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如何做一本書的思維導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小sha 第156篇 HR

▲▲▲

本周收到來自杭州的一位小粉絲髮出的問題:

如何做一本書的思維導圖,就是簡單的照搬大小標題麼?

我將這個問題拆解成5個部分進行詳細回答。

本文邏輯

1、做思維導圖的書籍類型

2、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的好處

3、是先看後作圖還是邊看邊做

4、做圖前,真的要咬文嚼字麼

5、如何拿捏取捨文章重點

1

▲▲▲

可以做思維導圖的書籍類型

我講是否適合做思維導圖,把書分為三類:乾貨類、半乾貨類和非乾貨類

乾貨類,適合做多圖;半乾貨類,適合整圖;非乾貨類,不適合作圖。

乾貨類:乾貨類的書籍,每一章都會有一下思維結構,認知工具模型和新概念,這類書籍一半比較難啃,所以,每張可以做一張導圖,詳細說明文中的新思維,新工具,新概念。

這類書,認知類的書籍居多,比如《精進》、《躍遷》,在這專業書也屬於此類,如《人才吸鐵石》

《精進》之前出的整圖,有點糙,所以導致我後來準備分章節作圖,目前出了第一張圖,時間板塊的;

《躍遷》之前出的整圖裡面,公眾號里發的是簡約版的,詳細版的並未發出,完全可以做分圖的。

半乾貨類:半乾貨類的書籍,整本書,可能就是講一件事或者具體的一個話題,比如如何進行《關鍵對話》《非暴力溝通》《精力管理》等,這類書籍引用了很多例子,所以我們只需要將整本書的思維框架,方法論的東西拎出來即可,典型的例子可以適當引用,起到提示的作用就好。

非乾貨類:非乾貨類的書籍,就是娛樂性的書籍,作為快餐零食閱讀,整本書主要以故事為主,沒有具體的工具模型,方法論和觀點。

2

▲▲▲

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的好處

輸出倒逼輸入,為了將一本書的邏輯和重點具有結構的表達出來,且使具有較好的交付性,我們不得不「咬文嚼字」的死磕一本書的內容:

這本書到底講了什麼?

能解決什麼問題?

作者的編排結構是怎樣的?

重點是什麼?

每一篇張之間的聯繫是什麼?

每一篇張的結構是什麼?

我應該用什麼更通俗移動的表達來呈現原文意思?

當你能準確的回答以上幾個問題的時候,你對這本書就有深入的理解,再輸出導圖,就能更進一步理解了。

3

▲▲▲

是先看後作圖還是邊看邊做?

以每一篇章為單位,邊看邊做邊理解。

我常常會先大致的看一遍這個章節講了什麼,然後再開始作圖,作圖的過程中,消化知識點。

4

▲▲▲

做圖前,真的要咬文嚼字麼?

(1)不管是哪類書籍,作圖前的第一件事:看目錄!讀序和前言

作者講這本書的大制框架和邏輯都寫在序和前言裡了,而且你能大致判斷這本書是乾貨類還是半乾貨類書籍,這為你的導圖是分整圖還是分幾張圖作圖做了大致鋪墊,如果是整圖,圖的大致板塊和結構也比較清楚了。

乾貨類:為了更好的理解,我會咬文嚼字,因為畢竟認知類和專業類的書籍,我一直覺得是值得讀三遍去學習與踐行的,當然,很多時候,一張導圖的製作,對於一些邏輯結構不是很清晰,需要自己去整理的地方,讀三遍還遠遠不夠。

非乾貨類:非乾貨類的書籍,往往穿插了一些故事和例子,都是對拋出的觀點和方法論起解釋說明作用,促進理解消化和吸收的,但是,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思維,認知,視野,經驗不同,並非對所有的理論或者方法都不懂,所以我們可以選擇性的把一個章節骨幹性的東西調出來即可,調出來之後,看自己能不能還原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如果某個點捋不順,再回過頭去研究一下相關的案例。

(2)不管是哪類書籍,模塊切換時一定要記得:看章節的前言後語。

有什麼好處每本書的章節與章節都不是獨立而是相互關聯的,作者為什麼把這一章節放在前面,那一章節放在前面,中間有什麼樣的邏輯先後關係,每一章節的前後都會說清楚。

(3)不管是哪類書籍,最後的總結一定要仔細讀。

一本書的最後,總結類的,後言類的文章,一定要讀,接著作者對正篇文章的梳理,我們可以對自己做的思維導圖進行回顧與調整,有些拿捏總結的不準的地方,可以倒回去再重讀原文,進行修改。

5

▲▲▲

如何拿捏重點?

初級作圖,就是照搬大小標題,以及整理文中自動出現的總結性的話語;而且有的書,他的總結以及目錄大小標題並不適用於導圖,簡潔明了,直擊主旨。

為了交付性強,我們要學會總結,學會歸納,學會轉化

這種總結,歸納和轉化能力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習得的。

所以高級作圖,會去思考和分析這個標題交付性強麼,適合導圖麼,我該如何轉化來更好表達。

取捨正文內容重點,這取決於你對整本書的知識,內容的理解程度,利用二八原則,重點總是只有20%,所以需要我們充分理解,再提煉

總結:深度思考是痛苦的,而作圖就是深刻思考和理解的過程,但是唯有痛苦,才能深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豆瓣評分最高的500本書,你讀過幾本?

不讀書的人,認知的範圍只局限在自己的思維里;只讀一點書的人,對世界的認識也只是一知半解;習慣讀書的人,會看到一個更寬廣、更複雜的世界。想要讀書,不一定非要在書房,只要有心讀書,隨時隨地都可以讀書。

如何達到一年閱讀300本書?

最近讀《高效能閱讀》,其中提到了快速閱讀的竅門,先閱讀目錄,找到你認為重要的章節,標記下來,接著跳讀,在你認為重要的章節處仔細閱讀。並且要帶著問題閱讀,在看目錄的時候假設你是作者,想像你會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