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為何叫「曹魏四友」 皆為曹丕立下大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魏四友為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這四人乃魏文帝曹丕的心腹大臣,協助曹丕登上魏國太子之位,乃至最終為帝。

曹魏四友

曹魏四友:

1、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

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因曹操出身「贅閹遺丑」,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辟司馬懿為文學掾。

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

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

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

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

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

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之變。

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

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死,享年73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

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2、陳群

陳群,字長文。

潁川郡許昌縣(今河南許昌東)人。

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晉南北朝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始人。

東漢太丘長陳寔之孫、大鴻臚陳紀之子。

陳群出身名門,早年被劉備闢為豫州別駕。

曹操入主徐州時,被闢為司空西曹掾屬,後轉任參丞相軍事。

曹操封魏公時,任魏國的御史中丞。

後拜吏部尚書,封昌武亭侯。

曹魏建立後,歷任尚書令、鎮軍大將軍、中護軍、錄尚書事。

曹丕駕崩後,陳群受詔輔政。

曹叡即位,任司空、錄尚書事,累封潁陰侯。

青龍四年十二月(237年2月)病逝,諡號「靖」。

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廟庭。

陳群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盡職,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陳群撰有文集五卷,今已佚失。

其餘見於《全三國文》。

影視劇中的陳群

3、吳質

吳質(177年—230年),字季重,兗州濟陰(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人,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曹魏大臣。

官至振威將軍,假節都督河北諸軍事,封列侯。

起初因文才而被曹丕所喜愛。

在魏文帝曹丕被立為太子的過程中,吳質出謀劃策,立下大功。

與司馬懿、陳群、朱鑠一起被稱做曹丕的「四友」。

死後諡號「丑」,後改為「威」。

吳質同當時著名文人「建安七子」交往密切,一說他是建安七子之一,其詩文風格表現了「建安文學」的風骨。

其存世作品很少,僅有答曹丕書兩篇,答曹植書一篇,收錄在《昭明文選》里。

還有《思慕詩》一首,存《三國志》本傳注中。

影視劇中的吳質

4、朱鑠

朱鑠,字彥才。

三國曹魏將領。

沛國譙縣(治今安徽濉溪)人,建安後期入為曹丕僚屬,與陳群、司馬懿、吳質並稱魏太子曹丕"四友"。

為曹丕重要智囊之一。

朱鑠為人削瘦,性急。

曹丕稱帝後,朱鑠於黃初二年(221年)接替夏侯楙擔任軍中要職的中領軍將軍,執掌曹魏禁軍。

黃初五年(224年),鎮守河北的吳質回京城洛陽朝見魏文帝曹丕。

曹丕命京城內上將軍及特進以下眾將軍都到吳質府上歡會,朱鑠與曹真、曹洪、王忠等眾將軍都來到吳質府上。

因曹真長得比較肥胖,朱鑠長得很瘦,酒酣之時,吳質故意叫說唱優人上來戲說肥瘦。

上將軍曹真以自己是宗室重臣,恥於被戲弄,怒責吳質。

曹洪、王忠也出來勸說。

吳質大怒按劍怒罵曹真,朱鑠站起來勸說吳質,也被吳質斥責回到座上。

朱鑠本來性子就急,越想越氣,拔出劍怒斬在地上,於是眾將軍們不歡而散。

約到黃初七年(226年)時,朱鑠薨。

朱鑠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臨死前為什麼不殺司馬懿 卻殺死楊修?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

魏文帝曹丕的小夥伴們,後來怎麼樣了?

文/司馬公昭三國時期,為了爭奪魏王之位,曹操的兩個兒子曹丕、曹植摩拳擦掌,上演了一出奪位大戲。最終,為人低調、陰險毒辣的曹丕獲勝,繼承了曹操的衣缽。在與曹植爭奪王位的過程中,有四個人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