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毀滅百萬大軍,最終死於萬箭之下,三國絕世軍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猿飛日月

一手毀滅百萬大軍,最終死於萬箭之下,三國絕世軍師

在歷史上,謀士中,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人肯定是諸葛亮,其實呢,諸葛亮這個人物已經被小說家羅貫中寫神了,為何這麼說呢?我們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甚至可以呼風喚雨,甚至劉備在攻擊東吳時,大敗而歸,東吳的陸遜追殺而至,結果諸葛亮擺了一個八陣圖,陸遜差點沒走出來,從這幾點就可以看出,在小說中確實是把諸葛亮寫得有點誇張了,不過不誇張的話又有誰看呢?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矛盾的事情,而且在小編看來,三國中的謀士,驚天地泣鬼神的可不僅僅只是諸葛亮這一個人,鳳雛龐統就是響噹噹的一位。


劉備一開始的謀士是徐庶,但徐庶這個人,被曹操挖牆角,從劉備身邊挖走了,臨走的時候,他曾對劉備說過這麼一句話,臥龍鳳雛,只要得到其中的一位,就可以安邦定國,奪取天下,劉備當時聽了之後,真的是非常的激動,碰巧,臥龍就住在附近,然後他就親自登門拜訪,由此產生了三顧茅廬的典故,諸葛孔明確實是一個人才,他幫助劉備奪得了荊州,甚至是蜀漢之地,實現了他最初和劉備說的三分天下,若非龐統死得早,恐怕劉備的江山不止這一點點。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一下關於龐統的三件事。


第一點是連環計,當時的曹操帶著大批人馬,正在商討著伐吳的事宜,因為當時的將士都是北方人,水土不服,曹操正在為這件事發愁,龐統就向曹操獻計,也就是著名的連環計,他建議曹操用鐵鎖將所有的船隻相連,然後在所有的船上鋪上木板,這樣,曹操的士兵就不再為暈船而感到痛苦,曹操按照他所說的做了,士兵們果然不再暈船,但是在周瑜的火攻之下,由於所有戰船鐵索連著,一燒毀所有,數十萬人馬就這樣葬送在滔天的火海中,正因為這個計謀,龐統名聲大振。


第二點,百件案子,處理得清清楚楚。

龐統剛到劉備那,他並沒有說自己多麼有才華,即使諸葛亮還有魯肅,給他寫了兩封推薦信,他都沒有拿給劉備看,由於不顯山不露水,劉備就讓他去當了個縣令,結果,龐統來了這裡,整日把自己喝得醉醺醺,根本就不處理事情,氣的劉備派張飛過來質問,結果,一天時間,他就把堆積如山的案件,全部都處里交代得清清楚楚,由此他才獲得了劉備的重視,可見其才華。


第三點,為攻打益州建言獻策,為了讓劉備獲得更多根據地,他曾建議劉備攻打益州的劉璋,本來有一個最有效的途徑,可以獲取益州,結果劉備感覺不道德,就沒有答應,劉備採用的是龐統的中策,斬殺了楊懷高沛,揮軍直指成都,結果龐統死在了西征成都的路上,當時死得真慘,被萬箭穿心,劉備每每提到龐統都會忍不住落下淚了,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細數魏蜀吳著名謀臣,諸葛不算最厲害

爭天下者,不僅要有吞九州席捲天下的雄心,決斷千里之外的能統帥精卒勁弩良將。還要有足智多謀的謀臣。三國謀臣奇士輩出,大浪淘沙,誰才是最厲害的謀臣呢?也許會有人說,這還用說,臥龍一出天下驚,誰能比他...

劉備謀士鳳雛龐統都為蜀做了哪些貢獻

劉備謀士龐統都做了哪些貢獻龐統被人們稱為鳳雛,與被人們稱為臥龍的諸葛亮齊名。龐統因為長相醜陋,以至於自己的才能一直都沒有被當權者重視,鬱郁不得志。直到後來跟隨了劉備,自己的才能的得到了施展的機會...

漫談三國:龐統離吳投蜀,道不同不相為謀

水鏡先生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指的是龐統,由此可以看出龐統是與諸葛亮齊名的人物。龐統最初是周瑜手下的謀士,周瑜死後,龐統沒有選擇繼續留在江東輔佐孫權,而是投向了劉備,...

蜀漢四大謀士:諸葛亮無爭議,一人叛離劉備

三國時期,名士輩出,魏蜀吳三國都紛紛吸納謀士輔佐助力,欲成就一統大業。在謀士數量上,獨數曹魏居多,孫吳次之,蜀漢最乏。然而儘管窮鄉僻壤,但劉備依然先後網羅了四大名士出山輔佐自己,他們都是當時學富...

三國演義中龐統是誰的軍師

三國演義中龐統是誰的軍師說到龐統這一個人物,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在三國演義當中,龐統與諸葛亮並稱為「鳳雛臥龍」。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龐統所擁有的才華,絕對非常人可比。而龐統是誰的軍師呢?相信大...

三國中獨具慧眼的伯樂發現了兩個奇才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世上不缺乏千里馬,而獨獨缺少伯樂。在厲害的千里馬,也需要伯樂的慧眼。三國時期,群雄逐鹿。人才濟濟的時代,誰才是第一伯樂呢?

諸葛亮和龐統誰更厲害,劉備心知肚明

三國中頂級的謀士確實不少,如曹操陣營的郭嘉,荀彧。還有江東才子周瑜等。這些人雖然都很有能力,但是論起名氣來還非諸葛亮和龐統莫屬,這兩個人一個號稱臥龍,一個號稱鳳雛,縱觀三國謀士,還真沒有一個名號...

三國中最讓人惋惜的謀士是誰?

說起三國之中的謀士,並非只有諸葛亮可以談論,在三國這個謀士層出不窮的年代,魏蜀吳中各自都擁有這豪華的謀士陣容,在這群謀士的輔佐之下,各個君主才能取長補短,上兵伐謀,由此可見可見三國鼎立並非機緣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