帝王列表


三國時期第一個稱帝的人是曹丕。

曹丕是東漢丞相、魏王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上馬能開弓射箭,下馬能提筆作文,堪稱文武雙全。

公元217年,曹丕在與眾兄弟的競爭中勝出,被立為魏王世子。

公元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

同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位,登基稱帝,改國號為魏,東漢王朝正式滅亡。

曹丕即位之初,便下令嚴禁宦官干政、宦官為官,從制度上剷除宦官干政的根源,另外他採納陳群的意見,確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緩和了曹氏皇族與士族地主階級的矛盾,取得了他們的支持,但他沒有想到的是,此舉直接把統治實權拱手讓給了士族階層,這也是後來司馬氏代曹的根本原因所在。

曹丕在位期間,徹底消滅北方割據的軍閥,統一北方,使魏國統治更加穩固。

其次他派人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重新恢復漢朝在西域的建置。

經濟上,他繼續發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使社會秩序穩定。

除治國領政方面的功績外,在文學造詣方面,曹丕與其父曹操以及其弟曹植,並稱「三曹」,今有《魏文帝集》二卷存世。

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於洛陽,時年四十歲,諡號文皇帝。



魏文帝曹丕畫像


三國時期魏國的第二位皇帝曹睿,是魏文帝曹丕的長子。

公元226年五月十六日,曹丕病危,曹叡被立為皇太子,次日曹丕駕崩,曹叡繼位。

曹叡處事沉著、剛毅,明識善斷,即位不久就政由己出,使幾個輔政大臣形同虛設。

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東吳、蜀漢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遼東的公孫淵,頗有建樹。

就連作為對手的東吳大將陸遜都評價他「選用忠良,寬刑罰,布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時。

」然而在統治後期,曹睿也開始大興土木,耽於享樂。

公元239年,曹叡病逝於洛陽,時年36歲,諡號明皇帝。

他死後,由於託孤不當,導致後來司馬氏的專權和朝政動盪,為司馬代曹埋下禍根。



魏明帝曹睿畫像


三國時期魏國的第三位皇帝曹芳,是魏明帝曹叡的養子。

魏明帝曹叡的親生兒子全部夭折後,便將宗室之子曹芳收為養子養在宮中作為繼承人。

魏明帝病逝後,曹芳即位,年僅八歲,尊魏明帝的皇后郭氏為皇太后,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

四年之後,大將軍曹爽軟禁郭太后,自此專權。

公元249年,司馬懿乘機發動兵變,控制京城,最終夷滅曹爽三族,曹魏軍政大權落入司馬懿之手。

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師把持朝政,公元254年九月,司馬師聯合公卿中朝大臣上奏郭太后,歷數曹芳「罪狀」,請求廢曹芳的帝位被許可 。

曹芳被廢後,在河內郡重門營建齊王宮,所有禮儀制度都如同諸侯王的封國。

公元274年,曹芳去世,時年四十三歲,諡號厲公。

曹芳沖齡踐祚,朝政一直被權臣把持,後無辜被廢,在位16年終沒有什麼作為。



魏哀帝曹芳畫像


三國時期魏國的第四個皇帝曹髦,是魏文帝曹丕之孫。

曹芳被廢後,身為宗室的曹髦被立為新君。

曹髦即位後,朝政大權實際仍掌握在司馬家手中,曹髦對司馬氏兄弟的專橫跋扈十分不滿,於公元260年帶領近臣李昭、焦伯等百餘人,披甲執銳,準備討伐司馬昭,然而此次行動卻被叛徒提前告訴司馬昭,在司馬昭心腹賈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濟所弒,年僅20歲。

作為一名少年天子,在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脅下,曹髦沒有軟弱、屈辱和退讓,而是敢於直面,奮起抗爭,視死如歸。

他是壯志未竟的皇帝,他用傲骨和血性,贏得了帝王的尊嚴,贏得了世人的尊重。

影視劇曹髦形象


三國時期曹魏的最後一個皇帝曹奐,本名曹璜,是曹操之孫。

曹髦被弒後,司馬昭與眾臣商議,立曹奐為帝,奉魏明帝曹叡之祀。

曹奐即位後,拜大將軍司馬昭為相國,封為晉公,食邑增加到十個郡,並加賜九錫。

另外,對司馬家族的子弟,尚未有爵者皆封亭侯,因司馬昭極力推辭才作罷。

曹奐雖然名義上是皇帝,但實際上手中毫無權力,在大臣和軍隊中也沒有任何勢力,完全是司馬家族的傀儡。

五年之後,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繼任相國、晉王之位。

到年底,司馬炎終於篡奪魏國政權,建立西晉,魏國自此滅亡。

曹奐被封為陳留王,食邑萬戶,宮室安排在鄴城出行仍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國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都仿效魏國初期的制度,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謁,其地位、待遇、結局是歷代亡國之君中最好的。

