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看重的《經史百家雜鈔》曾國藩為何要編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史百家雜鈔》是曾國藩編纂的一部古文精華集,共二十六卷。

毛澤東把《經史百家雜鈔》列為研習國學的入門書,評價它「國學者,統道與文也。

姚氏《類纂》畸於文,曾書則二者兼之,所以可貴也。

(資料圖)

道光二十年,三十歲的曾氏由湖南到京師翰林院,做了一名從七品銜的翰林院檢討。

翰林又被稱之為詞臣,即以文章詩詞為業的官員;還被叫做文學侍從,即以文學之長技隨侍在皇帝的身邊。

故而研習前代詩文,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便成為曾氏的主業。

也就在那個時候,為了方便自己的學習,曾氏有了親自抄寫編輯前代優秀詩文的念頭。

但動手卻是在咸豐元年初,他那時已在禮部做侍郎。

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當咸豐二年六月曾氏離京時,此事並未完成。

隨之而來的是完全另外的一番天地,曾氏既無精力也無時間來做這樁事了。

然則曾氏畢竟書生出身,即便戎馬倥傯,亦不廢書卷,古文抄編之事不久後便在軍營中賡續下來。

咸豐十年閏三月,在安徽宿松軍營,湘軍統帥完成了這部名曰《經史百家雜鈔》的皇皇巨著。

在此之前,有一部很有名的古文選本,即桐城大家姚鼐所編的《古文辭類纂》。

(資料圖)

對於姚鼐,曾氏是很尊敬的。

他說姚鼐「持論閎通」,他「之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啟之也」。

他的心目中,有三十二位古今聖哲,姚鼐乃其中之一。

關於學問文章,姚鼐對曾氏的啟示最重要的有兩點。

一為姚鼐認為學問之途有義理、詞章、考據三個方面,但三個方面又不可偏廢。

二為姚鼐認為文章有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的不同,曾氏對此深為贊同。

他在姚的基礎上,參照邵雍的四象之說,又將陽剛分為太陽、少陽,陰柔分為太陰、少陰四類。

太陽代表氣勢,少陽代表趣味,太陰代表識度,少陰代表情韻。

後來,他又將四類分成八類,即氣勢類分為噴薄之勢與跌宕之勢,趣味分為詼詭之趣與閒適之趣,識度分為閎括之度與含蓄之度,情韻分為沉雄之韻與悽惻之韻。

「曾門四子」之一吳汝綸稱曾氏此種分類,是對古文的「前古未有」之發現。

曾氏自己也多次說過,他對古文下過苦功夫探索,有獨到的心得體會。

對於古文的這種分類,或許是他古文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資料圖)

既然已有姚鼐所編的《古文辭類纂》這部書在先,曾氏為何還要來編《經史百家雜鈔》呢?曾氏在《經史百家雜鈔題語》中提到,他之所以重做這件事,系出於兩點考慮。

一是姚氏的選本中沒有選六經文,近世文壇也認為古文不宜包括經文,而這樣做是為了以示對經文的尊敬。

曾氏卻認為,這種做法「是猶言孝者敬其父祖而忘其高曾,言忠者曰我家臣耳焉敢知國」。

孝而忘祖宗,忠而忘國,這是站不住腳的。

故而曾氏的選本所分十一類,「每類必以六經冠其端,涓涓之水,以海為歸」。

二是姚氏的選本中不選史傳,曾氏選本中廣采史書。

曾氏之所以如此,一則出於他對史書的偏愛,二則他看重經濟,視經濟為與義理、詞章、考據並重的學問之途,而經濟之學全在史書中。

他的老師唐鑒曾這樣開導他:「經濟不外看史。

古人已然之跡,法戒昭然,歷代典章,不外乎此。

因為此,曾氏很用心思地編了這部《經史百家雜鈔》。

但這部書收錄八百篇文章,為數太大。

它只適宜於專門家,而不適宜於業餘者,而業餘者中有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此人即老九。

老九是曾氏諸弟中書讀得最好的一個。

他在二十四歲那年考中秀才。

三十二歲那年考取優貢。

優貢為五貢(歲貢、恩貢、拔貢、優貢、副貢)之一,屬於正途出身。

如果不是戰爭,老九也可能會一輩子在文字簿書中討出路。

這一點決定了老九對文章的喜愛。

老九這幾年時運很好。

他統率的吉字營連克數城,他也因戰功而得到道員銜儘先選用知府的賞賜。

軍中事多,老九沒有時間讀盡八百篇文章,他只能讀選本中的簡本。

於是,為老九計,也為更多的喜愛文章但又俗務繁忙的人計,曾氏又從八百篇中選取四十八篇,並對每篇予以校釋評點,曾氏將它命名為《經史百家簡編》。

日記原文

早出,巡視營牆。

飯後清理文件,復胡中丞信。

旋閱《段潁傳》、《陳蕃傳》。

中飯後閱《王允傳》、《黨錮傳序》。

旋與少荃暢談,見客三次。

因思余所編《經史百家雜鈔》,編成後,有文八百篇上下,未免太多,不足備簡練揣摩之用。

宜另鈔小冊,選文五十首鈔之,朝夕諷誦,庶為守約之道。

夜,將目錄開出,每類選「經」一篇,「史」及百家文三篇,凡十二類,共四十八篇。

是夜通夕不寐。

(咸豐十年閏三月二十一日)

經史百家雜鈔題語

姚姬傳氏之纂古文辭,分為十三類。

余稍更易為十一類:曰論著,曰詞賦,曰序跋,曰詔令,曰奏議,曰書牘,曰哀祭,曰傳志,曰雜記,九者,余與姚氏同焉者也;曰贈序,姚氏所有而余無焉者也;曰敘記,曰典志,余所有而姚氏無焉者也;曰頌讚,曰箴銘,姚氏所有,余以附入詞賦之下編;曰碑誌,姚氏所有,余以附入傳志之下編。

論次微有異同,大體不甚相遠,後之君子,以參觀焉。

村塾古文有選《左傳》者,識者或譏之。

近世一二知文之士,纂錄古文,不復上及六經,以雲尊經也。

然溯古文所以立名之始,乃由屏棄六朝駢儷之文而返之於三代兩漢,今舍經而降以相求,是猶言孝者敬其父祖而忘其高曾,言忠者曰我家臣耳,焉敢知國,將可乎哉?余鈔纂此編,每類必以六經冠其端,涓涓之水,以海為歸,無所於讓也。

姚姬傳氏撰次古文,不載史傳,其說以為史多不可勝錄也。

然吾觀其奏議類中,錄《漢書》至三十八首,詔令類中,錄《漢書》三十四首,果能屏諸史而不錄乎?余今所論次,采輯史傳稍多,命之曰《經史百家雜鈔》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人物 | 曾國藩仕途成功的背後

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國藩曾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啥?看不懂?就是手握重權很大很大的官啦~)關於這個牛人,中學時代的歷史課本就講過不少,今天要說的,是他仕...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國藩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曾國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