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後期的重臣,比姜維還要高上一籌,若他在蜀國不會被魏所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病逝之後,好像就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了,國力也開始逐漸衰弱,最後被魏國滅亡。

蜀國初期人才輩出,到了中後期就真的沒有可用之材了嗎?其實諸葛亮在臨終前,就已經定下繼承人了。

蜀國在劉備死後,劉禪繼位,表面上劉禪是執政者,其實軍政大權都在軍師諸葛亮的手中,好在他非常忠心,不然只要動動手指,蜀國就要改換國主了,畢竟劉禪能力在那擺著呢,可是諸葛亮還是選擇盡心竭力地去輔佐。

為了實現匡扶漢室的大業,諸葛亮聯合了東吳,又在國內招兵買馬,存儲兵糧。

在幾年的時間裡,就已經有了龐大的軍隊,其中無當飛軍首當其衝,在多次北伐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惜的是六次出兵北伐,都因為各種原因沒能成功。

古語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諸葛亮第一次揮師北伐,成功的可能性是最大的,當時已經打下魏國好幾座城池,可惜的是諸葛亮用人不准,丟了街亭。

失去了戰略要地,蜀軍腹背受敵,只能撤回到漢中。

之後的幾次北伐都沒有什麼大的成效,六次北伐最大的收穫就是姜維了,他作為諸葛亮的弟子之一,在蜀國後期北伐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諸葛亮因為六次北伐,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最後病逝在了五丈原。

對外的軍事權他交給了姜維,而朝中的大權,讓蔣琬來接管。

蔣琬可能大家都很少聽說,但是他也得到了諸葛亮的悉心培養,在他繼承了諸葛亮的丞相之位後,蜀國因為多次北伐,國內經濟衰退,而且人民的負擔也很重。

蔣琬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恢復蜀國的民情。

等到國情恢復之後,他就立馬上書請求攻打魏國。

當時的魏國,最有威脅的就是司馬懿,但是當時他正在率軍攻打北方的公孫淵,所以魏國後方空虛,正是出兵討伐的好機會。

所以蔣琬建議和吳軍聯手,共同走水路,襲擊魏國的腹地,另一方面讓姜維出兵西北,這樣一來三方成犄角之勢,既可以互相照應,又可以多路並進,攻打魏國。

這一計策非常完善,可惜的是蔣琬沒多久就病逝了,不然以此計出兵,魏國很有可能就被滅了。

而且司馬懿遠在遼東,等他趕回來支援的時候,魏國肯定是大勢已去。

就算是無法攻取魏國,以蔣琬的謀略,對抗司馬懿也是沒問題的,這樣一來蜀國也不會成為最早滅國的國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後諸葛時代——繼承者的面壁計劃

對中國歷史的敘述,不外乎以人物為主線的紀傳體和圍繞時間軸展開的編年體。然而這一篇文字若採用紀傳體,則有很多三位主要人物共同經歷的歷史事件不得不重複敘述。若採用編年體,則無法講述人物的早期經歷。...

蜀漢後期4個重要大臣:讓蜀漢再度延續40年

當劉備在白帝城去世後,對於蜀漢而言,他們不僅失去了開國皇帝,更因為劉備在夷陵之戰的失敗,損失慘重,差點陷入亡國的局面。這完全不是誇大的說法。蜀漢在夷陵之戰中傷亡了數萬精銳人馬,十幾年積攢的人才、...

後諸葛亮時代的三國什麼樣

一諸葛亮六出祁山皆未能遂意,很是憂憤,便病倒在伐魏途中,回至成都就死掉了。他是蜀國的股肱(劉備生前對孔明的贊語)和第二代領導人,在他昏慘慘似燈將盡的時候,整個益州是否會因缺了他的支撐,而變得急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