公元302年,曹奐在陳留封國去世,享年五十八歲,諡號元皇帝,後人稱為「魏元帝」。



影視劇魏元帝曹奐形象


三國時期漢(蜀漢)的第一個皇帝是劉備。

劉備字玄德,河北涿州人,據他自己說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劉備少年時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劉備不喜讀書,喜歡結交豪傑,當地豪俠都爭著依附劉備。

後來參與鎮壓黃巾起義,二十三歲的劉備因功被封為安喜縣縣尉,後來朝廷裁汰冗員,劉備因密會督郵說情不成而懷恨在心,將督郵捆綁鞭打後,與關羽、張飛棄官逃亡。

後劉備與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對抗冀州牧袁紹,因帥兵屢次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被陶謙表為豫州刺史,駐軍小沛,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公元196年袁術進攻徐州,呂布偷襲下邳,劉備戰敗,妻子被俘,劉備單身逃跑並投奔曹操,後聯合曹操擊敗呂布,呂布投降後,劉備力勸曹操斬殺呂布。

煮酒論英雄後,劉備借追擊袁術的機會,掙脫曹操的控制重新占領徐州,北連袁紹抗擊曹操。

公元200年春,衣帶詔事發,曹操親自東征劉備,劉備戰敗,關羽被擒。

劉備逃往青州,經袁譚舉薦,投靠袁紹。

後劉備以連結劉表為由,離開袁紹,帶兵復到汝南,劉表待以上賓之禮,駐軍於新野。

公元207年,劉備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向劉備獻上了著名的隆中對。

第二年,曹操親征荊州,此時劉表已死,劉備深感勢單力薄,於是東聯孫權。

孫劉聯軍在周瑜率領下在赤壁大敗曹操,劉備從此占據荊州五郡,天下基本成三分之勢。

公元214年,在一系列陰謀詭計以及戰場較量之後,劉備奪取同為宗室的益州牧劉璋的地盤,占領四川,三足鼎立之勢徹底形成。

五年之後,在與曹操在漢中的較量德勝後,劉備進位漢中王。

然而,占領漢中不久,關羽孤軍北伐襄樊,雖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但東吳呂蒙趁機偷襲荊州,關羽被吳軍擒殺。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

同年,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發兵討伐東吳。

第二年秋七月,劉備被吳將陸遜在夷陵打敗,劉備退至永安,駐軍白帝,與孫權講和。

公元223年三月,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一個月後,劉備病逝,享年六十三歲,諡號漢昭烈帝。

劉備雖出身寒微,早年更是顛沛流離,寄人籬下,但他雄心不滅,意志堅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

他建立的蜀漢政權,對巴蜀西南地區典章制度的建立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漢昭烈帝劉備畫像


三國時期漢(蜀漢)的第二個皇帝劉禪,是劉備的長子。

劉禪幼年時,父親劉備在長坂坡戰敗,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禪才安然無恙。

劉備漢中稱王后,劉禪被立為王太子,進而劉備稱帝,劉禪順利進位為皇太子。

劉備去世後,十七歲的劉禪在成都即位,拜諸葛亮為相父,由諸葛亮輔政長達十一年。

諸葛亮病逝後,劉禪親政,他支持姜維繼續北伐,重用蔣琬等有作為的大臣。

但在位後期開始寵信宦官黃皓,疏遠蔣琬的忠直的大臣,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

公元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劉禪被遷往洛陽居住,封為安樂公,後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西晉末年匈奴人劉淵起事之後,追諡劉禪為孝懷皇帝。



蜀漢後主劉禪影視劇形象


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一個皇帝孫權,字仲謀,其父孫堅,其兄孫策,都是當時的梟雄。

孫策遇刺身亡後,十八歲的孫權開始執掌江東,在張昭、周瑜等大臣的輔佐下,成為一方諸侯。

赤壁之戰時,孫權接受魯肅的建議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一舉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其後,孫權以江東為根據地,西和北拒或西拒北和,多管齊下,穩紮穩打,開疆拓土,先後占荊州,殺關羽,攻交州,平百越,與魏漢鼎足而立。

