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空張騫橋,傲挺柘刺樹,拙樸鐫刻博望古城滄桑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博望,因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抗擊匈奴功勳卓著,被漢武帝封為「博望侯」而得名,取其「廣博瞻望」之意;又因三國時劉備北伐曹操,諸葛亮初出茅廬用智謀火燒博望坡、大敗夏侯惇而揚名天下。

兩千多年過去,如今的博望境內依然潛藏大量歷史遺蹟:三國古城牆、火燒博望坡灰層斷面、望梅止渴之梅林鋪、柘刺樹、張騫橋、一步三眼井、石人大睡覺、白馬寺等,用無聲的沉默向人類昭示著歷史的輝煌過往。

  以下圖片向大家介紹下張騫橋和古柘刺樹。

張騫橋

  張騫橋,又叫博望橋,還叫敬德橋,當地人也叫老街橋。

相傳最早為張騫初來封邑時為便民通行而建。

唐朝尉遲敬德在這兒駐軍時,曾對此橋大修過一次,所以老百姓也叫它敬德橋。

張騫橋

張騫橋位於博望老街的白條河上,高大而又堅固。

橋基用石磙和條石砌成,據說石材來自博望南面的隱山和西面的蒲山,石質堅硬耐磨。

橋基中還混雜有很多漢畫像石,石上的漢畫清晰可見,這裡的油畫像石也成為國寶,讓這座橋的地位愈加尊貴。

橋基上堅硬的石條已經嚴重風化,歲月的利刃可以摧毀一切,堅強的生命才可以持久。

古老的石橋下面依然是孩子們的樂園,赤腳踩在石板上,感受流水衝擊皮膚的快樂會讓孩子們終生難忘

橋面鋪的巨形石條因年代久遠已經破碎,並且出現兩條深達數厘米的凹槽,據說是自古至今車輪輾軋的痕跡。

  時至今日,張騫橋依然堅守在白條河上,庇護著兩岸百姓的幸福生活,訴說著兩千多年的風雨蒼桑。

古柘刺樹已經枯乾,旁邊又長出了一棵小樹。

  據《三國演義》記載,曹操大將夏侯惇駐守博望屯時,屯外栽滿了柘刺樹和陳刺樹,雞犬難入。

牆高15米,寬25米,牆外還挖有護城河,由於防範措施嚴密,劉備一行攻博望久攻不下,後諸葛亮圍城觀望,忽生一計,便令將士搜集草籽,拌泥成丸,用弓箭射入柘刺林,當年夏天雨水充沛,林內草長得非常旺盛,待秋後,草木皆枯,晝風既起,夜風愈大,諸葛亮令將士用火箭射向柘刺林,博望屯瞬間化為灰燼,僅留下一株柘刺樹。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作詩讚道:「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

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烈士暮年,雄心不已。

威武不屈,矢志不渝。

老樹精神,讓人喟嘆!

生命都有長度,但不屈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

樹立在古鎮西頭的博望坡石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河南南陽方城博望故城

博望故城,位於河南省方城縣西南30公里處,東西長1300米,南北寬400米,面積約52萬平方米。博望城中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街,3條小河由北向南從東、中、西3處穿城而過。北負伏牛山,南面隱山,...

每個英雄都有自己的故事,夢三國的技能故事

諸葛亮,蜀國丞相,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在民間被譽為智慧的象徵。在《夢三國》的世界中,他的四個技能名稱皆出自於《三國演義》,就讓小編為您揭開它們背後的故事。七星續命燈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想藉此為...

諸葛亮的一次冒險行為,差點改寫三國歷史!

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足智多謀,在《三國演義》里,更是神機妙算,被描寫的幾乎是神人。諸葛亮一生小心謹慎,不敢弄險,但是,在《三國演義》里,他卻冒了一次險,這裡只說《三國演義》,不說正史。...

深度揭秘火燒博望坡細節 三國迷們不可錯過

火燒博望坡,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場景。很多電視劇和連環畫都十分著重火燒博望坡這一場故事。火燒博望坡,有人說是諸葛亮初出茅廬的第一個計謀。關於火燒博望波這一計謀有多妙?一起往下看。大家就知道了。

深度揭秘火燒博望坡細節 三國迷們不可錯過

火燒博望坡,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場景。很多電視劇和連環畫都十分著重火燒博望坡這一場故事。火燒博望坡,有人說是諸葛亮初出茅廬的第一個計謀。關於火燒博望波這一計謀有多妙?一起往下看。大家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