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忠臣諸葛亮臨終遺言,為何要4人抬棺往南走,繩斷便下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三國歷史都知道一帶重臣諸葛亮,興復漢室,死而後已。

數次北方曹魏,沒有想到出身未捷身先,最終病逝於五丈原。

也許是人都有這麼一個感應,冥冥之中告訴你你要死了,而諸葛亮就在臨終前留下遺言,作為一代名相,其臨終前的遺言神秘莫測,距今1700多年無人能夠解開。

諸葛亮在臨終前,告訴部下,要求只在定軍山埋入他的衣冠冢,而他的屍體則由四名大漢抬棺向南走,直到棺繩斷便下葬。


至於為什麼要在定軍山設置墓地呢,這是有爭議性的話題。

當時的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卻要求埋葬在定軍山,而不是成都,並採用薄葬的方式,這有何玄機呢?其墓室內只有一些生前的衣服,並沒有什麼金銀珠寶之類的。

諸葛亮作為軍事家,政治家,對於蜀國來說他的功勞不可磨滅,同時也是託孤大臣,無論是在軍中還是在朝廷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哪怕是劉禪已經長大了,諸葛亮仍是把持著朝政,無論大小事情都需要經過他的允許。

劉禪曾說道:「政由葛氏,祭則寡人」,這就已經觸碰到了皇室的權威了。


所以在他死後不選成都,這是對的,因為埋葬成都難免會引起後主劉禪的人的怨恨,導致自己的死後不得安寧。

所以就將墓室選擇到了漢中,又以薄葬來減輕恩恩怨怨。


還有一種說法是,是對諸葛亮的概述,在定軍山武侯墓中有著這樣一幅對子:生為興劉尊漢業,死猶護蜀葬軍山。

通過以自己的葬定軍山來時時刻刻提醒蜀漢武將,漢中的重要性。

不過此地乃是諸葛亮後人修建的衣冠冢,真正下葬之地無人知曉。

有一種說法,四人抬棺往南走,繩斷下葬。

至於這四人到底走到了哪裡,還是就地掩埋了都無人得知。

以字品史,品出歷史的韻味,史記出興衰。

喜歡的朋友不妨關注通古至今歷史,如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導,請多包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何4人抬棺往南,諸葛墓到底在哪裡,身在何處

熟讀漢末三國史書,一代臣子諸葛亮,承襲著規復漢室的目的,數次北伐曹魏,沒有想到班師未捷身先死,終極在五丈原病逝。俗語說,雁過留聲、人過留言。作為一代傳奇名相,在臨終之前,必定有一番交接。但是,諸...

諸葛亮死前遺言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

諸葛亮三國期間的聞名謀士,想必大家都知道, 據《三國志》諸葛亮本傳記載,諸葛亮死後,姜維等人秘不發喪,整軍撤退,同時遵照諸葛亮遺囑:「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