公元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建立吳國。

公元229年,孫權正式登基稱帝,並遷都建業。

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

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公元230年,衛溫到達夷州(今台灣島)。

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

在長子孫登逝世後,三子孫和被立為太子。

從公元242年開始,孫和與魯王孫霸之間因儲君問題鬥爭異常激烈,朝中大臣亦分為兩派分別支持太子和魯王。

最終孫和被廢,孫霸被刺死,孫權最小的兒子孫亮被立為太子。

公元252年,孫權病逝,享年71歲,在位24年,諡號吳大皇帝。

孫權少年登位,舉賢任能,使各盡其心,以保江東,後大力開拓海上事業並開拓江南,在中國歷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吳大帝孫權畫像


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二位皇帝孫亮,是吳大帝孫權最小的兒子。

公元251年冬天,孫權重病臥床,徵召大將軍諸葛恪為太子太傅,會稽太守滕胤為太常,一道受詔輔佐太子,第二年孫權去世,孫亮繼位為帝。

即位後,孫亮大赦全國,任命諸葛恪為太傅,滕胤為衛將軍兼職尚書事,文武官員都晉爵加賞。

公元253年三月,諸葛恪率軍伐魏,吳軍戰敗,傷亡慘重,朝野對諸葛恪怨聲載道。

衛將軍孫峻在得到孫亮的同意後,發動政變,殺死諸葛恪,其後孫峻出任丞相大將軍。

孫峻病逝後,其弟孫綝接掌權力,等孫亮親政後,施政常被孫綝掣肘。

孫亮欲除孫綝,但謀事不密,託人不當,最終計劃泄露,孫綝發動政變,遂廢孫亮為會稽王,後再被貶為候官侯(候官,今福建省閩侯縣),孫亮喪命於被貶途中,終年18歲。

孫亮年少聰慧,但以童稚之身受制於強臣,身且不保,未能有尺寸之功留世,悲乎哀哉。



東吳會稽王孫亮畫像


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三位皇帝孫休,是吳大帝孫權第六子。

孫綝發動政變罷黜孫亮後,迎立孫休為帝,孫休三讓而受。

孫休登基,封孫綝為丞相,孫綝權傾朝野,孫休遂除孫綝。

隨後孫休聯合大臣張布、名將丁奉等一舉誅滅專擅朝政多年的孫綝集團,重掌皇權。

但因後期過分信任張布和濮陽興二人,導致二人權傾朝野。

孫休在位期間,十分重視教育和農桑,他頒布良制,嘉惠百姓,促進了東吳的繁榮。

孫休還創建國學,設太學博士制度,詔立五經博士,考核錄選應選的人才,是東吳比較有作為的皇帝。

公元264年,孫休去世,時年三十歲,諡號「景皇帝」。



吳景帝孫休畫像


三國時期吳國的最後一任皇帝孫皓,是吳大帝孫權之孫,廢太子孫和之子。

吳景帝孫休去世後雖然有兒子,但當時蜀漢剛滅亡,再加上交阯發生叛亂,東吳國內震恐不安,因此想立一個較年長的君主。

左典軍萬彧與孫皓交好,便向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推薦孫皓,對其大嘉讚賞,於是濮陽興和張布說服朱太后讓孫皓繼位。

孫皓初立時,下令撫恤人民,又開倉振貧、減省宮女和放生宮內多餘的珍禽異獸,一時被譽為令主。

但一段時間後,治國有成、志得意滿的孫皓便顯露出粗暴驕盈、暴虐治國,又好酒色,人民對此感到失望。

濮陽興和張布暗地裡感到後悔,有人告訴孫皓,於是二人被誅。

公元280年,晉武帝派六路軍馬大舉伐吳,孫皓戰敗投降,全家被送到晉都洛陽,吳國至此滅亡。

千百年來,史書對於孫皓的記載也以荒淫無道,暴虐嗜殺為主,孫皓固然有其昏庸之處,但作為亡國的末代君主,其形象必然被後世王朝抹黑和妖魔化,否則推翻他的正義性何在呢?因此,對於末代君主的認識,我們不能單純以史書記載為準。

隨著東吳的滅亡,三國這台歷史大戲終於落下帷幕,西晉,一個截然不同的時代正式開始。



吳末帝孫皓畫像


PS:部分圖片和資料引用自百度百科,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予以刪除!(如果您對我的文章感興趣,請關注今日頭條——明小明古今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皇帝排行榜,阿斗的名次你猜不到!

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總共有11位皇帝,包括魏國5位,吳國4位,蜀國2位。這裡就對此11人進行綜合排名。排名的依據包括文治武功、品行道德。不過才能方面,當然以作為皇帝所需要的經緯之才為主。同時,也...

三國各有多少位皇帝?他們在位期間做過什麼?

三國,東漢到西晉之間的歷史時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三國分別是魏、漢、吳三個政權,後世史學家多稱為「曹魏」、「蜀漢」、「東吳」。曹操、劉備、孫權各霸一方,互相對峙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關於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